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个人出生时,内心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

“人之初”,指的是人刚出生时的状态。此时的人如同一张白纸,未被世俗的纷扰所沾染。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源于最本真的需求,饿了会哭,开心会笑,没有复杂的算计,也没有恶意的念头。

“性本善”,则是指人天生具有向善的本性。看到他人跌倒,会本能地想去搀扶;见到小动物受伤,会感到心疼;目睹他人悲伤,也会感同身受。这些行为都源于内心那颗善良的种子。

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人难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看到他人做坏事,可能会不自觉地模仿;为了得到某样东西,可能会忍不住去争抢。这些行为会让内心的善良种子蒙上灰尘,甚至暂时被掩盖。

那么,如何让这颗善良的种子茁壮成长呢?
多行善举,助人为乐。 无论是帮助家人分担家务,还是为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亦或是关爱流浪动物,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都能滋养内心的善良。

学会控制情绪,理性处事。 当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涌现时,不要急于发泄,而是先冷静下来,用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与善良的人为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良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更加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不仅是对人性的肯定,更是一种期许。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守护内心的善良,让它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