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嘲笑范进,理解范进,成为范进

大道知行 2025-04-04 09:29:22

许多人初识《儒林外史》这本书,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那篇《范进中举》。

故事讲述了范进考上秀才后,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参加了乡试中了举人,结果因为过度高兴痰迷心窍,导致疯癫,沦为了后世之人的笑柄。

那时我们还年少,读到其中的故事,不无挖苦,不无讽刺,不无嘲笑。

直到后来,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后,读过全本书,才发现书中的人物的无奈、辛酸和悲凉,又何尝不是现实。

诚如鲁迅的一句评价:“这是一本伟大,但要有人懂的书。”

一起欣赏其中的5句话。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物,叫盖宽。

他曾经家境富有,周围的亲戚也都是有钱人。

平时他为人大气,甚至接济过不少人。

后来他家道中落,原本他可以去求亲戚朋友帮自己一把。

但他不仅不求人,反倒主动疏远这些人。

有一次,一个年长的邻居见他十月里还穿着夏布衣裳。

于是劝他说,你如今的生活也算十分艰难了,从前有多少人受过你的惠,你现在可以去求他们帮帮忙。

况且你那些亲戚都很有钱,你何不去向他们商议商议,借个本钱,做些生意过日子?

盖宽却无奈地说道:

“老爹,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当初我有钱的时候,身上穿的也体面,跟的小厮也齐整,和这些亲戚本家在一块,还搭配得上。

而今我这般光景,走到他们家去,他就不嫌我,我自己也觉得可厌。

至于老爹说有受过我的惠的,那都是穷人,哪里还有得还出来。他而今又到有钱的地方去了,哪里还肯到我这里来!我若去寻他,空惹他们的气,有何趣味?”

曾经觉得盖宽太过清高,毕竟动动嘴,说几句求人的话,就可以立马改善困境。

后来才明白,若不是看清了人心和江湖,又何必故意撇清关系。

有一句古话说:“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若上九重天。”

也许人在年轻时,不太懂求人的滋味。

我们总以为,身边有亲戚可依靠,有朋友可仰仗,还有曾攒下的人情可讨要。

可真到了你急需用钱,急需帮衬,急需有人拉你一把时,才突然发现:

亲戚不来揶揄你,已算是最大的情分,朋友不来讥笑你,已经是最大的仁义。

无论遇到任何困境,最好自己救自己。

不要奢望他人的帮助,也不要高估与他人关系。

如此既不为难他人,也不会让自己失望。

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

儒生周进是一个皓首穷经、执着科举的老童生。

到了60岁,他的学生都中了秀才,自己却还只是个白丁。

后来,他的姐夫金有馀看他家道艰难,就劝他去省城做个记账人,也好养家糊口。

书中这样写道:

这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

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

周进迫于现实,只得答应。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周进?

每个人都在奔赴梦想的道路上艰难行进,总以为迈过一道道坎,闯过一个个难关后,梦想就能触手可及。

可一次次的失败,让人心灰意冷;

生活的重重压力,让人不得不停下追逐的脚步。

有人说:

梦想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拿来实现的;而是它就在远远的地方,一直提醒我们可以去努力,可以去变成更好的人。

诗和远方固然令人向往,但眼前的苟且却是存世之本。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用心投入生活,终有一天会收获自己的圆满。

使心用心,反害了自身

在第四回中,恶霸张静斋想要抢占僧官的田,僧官不肯,只得一直躲着张静斋。

有一次,僧官在回去的路上,被佃户何美之撺掇到家里喝酒吃肉,还让自己的老婆相陪。

正吃着,何美之却借口离开,没过一会儿,突然闯进一群佃户。

他们二话不说就把僧官绑了,送到衙门去报官,说他调戏何美之老婆。

僧官知道这是张静斋在背后搞鬼,于是急忙向刚中了举人的范进求救。

范进立刻写了帖子给县官,县官看后,就要拿生事的佃户问罪。

张静斋没想到会把事情闹大,忙向县官求情,又花了几十两银子才把事情摆平。

正应了《菜根潭》中的一句话:

“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

生活中,有不少人像张静斋那样,拥有的已经足够多,却还想要更多。

有了名,又惦记利,有了金钱,还想要地位。

成了欲望的囚徒,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做尽泯灭良心的事,到头来只会自取其祸,自亡其身。

懂得遏制欲望,坚守做人的底线,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翰林院鲁边修有个女儿,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八股文章写得极好。

可鲁小姐不能参加科举,于是,鲁边修在她十六岁时,将世家公子蘧公孙招赘为婿,把考举人进士的希望放在了他身上。

不料,婚后鲁小姐发现蘧公孙是个“雅人”,每日只知吟诗作对,无心科举做官,这让鲁小姐郁闷无比。

鲁小姐的母亲和养娘劝她,两家都有家底,就算不能考取功名,也不会缺衣少食。

可鲁小姐却认为祖辈的庇护毕竟有限,做人还是要自食其力的好。

或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念头:

遇事总想着身边有人相帮,遇难总以为有朋友可以依仗。

甚至幻想着,不愿吃苦就盼着别人为你负重前行。

可人活于世,每个人都在艰难渡劫。

没有人能成为你永远的保护伞,也没有人能做你一辈子的引路人。

想要的安全感要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成全。

很认同的一句话: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怕树枝断裂。因为它依赖的不是树枝,而是它的翅膀。”

无论前路如何,凡事靠自己,才是你最大的底气。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听过这样一句话:

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

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

很多人间恩怨,皆出于此。

牛浦郎便是这样的人。

牛浦郎的祖父去世后,为了办丧事,他把家中的房子变卖了,无处可去。

祖父的好友卜老爹好心将他带回家中照顾,过年的时候,还给他送炭火和酒席。

可牛浦郎虽然寄人篱下,却很看不起供养自己的卜家兄弟。

有一回,牛浦郎假借牛布衣之名,接待候缺知县董瑛,牛浦郎让卜老二捧茶,还当着董瑛的面羞辱他。

董瑛走后,卜家兄弟责怪他不该如此,他反倒说是自己让卜家沾了光,还扬言要让卜家兄弟挨板子。

后来,卜家兄弟忍无可忍,将他撵出家门。

不由得想起《阴符经》中的一句话:“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人心,永远是无法满足的。

有时候,你对别人再好,他也不懂感恩,反而更加得寸进尺;

你毫无原则的仁慈,他不但不珍惜,反而更加为所欲为。

毫无底线的善良,不仅捂不热他人凉薄的心,还会助长恶,给自己带来麻烦与伤害。

善良有尺,忍让有度,不要错付了善心,懊悔一生。

儒林名利史,千古文章事。

时代在变,但人性未改,没被世界折磨过,天真善良不难,被世界折磨过还能有情有义,才是真的不易。

范进是范进,范进也是我们。

我们需在无所成就时忍辱负重,也可以在功成名就时放纵一把。

但终归,要回到生活里继续坚韧前行。

愿大家能从这5句话中,洞察人性的真相,领悟人生的真谛,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本文来源:“有书”“洞见”,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