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错误绝不能再犯!中美对抗越激烈,中国就更需咬死这一点

陶陶读历史 2024-09-24 17:59:08

毛主席曾有言:“帝国主义向来是不讲道理的,一旦它开始讲理了,那就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帝国主义向来是霸道的、无理的、得寸进尺的,从近代到现代,这种恶劣秉性从来没有变化。

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以及霸权主义国家,很多人就开始了幻想:“如果我们向帝国主义投降,向他们妥协,他们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列强是否就会原谅我们、接纳我们。如果那样,我们是否能在列强的提携下变得富强起来?”

笔者只能说:“做梦!”在中美对抗愈发激烈的今天,我更需咬死一点,那就是“决不妥协”。

一、

从苏联到俄罗斯,俄罗斯民族经历了一个大国的毁灭。俄罗斯民族从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民族,逐渐被分割、坍缩,直至成为如今的囧样。曾几何时,苏军的防御边界在柏林,距离莫斯科1200公里;而如今,俄军的前线在乌克兰,甚至是库尔斯克。昔日乌克兰人是苏联人最好的士兵,如今却成了最大的敌人。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诗:“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而俄乌两个兄弟民族之间的争斗,又让我想到了:“汉儿学得胡人语,站在城头骂汉人”。

俄罗斯到底如何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在笔者看来,就在于从苏联到俄罗斯,俄罗斯民族几十年如一日地对美国的退让和妥协。换来的非但不是尊重和支持,反而是敲骨吸髓式的剥削和无孔不入地渗透。

苏联,虽然号称与美国“并霸”的超级大国。但对于美国,苏联却始终有一种敬畏甚至恐惧的情绪。二战中,苏联损失了2700万人口以及数不尽的财富。而美国的国土却毫发无损,相反还借助战争发了大财。

二战期间,苏联曾亲眼见识了美国恐怖的生产能力和无穷无尽的火力。苏联人认为,如果美苏开战,美国将是比德国强大数倍的对手。因此在冷战时期,苏联一直极力避免与美国正面交手。

朝鲜战争爆发后,北朝鲜面临灭国之危,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盟主的斯大林却装聋作哑,不肯出兵相助。反而是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毅然派遣数十万大军、拿着简陋的武器入朝参战。而装备着世界最先进飞机、坦克的苏联,却在后面作壁上观。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他刚一上台,就提出所谓“和平竞赛”,想用妥协换取美国的平等对待。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他在美国四处演说,受到了热烈欢迎,可谓是好不风光。曾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谢皮洛夫回忆,赫鲁晓夫真诚地相信,苏美关系已经解决了,他仅跑了一趟美国,就“把一切都摆平了”。

多天以后,赫鲁晓夫得意洋洋地飞赴北京,向中国炫耀自己的“外交胜利”。然而毛泽东是何等聪明,一眼就看出了美国人的阴谋和苏联人的天真幼稚。毛泽东最看不惯的,就是赫鲁晓夫在美国的那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赫鲁晓夫在那里越是得意地表扬,毛泽东就越是恨铁不成钢:

“这不仅在全世界给共产党丢脸,而且完全把中国抛除在国际事务之外。”

结果事实证明,赫鲁晓夫的妥协所换来的,只有美国变本加厉的渗透和破坏。很快,波兰和匈牙利相继乱了起来。美国U2侦察机在苏联上空横冲直撞。

美国人的无耻让赫鲁晓夫怀疑人生,毛泽东说得果然没错,美国从来没有诚意,他们等得就是苏联的妥协退让。后来赫鲁晓夫无奈地承认:“苏联和美国的蜜月结束了。”

很快美苏进入了对抗的白热化时期,然而即使在这个时期,苏联妥协退让的底色依然没变。美国只要稍稍强硬一点,苏联就一定会退让。在越南,美国亲自上阵,对北越进行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而作为社会主义盟主的苏联,还是一兵一卒也不派。

在中东,埃及、约旦等盟国苦苦哀求苏联,希望苏联派兵制服势如破竹的以色列军队。然而苏联顾忌以色列背后的美国,继续装傻充愣。

到了冷战后期,苏联因内外交困而面临极度的困难。苏联人对美国的妥协简直犹如垮塌的堤坝——一泻千里。

戈尔巴乔夫所谓“新思维”改革,其实就是像美国投降。戈尔巴乔夫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东欧盟友,将他们拱手让给西方;在国内,戈氏放开言论,任由西方思想进入,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动荡。

戈氏以为只要苏联退让了,美国就会投桃报李,给予苏联认可以及其急需的财政支援。然而不出意料,美国趁你病、要你命,加强了对苏联的渗透,大肆扶植诸如叶林钦这样的反对派。最终,苏联于1991年轰然垮塌。列宁等革命先辈所建立的革命政权,从此灰飞烟灭。

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美国的妥协政策几乎到了丧权辱国的地步。叶利钦满以为苏联解体了,红旗落地了,俄罗斯已经不是美国和西欧的威胁,因此可以加入西方的大家庭了。于是,自信满满的叶利钦提出要加入北约。

然而美国的霸道却给叶利钦吃了一个闭门羹。首先,美国断然拒绝俄罗斯的“入约”申请;其次,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向东欧大肆扩张,逐渐将所有前苏东国家全部吞入囊中。

更令人扼腕的是,叶林钦听信了西方所谓“休克疗法”,自废武功,俄罗斯卢布币值一泻千里,俄罗斯民众一生的积蓄都成了废纸。而美国呢?则背信弃义、捂住钱袋子,其所许诺的财政援助根本就是骗人的。

待到俄罗斯民穷财尽之时,美国趁机挥动镰刀,大肆以低价收购俄罗斯的优质资产,并培植俄罗斯寡头作为其买办和代理人。一时间,俄罗斯陷入了崩溃的边缘。这还不算,美国还支持俄罗斯内部的分离势力,车臣恐怖集团最大的金主就是美国。

1995年,俄罗斯再次遭遇奇耻大辱。当年,叶林钦访美。结果当时的克林顿总统当着叶林钦的面,突然狂笑起来,笑出了眼泪、笑得直不起腰,整整笑了2分钟之久。叶林钦开始还在旁边赔笑,时间一久,便露出了如同傻瓜一般的尴尬神情。

克林顿为什么笑?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克林顿对叶林钦以及俄罗斯没有一丝一毫地尊重。试问如果叶利钦是苏联最高领导,克林顿敢怎么笑吗?克林顿表面虽然不说,内心里肯定在说:“瞧这个傻瓜,竟然自废武功,把世界最强的国家给废了。”

然而即便已经被欺负成这样了,俄罗斯依然毫无醒悟,依然对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普京上台后,也是第一时间向北约提出申请,然而依然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根据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传记,他曾提到自己与普京以及俄罗斯的交往,其细节可谓触目惊心。

90年代中期,美国研发反导系统,这样一来其他有核国家对美国的威慑力大大降低,战略天平将严重倾向美国。而这也引起了中国、俄罗斯甚至法国的反对。

小布什上台后,将鲍威尔派到俄罗斯,要求他说服普京接受美国继续研发导弹系统。临行前,拉姆斯菲尔德告诫鲍威尔:

我们要提出,俄罗斯不要对美国发展反导技术做出过激反应,不要退出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人不光不要太过激,还要争取他们帮着美国劝劝中国和法国!

鲍威尔一听非常震惊,认为这根本没法谈,俄罗斯人又不蠢,他们凭什么让步呢?于是他回复,俄罗斯肯定会拿车臣说事,美国或许也要在车臣问题上让步。

谁知小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斩钉截铁地说:“美国将继续支持车臣并制裁俄罗斯,同时要求俄罗斯不退出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还要支持美国人搞反导。”

美国就是这么无理,就是这么霸道。

结果等鲍威尔到了俄罗斯,更让人震惊的事发生:,一向被人看作是硬汉的普京,竟全盘答应了美国的无理要求。也就是说美国要搞反导系统,车臣也要继续支持,俄罗斯什么都得不到?

而这,只是普京时代对美国妥协的一个缩影。几乎在所有问题上,俄罗斯都在对美国妥协、退让。俄罗斯的小兄弟们,也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俄罗斯。

除了塞尔维亚,几乎所有的原东欧国家都加入了欧盟或北约。此后,美国又将其黑手伸进了俄罗斯的后花园,开始在独联体国家生事。就这样,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波罗的海三国首先加入了北约;其后,乌克兰、格鲁吉亚以及中亚各国连续发生颜色革命。俄罗斯的势力几乎被挤回了本土。北约的刀,已经抵在了俄罗斯的脖子上。

2014年,当乌克兰再次发生颜色革命,普京这才意识到,如果再不阻止美国的阴谋,俄罗斯就将输得一干二净。俄罗斯哪里都可以失去,唯独不能失去乌克兰。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将再无崛起的可能。于是俄军“收复了克里米亚”,乌东地区陷入了战火。

到了2022年,俄乌冲突正式爆发。与其说是俄罗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俄罗斯在极端的压迫下的无奈反击。普京曾说:

“俄罗斯从来不是被孤立,而是从来没有被西方国家接纳过。正如俄罗斯人自己所说:“我们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我们是一只双头鹰。”

然而普京的觉悟实在太晚了,北约对俄罗斯的包围、封锁和削弱早已完成。经过岁月的洗礼,苏联曾经强大的武力已经不再犀利;经过岁月的洗礼,俄罗斯昔日的兄弟都成了敌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三、

妥协退让不能实现和平,只会让敌人更加得寸进尺。就如《六国论》所说:“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但最终结果呢?就是以趋于亡。

对于中俄这样的大国来说,美国是万万不能放过的,无论他们是社会主义政权,还是选择资本主义政体。美国绝不容许其他国家挑战其霸权,即使挑战的潜力也不准拥有。

美国是极其冷酷的,是极其现实的。向美国妥协,就像是把刀递给歹徒,然后说:“我已经投降了,千万不要杀我。”但结果呢?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帝国主义,武器的批判比批判的武器更重要。在朝鲜战场,面对不讲理的美国人,毛主席和他手下的战将们勇敢地迎了上去,然后以极其低劣的武器,斗败了美国野心狼。

之后在所有的国际场合,美国都对中国的意见表达了尊重。越战爆发后,毛主席给美国划了一道北纬17°的红线,美国就是不敢越过。而这就是斗争、不妥协的成果。

正是这种强大和不妥协,让中国成为美国最大战略对手和眼中钉。自美国重返亚太以来,他们在各个领域向中国展开攻势,意在逼迫中国妥协甚至投降。然而越是艰难时刻,我们就越应该咬紧牙关,要和美国针锋相对。否则,我们或许会陷入比俄罗斯更麻烦的境地。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俄罗斯踩过的坑,我们不能再踩;俄罗斯吃过的亏,我们不能再吃。面对强敌,面对战争的威胁,我们更应该坚持斗争。就如毛主席告诉我们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1 阅读:410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