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疯狂轰炸上海,却遭苏军王牌飞行员痛击,蒋军战机掉头就跑

陶陶读历史 2024-09-24 12:59:54

1949年5月,第三野战军的战士们在陈毅的带领下,解放了当时中国最繁华、最富裕的城市——上海。全市军民欢天喜地,热烈地庆祝这个英雄的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然而业已逃亡台湾的蒋介石却不甘心失败。

为了拖慢人民政权的经济发展,为了给自己“反攻大陆”的罪恶计划铺路。蒋介石以台湾新竹机场以及舟山群岛的机场为基地,决定对上海进行大规模轰炸。从1949年6月起的一年间,上海遭到敌机骚扰多达70多次。10月26日,我军兵败于金门,更加助长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为此,蒋介石决定对上海的主要设施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蒋介石从来不吝惜将屠刀架在人民的脖子上。

早在1949年8月底,国民党特务机关便将老牌军统特务罗炳乾从台湾派往上海,担任独立台组长兼台长,设立秘密电台。随后,罗炳乾四处刺探消息,将上海境内重工厂工厂名称、地点、生产情况和可轰炸目标通通报告给了毛人凤。此后,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的历次轰炸,都是罗炳乾指的目标。

然而罗炳乾并没有得意多久。1月27日,早就盯上他并进行暗中侦查的上海公安闯入了他的家,并将其当场逮捕,搜出了一部电台和密码本。然而遗憾的是,罗炳乾早就发出了轰炸目标,而一场惨烈的轰炸已经不可避免。

1950年2月6日,上海防空警报骤然间响起,刺耳的笛声响彻于十里洋场的大街小巷。就在这时,国民党空军的14架轰炸机、3架战斗机飞临上空,随后对准上海五所发电厂(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杨树浦发电厂、闸北水电公司、南市华商电气公司、卢家湾法商电车公司、浦东电气公司)进行了无差别轰炸。

国民党空军的重磅炸弹如雨点般坠落,炸得五所电厂砖石横飞,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上海市民虽然极力躲避敌机的轰炸,却依然死尸枕藉、伤亡惨重乃至于哭声震天。

在这次惨无人道的“二·六轰炸”中,死伤居民1352人,部队指战员25人,毁坏房屋上千间,上海主要的电厂、自来水厂都遭到了严重破坏,上海市的发电量由15万千瓦降到了4000千瓦。有的高楼电梯悬在半空,市民的马桶、自来水龙头都失去了作用,绝大多数工厂因为缺电而停止了运作。

当时的解放军在上海只有两个组建不久的高射炮团以及一个高射机枪排,同时还有一个完全发挥不了作用的雷达部队。我军高射炮部队的指战员,大多来自于步兵,多数出身工农家庭,文化程度不高。而作为一个合格的高射炮兵,需要掌握起码的代数、几何知识。与此同时,有的高射炮手在战争年代仅仅使用过60炮,60炮大大小小只有70多个零件,而一门普通的高射炮就有上万个零件。没有好的教官,战士们一时间还掌握不了这么复杂的技术。因此在2月6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民党空军肆意投弹,甚至嚣张地低空飞行,用机关炮扫射地上的行人,真是心如刀绞。

国民党对上海的轰炸,其破坏意义不仅仅在于出现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给城市的稳定和城市重建带来了重大破坏。趁此机会,国民党特务四处出动,到处释放谣言,一时间上海市人心惶惶,社会秩序一片混乱。

“二·六轰炸”后,陈毅立即在市里召开会议,布置抢修、抢险和各种应急措施,动员全市居民投入反轰炸斗争。

看着国民党空军轰炸后的残垣断壁,陈毅愤怒地表示:“我们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把上海的天空保护起来!”

当时居住在上海的宋庆龄也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

“目前我们在上海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国民党轰炸所带来的后果,造成大面积破坏,并给人民造成不可言状的困难。人民看到自己的朋友和亲戚被卑劣的空袭夺走了生命。人们不断从虹口和苏州河涌了过来。长长的三轮车队载着那些离开家园的人们,不知奔向何方。见此情景,不禁使人感到心酸。”

然而要保护好上海的天空又谈何容易?国民党在舟山的军用机场近在咫尺,在很短时间内就可飞临上海上空。我军缺乏高射炮,更缺乏空军。而对付敌人的战机,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支更加强大的空军。

此时的毛泽东,正在莫斯科与斯大林商议中苏同盟互助协定的相关事宜。当他听说上海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猛烈轰炸,不禁深感焦虑。当时的人民空军,实力实在是太过薄弱。欲抑制由美国支持的国民党空军的轰炸,必须寻求一个具有强大空军,且有现代化战争作战经验的盟友的帮助。而这个盟友,毫无疑问就是苏联。

实际早在1950年1月16日,以刘亚楼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就访问过莫斯科。在与苏方代表的会晤中,刘亚楼就希望苏联军队能派一支防空军来华助阵,协助保护上海等重要城市。斯大林原则上同意了刘亚楼的要求。

到了2月14日,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斯大林正式拍板,组建一支强大的防空部队赴中国作战。

在中国政府的同意下,斯大林点了著名战将巴基巴斯中将的名。早在1938年,巴基巴斯就曾作为军事顾问来华参战,不过当时迎接他的是国民党的代表。此次来华的苏军,大约有3000多人,包括雷达、高射炮以及空军部队。在空军队伍中,苏军还调来了新式战机——米格15,而国民党方面最先进的战机,仅有活塞式的P-51,具有重大的优势。

而在苏联派出的飞行员中,包括数名卫国战争时期的王牌飞行员。而在这些王牌飞行员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阔日杜布。在苏德空战中,阔日杜布击落了56架敌机,其战绩居于盟军之首。

16日凌晨,首批援华先遣组在巴基斯基的带领下,在莫斯科中央机场登机,马不停蹄地飞往中国。17日,飞机首先在哈尔滨降落,那里驻扎有苏联秘密援华的轰炸机部队。不久后,巴基斯基一行到达北京,并与朱德总司令和刘少奇会了面。其后,飞机又飞往了上海,巴基巴斯一行又和陈毅、粟裕会了面,并在第二天上午参加了陈毅主持召开的上海防空部署会议。

到了3月,苏联指挥机构和两个飞行团,一个探照灯营、一个雷达营陆续来到上海虹桥机场,并驻扎在一个建有跑马场的英式小镇里。当时,苏军驻地的环境是相当糟糕的。国民党在撤出上海时,曾对这个小镇进行了大规模破坏,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然而苏联军人却丝毫不以为意,他们将一栋破旧的仓库改造为指挥部和飞行员宿舍,并且用竹木搭成了草棚,权当修理间。在这原始的基地中,中苏两军的战士们开始了保卫大上海的征程。

为改善苏军的生活条件,适应喷气式战机的起降,陈毅动员党政军民,以移山填海、排除万难的气势,突击修建和扩建了江湾、大场、龙华、虹桥等机场。参加修建机场的人员达到20万人,动员车辆1000多台,运送砂石的船队挤满了黄浦江。同时,刘少奇还增加了苏联战士的饮食供应。即使经济再困难,在面包上也必须管够。

看到参加施工的军民日以继夜地突击劳动,苏联官兵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扛起了铁锹和锄头,参加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之中。进入3月,南方雨季来临,苏军士兵劳动时满身泥水,但却依然乐此不疲。见到了中国同志,他们总是满面笑容,非常友好。当时人评价,这群苏联部队不仅技术好,而且纪律严重,尊重中国的礼节和风俗,从来不摆大国、强国的架子。

当时的解放军还未实行军衔制,干部和战士只有上身的军衣有点不一样,很难区别。但是机场站岗的苏联士兵只要看到身穿军服的解放军人员,都会很郑重地敬礼。

许多苏联建立的雷达、探照灯站点,分散在上海郊区和周围各县的农村中,吃住条件都很差,但是苏联士兵却能克服困难,与解放军官兵密切合作、亲密无间,显示出别样的国际主义友谊。

经过紧张施工,可供苏军使用的军事机场终于完成。而苏军的先进战机也从苏联,向中国方向飞去。

3月13日,米格15飞行团第一梯队到达徐州机场。正在这时,国民党的P51式战机突然飞临上空。苏联空军战士一见,丝毫不顾身体的疲劳,毅然上天迎敌。相比于作为喷气式战机的米格15,活塞式的P51野马战机丝毫不是对手,很快就被击坠。

P51战机有去无回,国民党空军立即派B25轰炸机临空侦查情况,而苏军飞机再次起飞迎敌,将其击伤并迫使其降落在徐州东大湖车站附近。到了3月20日,米格15编队正式飞临上海机场。

有了米格15战团的加入,对国民党空军反击的时机也趋于成熟。巴基斯坦认为,从1950年3月开始,国民党飞机主要从台湾松山机场窜犯华东空域,因此他认为上海防空兵力始终有三分之一处于一级战备,随时都可以开火,防空部队集群指挥所保持一个全天候的战勤班,带班首长为集群副司令、参谋长、高炮主任和航空兵主任。剩余三分之二的部队要么训练,要么在装备旁边休息待机。

从3月到4月,携带美式重磅炸弹的国民党空军再次活跃了起来。国民党注意到,上海防空力量似乎显著增强,因此国民党飞机放弃了集群轰炸,而是以单机窜犯上海上空,一周不会超过3个架次。从4月到10月,上海防空部队集群共进入紧急状态50多次,高炮部队开火,战斗机升空拦截,国民党空军往往不会恋战,看到我方拦截便掉头就跑。

然而即便如此,国民党空军依然遭到中苏联合防空部队的猛烈打击。3月14日,国民党空军在轰炸上海龙华机场好江南造船厂时,遭到驻守该地的高射炮十一团的猛烈射击,均被击伤,仓皇逃窜。

同一日,国民党一架B25轰炸机飞临上海,想占一点便宜,谁知苏军米格15紧急上空迎敌,并将之击落。3月23日,一批国民党战机全土重来,结果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一架P51战机被击落。

到了4月,又有两架P51战机在上海金山卫上空被击落。4月28日,1架P38战机在横沙东上空被击落,另外一架飞机被击伤,最终坠落在舟山群岛附近。

经过多次挫折,国民党方面逐渐意识到,如今上海解放军已经有苏联防空兵助阵,因此他们改变了战法,决定进行夜间轰炸。

5月11日,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苏军雷达部队突然在屏幕上发现一个光点,在距离上海160~170公里处飞来了一架B24M中型轰炸机。这架战机隶属于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曾频繁空袭上海。而这一次,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地窜犯。

敌机飞临后,我军探照灯部队赶紧对其进行了照射跟踪,高射炮兵立即跟进,在上空打出了一片弹幕云。说是迟,那时快,苏军的2架米格15战机瞬间升空,很快就锁定了暴露在探照灯下的敌机。

在上海夜空,多多火花和探照灯光交织在一起,煞是好看。此刻,上海市民也顾不上什么危险,纷纷走出家门,抬头望天,一同观赏这场难得的夜间空战。

在猛烈的炮火下,B24M中了一发炮弹,在强烈的灯光下摇摇晃晃,拖着长长的尾烟,向浦东方向坠去。随着一声巨响,火光映红了浦东塘桥镇的夜空,机上的大队长李肇华、监察室主任王鼎基、机械课长徐书林、通信室主任黄柏根、航行参谋傅锡利、管介武、军械员周致远均告毙命,第8大队从此失去了战斗力。

敌机陨落后,苏联米格战机迅速离开了战场,但是解放军仍然在开炮,根本无法叫停。这股恶气实在憋了太久了,一定要在此时发泄出来。

战斗结束后,整个上海都沸腾了起来,因因为这是第一架被击落的B24M轰炸机。整个上海都成了热情的海洋,上海市的各个角落,都传出了祝贺解放军空战胜利的掌声和欢笑声。

第二天,《解放日报》以“血债必须血还,一架匪机被击落”的大标题,报道了国民党轰炸机被击落和飞机残骸的照片。但为了保密,报纸只是笼统地说“敌机是被我防空部队击落的。”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苏联的王牌飞行员们在解放军防空部队的配合下,先后击落国民党各型飞机6架,制止了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的轰炸,国民党空军被迫专攻为守,不再敢像以前那样肆意飞临上海领空,为所欲为了。

到了8月初,中苏联合防空部队再次击落敌机。那一天,正逢苏联王牌飞行员——亚库申上校值班。亚库申上校参加过西班牙战争,在卫国战争期间担任莫斯科防空区第6歼击军副军长。如今,他以莫斯科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的身份来到上海。

就在这时,雷达站突然发来消息,在上海上空5500米的高度发现一架敌机,亚库申上校立即命令两架米格战机临空迎敌。仅仅12分钟后,米格战机便咬住了目标。很快,国民党飞机被击中,坠落在上海市郊130公里处。两个机组人员弹射逃生,很快被我军逮捕。8月下旬,又有一架国民党轰炸机被拦截后迫降。

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国民党空军彻底泄了气,只要稍微遇到苏军飞机的拦截,往往掉头就跑。其后,蒋介石摄于解放军海空实力的加强以及海南的解放,忍痛将军队撤出了舟山群岛,国民党空军对于上海的威胁大体解除。中苏联合防空部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早在7月,苏联政府便决定,要求支援上海防空的苏联部队回国,其武器装备都作价卖给中国。于是负责指挥上海苏军的斯皮里多诺夫和亚库申开始制定计划,教授中国战友如何使用这些装备,如何进行作战指挥,其中向中国空军传授米格 -15 歼击机驾驶技巧的任务由亚库申负责,而斯皮里多诺夫负责司令部机关与指挥所战勤班的作战指挥培训工作,重点是培训高炮、探照灯部队与雷达分队的指挥员。

在教授米格15驾驶技巧时,中国学员的刻苦和专心,给亚库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教官每天上午7点上课,一共上6个小时。由于没有教材,中国学员必须一边专心听课,一边紧张地做笔记。当时正值夏季,骄阳如火,苏联教官和中国飞行员皆汗流浃背、头眼昏花,但是中国学员依然乐此不疲。当每个战士都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后,苏联教官们逢人便夸:

“毛泽东的战士,了不起!”

1950年10月19日凌晨,中国飞行员驾驶着米格15战机飞临上海领空,作为中国空军首支喷气式战机部队,正式担负起保卫上海的任务。

1950年11月底,培训工作结束,苏方向中国移交各类飞机119架,探照灯72部和雷达12部。当苏联大部队乘坐火车,离开上海时,站台上传来一阵阵地欢呼声:

“友谊万岁!中苏同志是兄弟!”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担负上海防空任务的指战员,像陈毅要求的那样,真正把上海的天空保护了起来。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再也没有遭到过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上海成为了最稳固的后方。

为了感谢苏联同志为保卫上海做出的卓越贡献,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特地向苏军防空集团全体指战员办法了特制的“上海防空奖章”。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空军和苏联防空兵的合作并没有结束。在朝鲜,中苏两军密切合作,打得美国空军闻风丧胆,建立了举世闻名的米格走廊。

0 阅读:6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