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是扬州瘦马?还是官宦千金?养父的野心害惨了她和秦钟

南山橘暖红楼 2024-10-20 09:30:37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和秦钟姐弟俩真的是一对奇葩,虽然不是亲姐弟,却是一样的美貌风流,不守人伦礼法。

姐姐秦可卿让小叔叔贾宝玉睡自己的卧室,和公公“扒灰”,花样年华香消玉殒;弟弟来贾府上学,不好好学习只会和宝玉厮混,找漂亮男同学相好;在贾母屋里就敢抱着小尼姑调戏,甚至姐姐尸骨未寒,就急三火四和智能儿做云雨苟且之事。

按理说呢,秦可卿和秦钟姐弟俩也都是生长在正经官宦之家的千金和公子,秦业官至五品营缮郎,在京城也算是有体面的人家。

而且从后来秦业被智能和秦钟私通气死来看,他本人也是个比较典型的封建家长,那怎么教养的这一对儿女这么不顾人伦礼法,都擅长风月之事呢?

其实,秦可卿可秦钟的命运,早在秦业从抱养秦可卿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秦业内心藏着不可告人的算计,本以为可以利用秦可卿飞黄腾达,却没想到害得自己和亲生儿子秦钟都丧了性命。

业者,罪孽也,秦业、秦可卿和秦钟一家三口是典型的“冤冤相报实非轻”。

没有母亲教养的秦可卿,是被按扬州瘦马的标准培养起来的“扶弟魔”

秦可卿本是孤儿,连父母都不知道是谁,婴幼儿时期就被抛弃在“养生堂”,也就是古代版的孤儿院。今天不探究秦可卿的身世,什么废太子之女我觉得都不可能,我们只说说秦可卿的人生。

从秦业抱养秦可卿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没安好心。因为他不仅抱养了秦可卿这个女儿,还同时抱养了一个儿子。

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按照《红楼梦》书中的说法,秦业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死了老婆,不想再续弦,决定领养孩子。那么问题就来了:秦钟是哪个女人生出来的?

也就是说秦业肯定还是有小妾,或者通房丫鬟的,毕竟一个五品京官嘛。也就是说秦业在自己还有生育能力的情况下,一下子领养了一对婴儿,一男一女。

领养儿子我们可以理解为秦业不想过继族中子侄,或者族中没有合适的男丁,虽然秦钟死的时候出现了“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可能他们都比秦钟年纪小呢!

但是领养女儿除了要给儿子作伴之外,就是要培养她做“扶弟魔”将来帮扶娘家和兄弟。这里我们就要说说古代的“养女”,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称呼和身份。

众所周知,古代的亲生女儿都是外人,连公主都是要用来和亲联姻使用的棋子,更别提普通官宦和百姓的女儿了。

所以“养女”这种身份,其实就是比丫鬟好听一点儿而已,是养父母家待价而沽的“商品”,用来选秀争光或者政治/经济联姻获利的工具人而已。

甚至在宋代宫廷,皇后嫔妃都喜欢把“养女”献给皇帝来争宠,也是在宋朝,丫鬟干脆就被称作“养娘”,和“养女”一字之差而已,比如《水浒传》中的张都监要许配武松那个玉兰,就是府里的一个“唱曲儿的养娘”。

历史上著名的养女,首先要算三国时期的貂蝉大美人,她其实就是司徒王允府上的一个婢女而已,因为也没被王允收用过,所以充作“养女”,先许吕布再嫁董卓,上演了好厉害一出连环计。

清朝贵族收养“养女”的就更多了,孝庄太后收养了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雍正也三个养女,包括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和硕淑慎公主、怡亲王的女儿和硕和惠公主、以及十六王爷的女儿端柔公主。

除了老铁怡亲王的女儿和惠公主就算结婚后,也一直留在京城居住之外,另外两位都被用来蒙古联姻了。女儿不够用的时候,“养女”的价值就凸显出来。

再说回《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她的父亲秦业,一把年纪,七老八十了还只是个工部五品营缮郎,拿二十两银子的现金给儿子交学费都费劲。

他抱养秦可卿做养女的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要她做攀附权贵的垫脚石。一看这小丫头长得挺俊,好好培养培养,将来选秀进宫,或者献给京城的公子王孙,哪怕是做个妾,也能扶持秦家和父亲兄弟一把。

就像鸳鸯说的那样:“成日家羡慕人家的丫头做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其实古代的女子,只要出身低的姑娘要高嫁,就免不了这个命运。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傅秋芳都是家里的亲生女儿,想要攀附贾府的权势就巴巴的等成了老姑娘。贾府的嫡女贾元春,丢进宫里去做了十年宫女,一朝成了皇帝的妾,就举家欢腾起来雀跃起来。

秦业对秦可卿一开始就是居心不良的,可惜的是他抱养的那个儿子夭折了,反而秦可卿养活了。过了几年,秦业的小妾居然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秦业非常高兴,这下子更要好好培养一下秦可卿。

可是更多的问题就来了:秦家没有当家主母,如何教养秦可卿?秦家那么穷,拿什么培养秦可卿?

在古代,自幼丧母,缺乏女性长辈的姑娘会被视为家教不良,谈婚论嫁会被嫌弃。所以林如海才会把林黛玉送到荣国府外祖母膝下抚养,是为了女儿做长远之计。

秦可卿就没这么好的资源条件了,她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知道是谁,秦业既然没有续弦,秦家就没有主母,也就是说秦可卿自幼是小妾带大的,那么在闺门约束上肯定就不是那么严谨。

比如后来秦可卿让小叔叔宝玉去自己的卧室床上睡觉,这事儿一般大家闺秀是不能干的,贾府的嬷嬷都知道不合适。

其实秦家并没有那么穷,能和贾府联姻,证明秦业是个有根基且很精明的人,他的钱大部分都用来投资儿女的教育了。

秦钟在家的时候是有私塾先生的“因去岁业师亡故,未暇延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在家温习旧课”,秦钟进贾府的时候已经十二三岁,就算五岁启蒙,也已经上了七八年的私塾,秦业给先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至少也要几十两银子。

秦业这么下血本投资秦钟读书,自然是指望他将来科举做官,光宗耀祖。所以,当后来秦钟进入贾府私塾的时候,作者写道:“(秦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

他对秦可卿更舍得下血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跳舞唱歌,礼仪规矩,就是按照“扬州瘦马”的标准来培养的。

所以,秦可卿的个人素质极高,很有品位,格局眼界也不错,为人处世也很有手段。明显跟她娘家穷酸小官的出身根本不匹配,与其说她是五品小官的女儿,不如说她更像“秦淮八艳”中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等那样的名妓。

这一点我们通过秦可卿香艳的卧室就可以看出来一些名堂,下面这一段看起来十分暧昧,脂砚斋批示“艳极,淫极!”: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她屋里陈设的武则天镜室中设的宝镜、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西子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等等每一样都充满了风月情浓的暗示意味。这不该是一个大家闺秀或者一个贵族少夫人的卧室,正是宛如进了《金瓶梅》中的青楼香闺一般。

其实秦可卿和薛宝钗一样,都是出身不咋样,家里可以培养出来的“工具人”“垫脚石”,只不过薛家家里有钱豪横,接触了权贵之后眼界更高,没有按照妾的标准去培养薛宝钗,而是想让她嫁入贵族官宦为妻。

作者描绘秦可卿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信息量极大。“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可儿,这个名字就包含了秦业对秦可卿的期待,希望她将来可以成为权贵的可心人儿,照亮弟弟秦钟的前程。

“形容袅娜,性格风流”这八个字也十分灵性,以我多年来阅读古代诗词小说戏曲的经验看来,这绝不是形容大家闺秀的常用词。

袅娜是形容女子身姿轻盈,有着像柳枝一般轻软的腰肢身段,另有贾母认为秦可卿“生的袅娜纤巧”,那就姑且算是秦可卿是个软妹子。

可“性格风流”就要命了,《红楼梦》中的“风流”一般不是指风月,而是“有风度不拘束”的意思,比如晴雯风流灵巧,北静王风流潇洒等。

但是,秦可卿就不一样了,作者专门点出她的性格风流,也就是性格轻浮放荡的意思。

一个正经的大家闺秀,应该是性格端庄才对,怎么会养成轻浮放荡的性格,还闹得艳名远播,连外面的人都知道了。

秦业这样一个在工部混了一辈子,兢兢业业几十年都只是个五品的小官儿,他能和贾府有什么瓜葛,居然到了能和三品将军贾珍联姻的亲密关系?这就没谱!

就算是贾珍搞工程和他一起分赃了也不至于拿着一脉单传的儿子贾蓉来开玩笑,以宁国府的家世,贾蓉娶一个比秦可卿门第更好的官宦之女,或者四王八公家的姑娘其实都没问题。

很可能是因为秦业把女儿秦可卿培养成功后,往上流贵族稍微露了一点儿口风,结果贾珍这个色鬼就看上了秦可卿,他找到秦业,要把绝色的秦可卿占为己有。

贾珍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名望,他不让秦可卿委屈做妾,而是让她嫁给贾蓉做自己的儿媳妇。

秦业和秦钟父子都对秦可卿冷漠利用,根本就没拿她当亲人

这对秦业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儿饼,差点把他砸晕了。相比起给那些喜新厌旧的王孙公子做妾,给宁国公府的长房嫡孙为妻这是多么好的选择呀!

就算秦可卿姿容绝色,才艺俱佳,“秉月貌,擅风情”可是山珍海味也有吃腻歪的时候,一旦做妾失宠,就是死路一条。当了正妻可就不一样了,只要宁国府存在,那就是秦家就等于永远地攀上了高枝,江山永固。

至于是伺候老子还是伺候儿子,秦业根本不在乎,反正也不是他伺候,只要贾珍能搞定自己的儿子,堵上家里人的嘴,他们爱谁谁去吧。

在明清时期,“扒灰”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恶劣现象,随便翻翻明清的话本小说一扒拉一大片,比如《古今笑史》中有“婆奸媳”的案件,《金瓶梅》中的老头“陶扒灰”,“一连娶三个媳妇,都吃他扒”。

所以,贾珍和秦可卿那点儿事儿秦业这种老滑头早就知道,也见怪不怪了。反正秦可卿也不是他亲生的女儿,他还花费了半个家底栽培她,等的就是这一天能卖个好价钱,机会来了就赶紧抓住,哪里还管这些细节?

有宁国府这样的高枝能攀上,别说是养女,就算是亲女儿,亲老婆,秦业也照样能巴巴的送上去。他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那就是好好培养秦钟,学业有成,光宗耀祖,自己也跟着博一个荫封。

有了个秦业这样冷漠无情的爹,秦钟对秦可卿这个姐姐也没什么感情。他也把秦可卿当成工具人一样,活着就使劲儿利用,死了也不怎么伤心。

秦可卿十分聪明,知道自己挣脱不了被摆布被利用的命运,所以她在宁国府谨小慎微,八面玲珑,“行事温柔平和”,尽心尽力,上上下下努力的维护人际关系。

“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秦可卿在贾府中的人缘非常好,上上下下都和她感情不错。

贾母赞她是重孙媳妇中的头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病重贾母十分心疼,每天都打发人来看,还给她送枣泥山药糕;

尤氏说她:倘或她有个好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她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哪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她?尤氏一开始不知道她和贾珍的丑事,也是真心喜欢她,着急给她请医问药的。

王夫人也派人关心她,还让宝玉去看她;王熙凤也和她惺惺相惜,看重她有能力,为人处事招人喜欢,和她做闺蜜;她病了,王熙凤来探望,是真心的流泪安慰;

贾宝玉更是对她有着特殊的喜爱,她在宝玉心中是完美女性的典范,所以宝玉的少年美梦中才会梦见她,并且和她发生了“云雨”之事,后来她死了,宝玉心疼的直接口吐鲜血。

再反过来看看秦可卿的家人对她多么冷漠,把她送入虎狼窝的养父秦业,在秦可卿生病期间根本就是不闻不问,后来秦可卿死了,他只出现了一下,连最后一程都没有参与。“原来秦业年迈多病,不能在此,只命秦钟等待安灵罢了”。

弟弟秦钟更是不知好歹,从不关心姐姐,也不体谅姐姐。秦可卿帮他走进荣国府,结交上贾宝玉,贾母也很照顾他。他却不知礼数,和叔叔辈的宝玉称兄道弟,又色胆包天敢在贾母屋里抱着尼姑智能调戏。

他也不好好珍惜姐姐给他争取到的上学机会,在学堂里勾三搭四找相好,闹了一堆龌龊事,明明宝玉帮忙撑腰,已经占尽了便宜还要回来跟姐姐告状,惹得秦可卿病更重了。

偏偏今日早晨他兄弟来瞧他,谁知那小孩子家不知好歹,看见他姐姐身上不大爽快,就有事也不当告诉他,别说是这么一点子小事,就是你受了一万分的委屈,也不该向他说才是.谁知他们昨儿学房里打架,不知是那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侮了他了.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

更恶心的是,后来秦可卿过世,秦钟并没有伤心的样子,反而还有闲心笑着问凤姐贾府的对牌如何。又在馒头庵里,姐姐尸骨未寒的时候抱着小尼姑相好智能儿求欢。

只见智能独在房中洗茶碗,秦钟跑来便搂着亲嘴……秦钟求道:“好人,我已急死了。你今儿再不依,我就死在这里。”智能道:“你想怎样?除非等我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才依你。”秦钟道:“这也容易,只是远水救不得近渴。

秦钟与智能百般不忍分离,背地里多少幽期密约,俱不用细述,只得含恨而别

这样的人,也配叫“情种”?曹雪芹一定是在反讽,这分明是没有人伦,只有私欲,禽兽不如的小混球。

秦钟才是真正轻浮放荡的人,他不仅和智能儿私通,还在贾府私塾勾搭香怜、玉爱,就算是和宝玉也不干不净。

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一时宽衣安歇的时节,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是疑案,不敢纂创。

他的行为也侧面反映出秦家的家教很有问题,秦家没有当家主母主持中馈,掌管家风。秦业早年把秦可卿培养成出色的扬州瘦马,自然是请了许多才艺师父来家里教学。

这些师傅中三教九流各色不一,秦钟自幼难免耳濡目染地要受到影响。这些声色犬马的事情,可远比读圣贤书有意思多了,接触的多了,自然也就学会了很多风流习气,对男女风月之事格外上心

所以,秦可卿和秦钟这一对毫无血缘关系的姐弟,都长成了轻浮放荡的性情,都是秦业造的孽。最终秦业也被秦钟的风流事儿活活气死,当真是“冤冤相报实非轻”。

0 阅读:0

南山橘暖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