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账单,3亿一架的四代半,贵过美国五代机。当印度海军以76亿美元签下26架法国“阵风M”舰载机时,全球军火商都在惊叹:这哪里是买战斗机?分明是给达索公司众筹建新总部!单机2.92亿美元的售价,直接碾压美国F-22(2亿美元)、中国歼-20(1.1亿美元)等五代机,甚至连法国自家采购价(约1亿美元)的三倍有余。这笔交易的精妙之处在于,印度完美诠释了“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毕竟连法国媒体都忍不住吐槽:“阵风M的雷达孔径仅550毫米,探测距离还不如中国歼-15的‘近视眼’,印度却硬生生将其包装成‘反隐身神器’!”

更讽刺的是,4架双座教练机因体型过大无法上舰,只能沦为“陆地吉祥物”。印度海军对此的解释是“训练需要”,但明眼人都懂:这不过是法国捆绑销售的经典套路,一如超市买酸奶搭售过期麦片。
印度式逻辑:宁要七年期货,不要现货白菜
面对达索公司积压的250架订单,印度竟豪气签下“37个月交付”的军令状。这场景堪比去网红餐厅排队,明明前面有200桌,却坚信自己能靠“VIP通道”插队——殊不知法国人早已摸透印度心理:先收钱画饼,至于交货?且看莫迪下个任期吧!

反观被印度淘汰的选项:美国F/A-18生产线闲置多年,报价仅1.5亿美元;俄罗斯米格-29K库存充足,单价不到6000万美元。但印度偏要绕开这些“经济适用型”,理由更是清奇:“F/A-18不能挂核弹”“米格-29K电子设备落后20年”。可问题在于,法国允许“阵风”挂核弹的前提是印度航母得先解决升降机兼容问题——当前“维克兰特”号的升降机仅10米宽,而“阵风M”翼展10.8米且无法折叠,难不成让飞行员表演“侧身挤电梯”?

战略迷思:用金砖砌墙,也挡不住代差鸿沟
印度军方宣称“阵风M可压制歼-35”,这堪比用算盘挑战量子计算机。中国福建舰即将列装歼-35隐身舰载机,其雷达反射面积仅为“阵风M”的1/100,搭配射程200公里的PL-15导弹,足以在“阵风M”发现目标前将其击落。更致命的是,“阵风M”发动机推力仅75千牛,油耗却比歼-15高出30%,这意味着印度航母的作战半径将大幅缩水。

印度对此的解决方案是“数量不够,牛皮来凑”:一面宣称要造核动力航母,一面将26架“阵风M”拆给两艘现役航母使用。这种“一架战机掰成两半用”的创意,连俄罗斯网友都忍不住嘲讽:“建议印度再买26架,凑成52架扑克牌,打斗地主更带劲!”
腐败产业链:军购成合法洗钱,莫迪稳坐钓鱼台
这笔交易的真正赢家,是印法两国的利益集团。2016年印度空军采购36架“阵风”时,单价2.44亿美元已包含“莫迪专属回扣套餐”,此次海军版单价再涨20%,被印度审计部门痛批“系统性腐败”。法国则深谙“咖喱经济学”:承诺技术转让(实则转让率不足17%)、在印建维修中心(拖延五年未动工),再用“核武器兼容性”等虚头巴脑的噱头,让印度心甘情愿掏钱。

一场没有赢家的行为艺术
印度的“阵风M狂欢”,本质是一场军备竞赛的行为艺术:法国赚了快钱却丢了信誉,印度得了面子却失了里子。当中国歼-35从福建舰腾空而起时,印度航母甲板上的“阵风M”或许还在为挤进升降机而发愁——毕竟3亿美元买的不只是战机,更是南亚次大陆特有的黑色幽默。
法国人给的回扣高啊,别把三哥当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