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厌学沉迷手机,父母往正确的方向努力,孩子才有的救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8-03 14:56:45

根源未明,方案先行,为何你选择的家庭教育机构没有效果?

在当今社会,孩子叛逆、厌学和沉迷手机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

然而,一些家庭教育机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没有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而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01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个体,父母要往正确的方向努力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叛逆、厌学和沉迷手机的原因各不相同。

有些家庭教育机构只看问题的表面,不去帮助家长思考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不去找核心方向,只会给家长提供一些浮于表面的方法。

当你用他给的表面的方法去解决表面的问题,你只会越努力越受挫。

就好比腿骨折了,你在皮肤表面使劲抹药,能把骨折治好吗?

伤筋动骨一百天,你却期望一个月就能好,这现实吗?

孩子厌学躺平也好,日夜颠倒玩手机也好,在家摆烂也好,情绪爆发也好,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

与其看到表面去想怎么改变,不如先去看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核心症结是在什么地方,才能去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

比如,一个孩子因为在学校受到欺凌而产生厌学情绪,在家天天沉迷手机游戏,如果家庭教育机构没有发现这一点,而只是简单地限制他使用手机,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我见过太多的父母是“焦虑体质”,特别容易看到孩子的“问题”,一看到“问题”就想着:

用什么方法能直接“解决”?什么时候能快速解决?

好像是只有孩子的问题“更快”“更全面”解决了,自己的焦虑值才会降下来。

所谓“欲速则不达”,有些事情得慢下来,先理找到问题的根源,再理清楚重点和核心,从一个可着手的方向做起,不要想着同时要达成几个目标。

02

不盲目跟随,不迷信权威,不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父母没有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而只是简单地采取某些教育机构提供的方法,可能会无意中加剧孩子的负面情绪,造成二次伤害。

比如,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在学校受到欺凌,想在虚拟世界中找到新的朋友,释放压力。

而你如果简单粗暴地根据学来的内容限制孩子手机的使用时间,不但没有解决孩子的社交问题,还进一步让孩子感到孤立和无助。

其次,你总是依赖外部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减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你下次遇到养育的一些问题,谁能给你解决的答案呢?

我们是孩子的第一养育人,当我们努力寻找问题根源并采取正确方法时,也在向孩子展示如何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榜样。

网络上所谓的大咖都在告诉你,让孩子躺平、什么都不要管。是否正确我不做任何评论。

每一个妈妈对于观点的理解各有不同。

我只想说:没有一套模式可以适合所有孩子。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多操点心。

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能力和生活经历都不同,因此他们面对问题时的反应和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跟一个自小都依赖父母惯了的孩子,躺平之后不管不顾的结果是千差万别的。

如果你总是着急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孩子的情绪,看到他内在的无力。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无用功。

03

父母稳得住,孩子才稳得住

父母们常常怀着满心的忧虑和不安,向我寻求答案:我该如何是好?

他们急切地想要找到一些方法,去改变孩子目前的状况。

然而,我想说:父母自己需要保持心态的平和,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虽然很难。

如果父母的心态不稳,充满了焦虑、担忧和不信任,那么即使你试图去鼓励或安慰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仍然是这些负面情绪。

你内心的真实情感,无论是否说出来,都会传递给孩子。

沉默有时也会"说话"。

所以有的孩子会跟我吐槽爸妈:

真是虚伪,嘴上说着理解我,我的快乐和健康是最重要的,我想上学的时候再去,但我感觉他们口是心非,根本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厌学抑郁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和父母相处十几年,太了解父母了,不想要糊弄住他们。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各位爸爸妈妈都很焦虑,都迫不及待地想诉说自己的烦恼,恨不得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立刻解决自己的问题。

家长们焦虑的心情,我们都理解。

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和无数孩子成长的案例表明:

孩子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孩子在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积累问题的集中显现,是孩子在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现在的表现只是症状,和身体出现毛病一样,同样是发烧,可是背后的原因不尽相同,仅仅描述孩子的症状,比如不上学、打游戏、不理我、熬夜、不回家、不说话等等,老师很难用几句话给出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

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让自己静下心来,通过听课,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里?

驾驶汽车远比教育一个人要容易得多,因为汽车是没有思想的,我们还要在学会以后,不断地熟悉、处理不同路况下的问题。

教育孩子更是这样,法无定法,所有方法都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1 阅读:259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