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悠悠,持续擦亮常熟古里特色文化名片

资讯早播报 2022-10-31 09:05:07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午后,漫步于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铁琴铜剑楼历史文化街区,循着咖啡香在“乐吔咖啡”小坐半晌,出门向右,穿过曲折的回廊,倚河而建、古朴雅致的江南忆书房便映入眼帘。

这是一家二手书店。推门而入,直达天花板的藏书架上随意摆放着若干古旧书籍,细细看来,多为20世纪60年代的工具类书籍。抽取其一,纸张微微泛黄,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环顾四周,三三两两的书客舒适闲逸,或站或坐,安静读书。

常熟市古里镇铁琴铜剑楼

“这是《词综》,这是《袁牧之文集》,这是《新闻百家言》……”在书房一隅,主人何江向记者一本本展示着他的藏书,有从各地收集来的,有读书爱好者捐赠的,不计其数。“二手书里承载着原来主人的经历、感情和思想,批注、题记,甚至打的折角,都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揣摩。”何江说,二手书更能有一种找回旧时光的感觉,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人心往往浮躁,品读一本二手书,不知不觉间,心也会沉静下来。

除了书房主人的身份,何江还是一名职业画家,早年旅荷游历的他选择回到家乡,在藏书楼畔开始新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记忆里,书房的设立与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有着莫大的联系。2017年4月,何江应邀在荷兰国际书香小镇Brede-voort举办为期三个月的个人画展。前一年,何江曾受家乡领导的委托走访并深入了解过这个声名显赫的小镇。对这个来自中国藏书之乡的客人,小镇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双方一拍即合,敲定了次年的展期。“对藏书的共同热情让我迅速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并对铁琴铜剑楼作了一番新的思考。”何江说。

在与国际书香小镇领导层和书店主人的几次正式交流中,何江将铁琴铜剑楼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瞿氏五代人,对海量藏书的痴狂,硬生生地成就了几代博古通今的学问大家,其编纂的书目和考证文献也成了当今权威的指导性著作。这一点令欧洲人大为吃惊,他们分散式、碎片化的民间藏书方式,断无可能通过非官方的机构作这样恢宏、庞大、专业的梳理。而Bredevoort的藏书文化也给铁琴铜剑楼内涵与外延的拓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启示。由此,江南忆书房应运而生。

作为古里镇的文化地标,铁琴铜剑楼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因楼主人瞿绍基收藏有“铁琴”“铜剑”而得名,楼内总藏书量一度超过10万册。这座楼既见证了瞿氏世代爱书、藏书、护书、献书的杰出事迹,也象征着古里两百多年间赓续不断的书香文脉。每年秋季,藏书楼集中晒书,特有的书卷味弥漫全镇。久而久之,“书香古里”成为古镇的名片,名震四海。

如今,古里镇以铁琴铜剑楼为原点,整合徽州会馆、文昌阁、稼轩堂、东湖书院等历史遗存,以文博展览、新书作家分享、大咖讲座、读书会、诗文吟诵会、露天电影等形式为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逐步构造独特的文旅体验体系,建成全国首个以知识旅游为特色的铁琴铜剑楼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运营以来,街区先后获得了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长三角百佳公共文化空间等荣誉称号,成为展示“书香文化”这一古里文化内核的特色名片。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凝望铁琴铜剑楼,这座令人敬畏的藏书圣地,辉煌的过去能否再次发光?如何让瞿氏五代楼主读书、藏书、护书、刻书、献书的艰辛经历为更多人知晓?古里人在思考,在行动。作者:程遥

来源: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常熟市古里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0 阅读:6

资讯早播报

简介:资讯早播报,资讯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