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音不准,特别是单韵母发得含糊不清的情况?比如,“a”发成了“e”,“o”发成了“u”,
有的时候,说“爸爸”变成了“波波”,说“妈妈”变成了“嬷嬷”听起来就像是大舌头在嘴里打转,让人捉急不已。怎么办?
一、口肌训练:打好基础,让嘴巴更灵活
下颌运动训练
张大嘴巴练习:想象一下,孩子正在模仿大老虎张嘴的样子,尽量张大嘴巴,保持几秒钟,然后放松。重复几次,就像是在做口腔的“拉伸运动”。
下颌稳定性训练:用一根干净的压舌板或手指轻轻抵住孩子的下巴,让孩子在发音时保持下颌稳定,不晃动。比如,发“a”音时,感受下颌的稳定支撑。
唇部训练
圆唇训练:让孩子像小鱼吐泡泡那样,双唇圆起,保持几秒钟,然后放松。多重复几次,唇部的圆展能力就上去了。
展唇训练:教孩子做鬼脸,嘴角向两侧裂开,露出牙齿,再放松。这样不仅能锻炼唇部肌肉,还能增加亲子互动的乐趣。
舌位训练
舌尖前伸练习:让孩子伸出小舌头,像小狗舔骨头一样,尽量向前伸出,舔到上唇或下唇,然后收回。多练习几次,舌尖就更灵活了。
舌根上抬练习:让孩子尝试发出“g、k、h”这些音,感受舌根上抬的感觉。就像是舌头在口腔里做“仰卧起坐”。
二、音位指导:找准位置,发音更准确
观察模仿:站在镜子前,家长或老师先示范正确的发音口型,让孩子仔细观察并模仿。比如发“u”音时,双唇要圆起,像吹笛子一样。
触觉辅助:让孩子用手轻轻触摸家长或老师的口型,感受发音时口腔和唇部的变化。比如发“i”音时,舌尖要抵住下齿背,唇部要展平。
听辨练习:播放一些清晰的单韵母发音录音,让孩子仔细听辨,并尝试模仿发音。可以做成小游戏,比如“听音找卡片”,增加趣味性。
三、靶音引导:步步为营,精准发音
示范发音:家长或老师先清晰地发出单韵母的声音,让孩子仔细听、认真看。可以多次重复示范,直到孩子能准确模仿。
分解练习:对于一些复杂的单韵母发音,可以分解成更简单的部分进行练习。比如发“o”音时,可以先发“a”音,然后慢慢过渡到“o”音,感受口腔的变化。
反馈调整:在孩子发音时,家长或老师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发音中的不足之处,并引导孩子进行调整。可以模仿孩子的错误发音,让孩子自己对比并纠正。
四、过渡音引导:流畅发音,自然过渡
滑音练习:引导孩子从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感受发音的连贯性。比如从“a”音滑向“i”音,就像是舌头在口腔里做了一次“滑翔”。
节奏训练:通过打节拍或唱歌的方式,帮助孩子掌握发音的节奏和韵律。可以选一些孩子喜欢的儿歌或歌曲,一起唱起来,感受发音的流畅性。
对比练习:将相似的单韵母放在一起对比练习,感受发音的细微差别。比如对比“e”和“ê”的发音,引导孩子注意唇形的变化和舌位的高低。
其他实操技巧:融入生活,寓教于乐
结合日常生活:将单韵母的训练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一起朗读儿歌、讲故事时,特别注意单韵母的发音。还可以在游戏时加入发音练习,比如“我说你猜”游戏,家长说单韵母,孩子猜是哪个音。
使用辅助工具:利用拼音卡片、有声读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单韵母。这些工具不仅能提供视觉刺激,还能提供听觉刺激,增强学习效果。
实际上单韵母发音问题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是三个舌位和唇形的协调配合为主。找到窍门,综合运用口肌训练、音位指导、靶音引导以及过渡音引导等多种技巧,很快就能纠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