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如果没有中国电饭锅,拉达克数万人将吃不到印军咖喱饭

文山聊武器 2025-04-15 16:20:48

印度媒体“ThePrint”曾报道,如果没有中国电饭锅,拉达克数万人将吃不到印军咖喱饭。印度大多电子产品,如电饭锅、电水壶、手机、空气炸锅等都来自中国制造。不仅如此,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农产品也受印度民众的欢迎。拉达克地区依靠中国商品改善了当地数万人的生活。

印度,对于这个邻国我们并不陌生。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近年来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全国GDP增长速度挤进世界前列。印度有如此猛烈的发展势头,在国际竞争上也明里暗里地将中国作为竞争对手,将中国视为超越的对象。此前曾有印度官员预料:在未来,印度的经济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事实真如此吗?一个国家得到发展不容小觑,但是实际与理想还是有差距的。印度媒体发现“如果没有中国电饭锅,拉达克数万人将吃不到印军咖喱饭”的现象从旁佐证了这点。为什么是中国的电饭锅让数万拉达克人吃上了他们钟爱的咖喱饭?而不是印度电饭锅呢!

其实,一个国家得到发展的时候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印度也不外乎!外部依赖是其中的一个挑战。人口丰富的国家,对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粮食和生活物资等资源的消耗是很大的。为了应对资源短缺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家通常通过政府宏观调控,鼓励技术创新,对外进口等手段应对。印度的能源进口(印度的原油超过80%依赖对外进口)、高科技设备依赖进口、制造业产品、农产品等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

中国电饭锅涌入印度拉达克地区,不仅给印度群众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还改善该地军队的伙食。正是进口中国产品的有利结果。

一、拉达克地区

拉达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峡谷地带,印度河的上游。历史上属于中国西藏的领土,是藏区同中亚和南亚贸易的中心,具有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清朝时期,被锡克帝国入侵,从此拉达克不再完整。现是中印有争议的边界,绝大部分被印方非法控制。

拉达克还是中、印、巴三国来往的重要通道,印方非法侵占后,着重建设拉达克地区。据外媒报道,莫迪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开发旅游资源掩饰真正目的,修建了索拉玛格隧道,据了解,修建隧道的盾构机还是中国制造。隧道用以运输军队物资、军用设备。开通后,以前道路崎岖,不利运输的情况大大改善,运输效率提高,大量先进的武器被运送前往。印度在拉达克地区驻扎军队、多次进行军事演习演练。显然已将拉达克地区作为军事基地,扩大领土的野心尽显淋漓。

拉达克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空气稀薄,土壤贫瘠,资源短缺。特别是冬季,生活环境恶劣。(军队、民众)生活物资靠外地输送。纵观印度整体的制造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欠佳,无法满足民众需求。粮食、电子产品,如:电饭锅,电风扇一定程度上靠进口。

中国则是印度进口的重要贸易国。一是运输距离,二是性价比。

要不是中国制造的电饭锅,拉达克人及其军队连咖哩饭都吃不上。印度一边享受着中国产品的好,一边又对中国挑起冲突。那么,印度对华贸易持什么态度呢?

二、印度对中国进口的态度和原因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接触交流。其中经济发展迅猛,虽有摩擦,但全球贸易增长迅速。同时,政策性不确定因素、地缘政治的影响加剧。美国实行单边主义政策,通过加征关税等方式制约他国经济;典型的中美贸易战、关税战。印度和中国也存在摩擦,例如2024年12月,印度对中国的尼龙长丝纱线的反倾销调查事件;中印边境冲突等。无法否认的是,中国仍然是印度最重要的贸易国。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 2023-2024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印度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程度极大,大到印度国家领袖纳伦德拉·莫迪采取政策性手段试图扭转局面。为减少对中国产品进口的依赖,莫迪对内对印度电子产品设备、食品制造、制药、电信网络等重点制造业进行政策扶持;为推动“印度制造”和完善本土供应链,推出“印度物流政策”、“特别激励计划”。对外,印度采取提高关税并不断对中国贸易发起反倾销调查。通过挑起纷争、制造摩擦制衡中国商品进口。

不管印度如何制约中国商品的涌入,中印的贸易额仍然在增加。为何印度扭转不了中印贸易逆差的局面呢?

《金投网》指出,印度一半左右的电子产品来自中国,相比印度本土制造的产品,印度民众更加喜爱“中国制造”的产品。当然,印度民众喜爱中国制造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国制造的产品性价比高

价格低: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完善,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对外进口的依赖程度低,大大降低了中间成本。中国式规模化生产、技术成熟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国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师徒制、培训文化的影响,提高了中国工人的生产技能和职业素养,劳动力效率高,能够生产大量的商品。

质量高: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时期,学习和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中国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鼓励技术创新、突破技术壁垒;2011年至今已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企业生产技术成熟,质量稳定;强调工匠精神,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产品质量高。

创新性高:国家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2024年12月5日,据央视网消息,我国制造业挣朝着智能化、绿色低碳化发展。国内制造业内卷严重,企业为了站稳脚跟,不得不创新产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为了生存的需要双向奔赴,带动了技术革新,生产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产品具有多功能化、精美化、轻便化等优点。深受印度民众喜爱。

印度本土化产品落后

相比中国,印度本土化产品远远落后于中国。质量问题堪忧,工艺简单粗糙,品质把控也常被诟病。我们常在互联网上看到,印度的蔗糖生产,还是人力提取蔗汁、炼制。生产环境简陋,卫生得不到保障。高端产品制造技术薄弱,多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印度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民众对价格的敏感度高。由于技术受限,产业链不完善,零部件对外依赖严重,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和设备大多依赖中国进口,自主生产能力弱,中间成本高,逐渐失去了他们引以为傲的价格优势。多重原因导致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滞后,本土化产品落后。

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印间的经济贸易,中国产品涌入印度市场,深受印民喜爱,改善了印民的生活质量;冲击着印度传统制造业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印度制造业崛起之路仍很长。

印度制造业崛起的艰难之路

多重原因交互碰撞致使印度制造业艰难发展。

基础设施落后。印度电网老旧,持续供电不稳定,经常出现停电现象。停电停水司空见惯。水电供应不稳定、供应不足,导致水电损耗大,成本高昂,不利于印度企业的生产制造。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渐渐反映出印度基建的落后。铁路基建环境“脏、乱、差、挤”,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足以满足印度群众的需求,更不利于物流的运输。加之港口运作效率低下,货物运输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供不应求。交通拥挤,运输成本高。

工业体系不健全。印度产业链不全,自主生产能力和投资不足、技术可控性弱。生产零部件、设备需依赖进口。2014年,印度政府提出了“印度制造”产业振兴计划;2020年,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目的是通过政府资金支持,激励国内重点制造业的扩大规模,促进发展。印度政府重视工业体系的完善,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工业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还未能全然解决,这依旧是阻碍印度制造业崛起的绊脚石。

人才短缺。印度受种姓文化的影响,阶级固化严重,贫富差距大。高种姓和低种姓人群的教育资源无法比拟。由于家庭收入低,低种姓人群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学校环境恶劣、教学条件落后,有的甚至无法接受教育。少数高种姓人群享受着优越的教育资源,但他们学有所成之后往往不会从事辛苦而枯燥的底层制造劳动。工业化的人才需求与教育培养体系不匹配,导致印度拥有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高素质人才却很短缺。高端人才不足,何谈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科技在时代洪流中突显重要地位。印度制造业被困在技术高墙之内。重视培养高端人才,深化改革,革新技术,推动技术科技发展,是印度制造业崛起的重要一环。

政策不稳定性。印度政府出台的政策,实际实施效率低下。2020年,提出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据《经济日报》消息,该项计划实施4年后,参与计划的多数企业的扩大规模的目标未能达成,计划实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印度政府不得不继续调整政策,政策变动频繁,反映出印度政策的不稳定性,执行阻力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据观察者网消息,印度首条高速铁路原本计划于2022年8月15日——印度独立75周年之日完工并投入运营,可惜并未能实现。土地制度导致征地难,技术、资金等因素,最终完工日期一延再延。

参考资料:

1:《金投网》:印度还是最爱中国制造,中印贸易目标达3000亿美元!

2:《经济日报》:印度发展本土电子制造业难题不少

3 阅读:2056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