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山酉水酉文化|龙潭王家大院的传奇故事

笑天评趣事 2024-11-03 12:01:12

龙潭古镇至今还流传着“王大善人”王恩沛的故事。

王生泰(1816—1897年),官名恩沛,谱名泽宣,字子霖、号生泰。他行商洞庭,为龙潭赢得“货龙潭”的美誉;他行善积德,四川总督丁宝桢亲题匾额相赠;他创办书院,至今仍为渝东南教育高地。对于他的善行,清朝廷赐封奉政大夫、奖五品顶戴,这也成就了他“红顶子”商人的美誉。

俯瞰王家大院。

名闻蜀中 国史馆长欣然作序

1914年3月,身为国史馆馆长的王闿运在弟子、龙潭渤海人王简的引荐下接见了一名名叫王大章的酉阳举人。王大章拿着父亲的行述,想拜请王闿运作墓志。因为王简的引荐,王闿运不好推辞,勉强答应。然而在看完行述后,王闿运诧异地发现王大章的父亲竟然就是闻名已久、有着“大善人”美誉的王恩沛。

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冬,王闿运受四川总督丁宝桢的邀请主讲成都尊经书院。主讲期间,王闿运经常听川东学子讲述一些“王大善人”捐资助学、修桥补路、抚孤恤贫的事情。起初,王闿运并没有将这些事放在心上,而在丁宝桢传谕褒扬后,“王大善人”这四个字便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四川总督丁宝桢《奏请旌奖捐田置仓缴租备荒之监生王恩沛父子事》抄件。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三月,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上任伊始,丁宝桢发现四川山多田少、人口众多,百姓之家少有储蓄,在丰收之年尚且不敷使用。特别是川北绵州、三台等11州县不产谷米,一旦遇到水旱灾害,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奏请办理积谷,让百姓在丰收之年捐输谷物,以备荒年之用。可当丁宝桢告谕全省时,却少有人响应他的政令。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丁宝桢再度告谕全省,催办积谷。王恩沛在父亲王福德的影响下,照章捐助积谷,另捐自置田业82丘归公,并捐建仓厫二间,同时向丁宝桢建议“办理积谷不如办理积田”。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酉阳知州顾怀壬将王恩沛父子办理积谷及历年“修理桥梁道路、施药送棺、收殓遗骸、赈济饥民”等善行详细禀呈丁宝桢。之后,顾怀壬请旨建义士坊,遵刊“乐善好施”字样。朝廷赐王恩沛奉政大夫衔、外奖五品顶戴、敕封员外郎,这让王恩沛成为誉满巴蜀的“红顶子”商人。

对王恩沛善行有着很深了解的王闿运,欣然写下了《酉阳龙潭王善人墓志铭》,这也成为我们全面了解王恩沛生平故事的第一手资料。

行商酉水成就“货龙潭”美誉

1787年,刚经历丧妻之痛的王廷诰从湖南武冈背井离乡逃荒来到酉阳州东龙潭镇,凭着一副好品性做着一点小生意,在龙潭成了家,立了业。1790年,王廷诰的儿子王福德出生。遗传了父亲品性的王福德忠厚老实,帮着父亲打理生意,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薄有资产。1816年,王福德的儿子王恩沛出生,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王家大院局部。

从小耳濡目染、聪明伶俐的王恩沛很快学会了经商,然而此时的王家资本薄弱,他不得不走乡串户去收购山货。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王恩沛发现酉阳药材种类繁多,但因为百姓不能辨识,基本没人采卖。于是他开始筹集资金,大量收购药材然后运往湖南常德售卖,很快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看到这些平时没用的山货土物能卖钱,村民们便纷纷采挖,并运到龙潭卖给王恩沛。一时间,到龙潭售卖山货药材的人摩肩接踵。久而久之,黔东、湘西、鄂西的小商贩也前来龙潭售卖,引得龙潭街市盛况空前,逐渐有了“货龙潭”的美誉。王恩沛也因此成为州中首富,开起了生泰商号、建起了槐荫草堂(王家大院)。

受父辈的影响,王恩沛经商从来都是与人为善,他不仅不打压同行,反而借钱让他们发展壮大,一些小商贩在他的帮助下成了大商贾,酉阳知州王鳞飞盛赞他“从鲍叔以分财,代孟尝而市义”。同时,在王恩沛的苦心经营下,生泰商号生意越做越远、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每年正月常德的“赶红盘”大会,都要等他到了之后才开盘。

赈济流民恩沛无愧“善人”名

王恩沛发迹后,致力于善行,捐资培修观音殿、大佛寺、禹王宫、文昌宫;以工代赈修建天星桥、小浩桥、山岔坝桥,使贫民得以生聚;独资补修隘门关、梯子岩以及龙潭至贵州永兴场道路,方便行商往来。也因为他的种种义举,使得“南船北马,江湖钦伯赣之才;蜀漆吴盐,市井仰陶朱之准”。同时,王恩沛特别留心荒政,“每饥馑,先事运谷,临时平价施粥,躬兼庶役,弗遑暇食”。

1896年,四川大灾,酉阳、秀山地区“先旱后潦”。1897年春,酉阳先遭大雨,又遭雹灾,之后再遭瘟疫。慈善家严作霖到酉阳赈灾时见灾民“浮面黄瞳,破衣不能蔽体,无一有棉衣者”。

连年旱涝,百姓颗粒无收,数千灾民涌入龙潭。虽然王恩沛料事于先,购运了大量谷米,然而面对数千嗷嗷待哺的饥民,终是不足赈济,而龙潭其他富户却囤积居奇,待王家谷米告罄之时高价出售,这也惹了众怒。

一日,灾民聚集至某富户家门,请求其平价卖米,富户不允,矛盾一触即发。富户请来衙门官兵,虽经衙门官兵威吓、劝导,灾民仍不愿散去。82岁的王恩沛担心灾民与官兵发生冲突,酿成巨祸,于是亲自前往劝导灾民,话未讲毕而灾民即自行散去。之后,王恩沛苦心劝说富绅,开仓平价卖粮,助灾民度过了灾荒。

创办书院酉阳教育兴于斯土

随着龙潭的不断发展,聚居于镇的商民越来越多,一度超过酉阳城内人口,而龙潭仅有的龙翔书院已经不能满足士子读书需求。1896年,王恩沛拜见酉阳知州赵藩、酉阳儒学训导杨聪,请求捐资创办龙翔经院。赵藩闻言,欣然应允,并题书“酉阳龙潭镇新建龙翔经院”联:

崛起信才难,必有师焉,庶几龙跃云翔,虎腾风啸;

空谈防学弊,游于门者,要贵通经致用,鉴古知今。

赵藩题龙翔经院联(酉阳陈迪光书)。

此后,王恩沛与其子、光绪二十年甲午科四川乡试举人王大章延请名师驻讲,并逐年扩修,成为酉阳州又一块教育高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龙翔经院经历了蚕桑学校、两等小学堂高等班、四川省立第五中学校、四川省立龙潭中学、川东地区龙潭中学、四川省酉阳中学、四川省酉阳第一中学校、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等发展历程,为武陵山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

酉阳一中新貌。

积善之家 王家大院余庆长

“史官可采,王忳诚一代善人。”这是清代酉阳举人吴楚在王恩沛七十大寿时写的一句话。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王恩沛逝于王家大院,享年82岁。逝世当天,无论贫富老幼,无不垂泪,更有乞丐哭于门庭,三日不去,哭曰:“吾侪今无所衣食矣!”

王恩沛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然而王家大院的传奇并没有就此终结,王恩沛之子王大章出任河北蠡县知县,后来回到酉阳为地方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王恩沛的孙子王勃山曾任滇川黔援鄂第一路总司令、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王礼富,署广安县事,两权彭水、三知秀山县事。王恩沛的曾孙王剑虹与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结为伉俪;玄孙女王叔琰曾担任电视剧《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副导演。一代又一代的王家后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续写着王家大院的传奇故事。

End

记者:曾 常 ▏编辑:熊 怡值班:任桂容 ▏总编辑:陈 杰

酉阳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0 阅读:0

笑天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