上一篇:
在中国党管一切,党有多种生存基础,军队是他的生存基础,在经济层面也有经济基础,中国有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而党控制下二级市场交易的时候,竟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党扶持起来金融部门,把党物质基础给打到破产价,这就是银行低估的大白话。
前期党并没有发现自己的执政基础在二级市场上是那么低,当党想利用二级市场推动社会再发展之后,发现了这个问题。
同时党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任何中央指导性意见最长一个月,最短一周就立即全部推行。但党对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指导性意见说的那么明确,证监会官员说了一次,政治局文件说了一次,金融委说了多次,然而好几年没有任何效果。
那接下来怎么办呢?

关于这一点,我想再分享一个故事——大盛魁。
大盛魁成立于1724年,破产于1924年,存续时间长达200多年。在没有任何现代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它一度拥有8,000名员工和2万匹骆驼,从事欧亚茶叶及各种物品的贸易,足迹遍及莫斯科乃至欧洲。
大盛魁不仅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也是人类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它首创了顶股制,即股权激励制度,员工通过劳动获得股权;更为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开创了早期的股份制。
这些正是大盛魁得以存续200多年的关键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大盛魁取得如此伟大的商业成就呢?
大盛魁的崛起始于1724年,当时仅有三个股东,他们每人手持一根扁担,共拥有三根扁担和六个箩筐——这就是大盛魁的起点。这三个人都是山西的农民。那时清朝正准备讨伐位于今新疆的噶尔丹叛乱,康熙二十七年,清朝再也无法忍受噶尔丹的骚扰,决定举兵征讨。
然而,由于运输粮食的效率低下,清朝政府发布了一项命令,允许百姓随军运输粮食。正是这项政令让许多山西人挑着扁担,跟随军队运送粮食。
经过长达70年的战争,这一时期为大盛魁提供了随军贸易的机会,使其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最终成长为一代巨商。

那么大盛魁逐步壮大有这么几个条件:
第一,清军胜利。
第二,需要备货。
这就是大盛魁崛起的根本原因,依托于清军,相对准确地预测了战争来备货,在跟清军的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崛起,最终成功创造了商业团体,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大盛魁。
那么历史跟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大盛魁跟当下的银行是一样的,清朝康熙要征讨噶尔丹,中国政府要征讨那些金融殖民者。
那么目前中国政府的金融战役是怎么打的?
持久战。
毛泽东写论持久战,在窑洞里根本没见过日军,也不知道日军的武力和动作,但是最后在窑洞里写完了,说最后要胜利大概需要很长时间,为什么呢?
因为他抓住了主要矛盾。咱们现在也抓住了不估值修复以及怎么样估值修复的主要矛盾,从而抓住了牛鼻子的问题,抓住了根本。

投下巨资跟跟着中国政府反击,不要把过程看得太重要,真正的问题是一切都已经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