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以为乌克兰撑到现在,是因为美国?泽连斯基才是最关键所在

文山聊武器 2025-04-15 16:28:34

“荧屏总统”走到真战壕

2019年春季,彼时的泽连斯基刚刚完成宣誓就职的仪式,正式成为乌克兰的国家元首。他履新后的首个引人注目的行程,并非按部就班地进入总统办公室处理政务,而是选择带领着一支摄制团队,直接前往了当时乌克兰东部冲突的核心区域顿巴斯。

他们最终抵达的地点是一处乌克兰军队的战壕,其位置距离对峙的俄罗斯军队阵地直线距离仅约800米。对于驻守在那里的乌克兰士兵而言,最初的反应或许是将此视为一次高规格的例行视察,毕竟新任总统亲临前线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

接下来的情况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泽连斯基并没有进行常规的训话或慰问,而是直接面对摄像机镜头,清晰地表达了一个意图:“我要让全乌克兰人看看真实战场”。这一刻,士兵们才意识到,他们所处的战壕,临时成为了泽连斯基赖以获得政治声望的电视连续剧《人民公仆》第三季的一个特殊拍摄现场。

这部政治喜剧在此前的乌克兰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剧中由泽连斯基扮演的中学历史教师“瓦西里·戈洛博罗季科”(瓦夏)意外当选总统,并以清廉、亲民、锐意改革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为现实中的泽连斯基积累了极高的国民认知度和政治资本,最终助其赢得了总统大选。

此刻,这部剧集本身,以及它所塑造的“瓦夏总统”形象,被巧妙地运用到了现实政治和国家叙事的构建之中。泽连斯基通过这次在前线战壕的实地拍摄,将剧集中那个理想化的、敢于直面问题的“人民公仆”形象,与作为现实中乌克兰最高领导人的自己进行了有意识的重叠与绑定。这种策略,即将个人IP与国家形象进行深度融合的操作。

我需要弹药,不是顺风车

2022年3月,乌克兰首都基辅正经历着战火的严峻考验,这场被后世称为“基辅保卫战”的时期,成为了对泽连斯基战时领导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当时,俄军凭借其初期攻势,兵锋已抵达基辅外围,首都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和潜在的合围风险。

美国方面向泽连斯基传递了信息,表示可以提供协助,帮助他本人及乌克兰政府核心成员安全撤离基辅。这在当时被外界解读为一种对基辅防御前景不乐观的评估,以及为避免乌克兰领导层被俘或瓦解而提出的“建议”。

泽连斯基对此做出了明确且强硬的回应。他的回应并非通过传统的外交渠道,而是选择了一种更直接、更具传播力的方式——一段在总统府地下掩体或办公室内录制的视频。这段视频迅速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开来。

在这段视频中,泽连斯基说出了一句后来被全球媒体反复引述的话语:“我需要的是弹药,不是顺风车”。这一公开表态极大地触动了西方国家的公众舆论和政治决策层,有效地提升了对乌克兰抵抗意志的认可度,并显著推动了西方国家打破犹豫、开启或加大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进程,为乌克兰获取后续所需的武器装备打开了关键的“闸门”。

在这句广为人知的声明背后,泽连斯基政府还在同时进行着另一项虽然低调、但对维持战局至关重要的内部决策。几乎就在他发表拒撤声明的同一时期,泽连斯基签署并颁布了第64号总统令。

这项总统令授权将乌克兰境内所有私营加油站纳入国家统一军事管制之下。加油站的油料储备和供应能力,将优先甚至专门用于满足乌克兰军队及相关军事后勤的需求。在当时基辅保卫战的背景下,这项决策被证明是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的。它确保了在前线激战和后勤线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乌克兰的装甲部队、运输车辆以及其他依赖燃料的军事单位能够获得持续的能源供应,维持其基本的机动能力和作战持续性。

不只懂镜头,还懂焊接?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战争期间并不仅仅局限于依靠其沟通技巧和公众形象来维系士气和争取外援。他本人也深度参与到了一些具体的军事准备和装备相关的事务中,2022年8月,哈尔科夫大反攻发动前夕,泽连斯基的公开行程显示,他曾连续六天前往位于乌克兰中部工业城市第聂伯罗的一家军工厂进行访问。

他亲自参与了该工厂当时正在生产或新近下线的BTR-4型装甲运兵车的测试工作。BTR-4是乌克兰自行研制和生产的一种轮式装甲车,在乌克兰军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该军工厂的工人在事后接受采访时的回忆,泽连斯基在工厂的这几天利用工作间隙,例如午餐休息时间,主动与一线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泽连斯基在观察和测试BTR-4的过程中,基于他自己的判断,向工厂方面提出了一个关于装备改进的技术性建议。他建议将安装在BTR-4车体上的机枪支架的固定角度进行微调,改善射手的射击视野、提高武器操作的便捷性或稳定性。

对于泽连斯基这种跨领域的关注点,该军工厂的经理伊万诺夫给出了一个评价,大意是认为泽连斯基不仅懂得如何运用“镜头语言”进行沟通和形象塑造,而且也表现出对“战场需求”的理解。

“空中航母”是啥新招?

进入2024年,乌克兰在持续的战争中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和财政援助出现了显著的放缓迹象,部分援助计划甚至一度停滞或前景不明,这给乌克兰维持长期战争的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这种外部支持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泽连斯基在2024年1月做出了一个非常规甚至可以说是极具想象力的决策:批准一项计划,将乌克兰总统专机队中的一部分飞机改装成能够携带和发射大量无人机的空中平台,即所谓的“无人机母舰”。具体而言,该计划选定了机队中的3架安托诺夫 安-148型运输机作为改装对象。

安-148是一款双发喷气式中短程支线客机/运输机,将其改装为“无人机母舰”在常规军事装备发展中并不常见。据称,这个创意部分源于泽连斯基过去作为演员客串一部的电影时,接触到的电影中使用的道具飞机概念。

在技术实施层面,改装工作涉及在这些安-148运输机的机舱内部加装专门的遥控指挥站。通过这些遥控站,机上的操作人员能够同时控制和协调大量的无人机进行作战。理论上每架经过改装的安-148飞机能够同时操控多达40架“自杀式无人机”如果这个数字属实,那么3架飞机组成的编队将有能力在一次出击中投放和引导多达120架此类无人机,形成密集的“蜂群”攻击能力。

这些飞机随后出现在了哈尔科夫地区的前线上空。俄军部署在前线的第200独立摩托化步兵旅的雷达系统,曾在某个时刻侦测到天空中瞬间出现了120个疑似由这些“空中航母”释放或控制的无人机信号光点。

支持率坐上“过山车”?

随着战事正式迈入第三个年头,乌克兰的处境依然是内外夹击,局势复杂得像一团解不开的线头。2025年2月11日,泽连斯基接受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专访,他在采访中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说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大佬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一直态度暧昧,迟迟不给个痛快话儿,这让乌克兰的北约梦看起来遥遥无期。于是,他干脆提出了一个“B计划”,就是要在乌克兰自己的地盘上搞出一个类似北约的安全架构。

从字面来看,估计是想拉拢一些愿意配合的国家或者组织,在乌克兰领土上建个防御体系,多少能顶一顶北约的空缺。2月23日,泽连斯基又放了个大招,他直接对外喊话,说绝不会跟美国签什么“要让十代乌克兰人为之买单”的矿产协议。之前美国那边在援助谈判中开了个条件,想让乌克兰拿矿产资源来换援助或者其他支持,而这个条件对乌克兰来说代价太大,泽连斯基觉得不划算,甚至可能觉得是种长远的“卖国”买卖,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2月25日,乌克兰国内也出了个大动静,最高拉达,也就是乌克兰的议会,通过了一项议案,明确规定只要国家还处在战时状态,就不能举行任何选举。本来按照乌克兰宪法,总统任期是五年一届,泽连斯基是2019年5月20日上台的,眼瞅着2024年就该到期了,但战争打到现在,根本没法按正常节奏选新总统。这议案一通过,他就能合法继续干下去,不用担心战时选举会把国家搞得更乱。

尽管外有压力内有挑战,他的国内支持率非但没崩,反而还涨了点。乌克兰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在2025年3月7日放出了一份新鲜出炉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他们从2月14日到3月4日跑去电话访问了1029个乌克兰人得出的结果。

报告里说,一个月前,也就是今年1月的时候,信任泽连斯基的乌克兰人占57%,不信任他的有37%,剩下的人估计是中立或者没啥意见。可到了这次调查,信任他的比例蹭一下涨到了67%,整整多了10个百分点,而不信任他的比例则掉到了29%,少了8个百分点。从时间线上看,可能跟他在国际上硬气拒绝美国、国内稳住局势的表现有点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乌克兰能坚持到现在的原因是泽连斯基在国内有很大的基本盘,从而占据的人和这一优势。欧美各国的军援确实重要,但如果人心散了,武器装备再多也是无用功。

参考资料:[1]路尘.泽连斯基总统任期将届满[J].财新周刊,2024(20):9-9

0 阅读:7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