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陈晓旭最后的日子
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太理解病重的陈晓旭为何去了深圳。四五月份的深圳闷热潮湿,这种气候并不利于陈晓旭的治疗和养病。使得本来就极度虚弱的陈晓旭病情很快恶化。当然从观众角度来说,深圳医疗条件好,去那里治疗是合情合理的,但陈晓旭一开始并没有直接住院。
当时,跟随陈晓旭去深圳的还有她姑姑陈文娜。面对病重的侄女,陈文娜陪伴在她身边精心照料。但即便如此也已经无力回天了。那时候,陈文娜每天都是伴着泪水,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那些让人心痛的点点滴滴。这些日记,也成为读者了解陈晓旭生命最后日子的珍贵资料。
在陈文娜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录:
4月27,回深圳,面部青,两边太阳穴塌陷下去,说不烧。我去拿表,上面37度4,我再试37度……
从记录可以看出,当时陈晓旭并没有在深圳市里,4月27日才回到的深圳。病重的陈晓旭经常发低烧,陈文娜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她试体温。那时候她的体温经常在三十七度四到三十八度之间。事后陈文娜说,医生讲了,这时候陈晓旭的病况就是从低烧逐步向高烧发展的。
5月2号她不是特别好。一直到5月8号还是高烧,陈文娜用酒精给她物理降温。这一天陈晓旭喝了点米汤。
陈文娜说:“就是到她最后,几乎已经不太进食了。就是那个米粒她咽不下去了。”
5月12号,陈晓旭发烧三十九度六,当时陈文娜用冰袋给她物理降温。当陈文娜将冰袋放到她身上时,陈晓旭摇头说太凉。一直到13号早晨六点,陈文娜再次给她端来米汤,但她吃了几口都吐出来了。
六点五十七分,陈晓旭永远离开了。
在陈晓旭42年的生命中,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思索的地方。她塑造的林黛玉至今无人超越。从某种程度上说,陈晓旭已经成了“林黛玉”的代名词。她塑造的这个人物无疑太经典了,导致她后来塑造的几个角色再也没有超越“林黛玉”。90年代转型下海经商,陈晓旭成为是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一个弄潮儿。而无论塑造林黛玉还是下海经商,都体现了她的精明与智慧。
02
陈晓旭父亲陈强,自责知道晓旭病情太晚
对于陈晓旭的父母来说,女儿的英年早逝是一个打击。临终时的陈晓旭还在断断续续呼唤着妈妈。
然而她的妈妈和爸爸还远在北京。
直到三天后,陈强才赶到了深圳。
陈强到了之后,就询问道:“我的孩子病怎么样了?目前到什么程度了?”
陈文娜哇地一声哭出来。
在那时陈强的意识里,还认为陈晓旭可能病重了,情况不好,于是他领着家人赶紧朝那边跑去,结果进门一看,都用冰块镇上了。周围摆满了鲜花。陈强没想到是这个情况,因为在陈晓旭病重期间,姑姑陈文娜包括周围照顾她的人,都没敢把陈晓旭的病况告诉他,也没有告诉陈晓旭的母亲,怕两位老人受不了。直到陈晓旭病逝,情况实在隐瞒不了,陈强夫妻二人得到消息才赶到深圳。
对于没有在第一时间获知女儿的病情,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赶到女儿身边,陈强很感到自责,也对周围照顾陈晓旭的人感到些微不满。照他的说法:“都已经用冰块镇上了,这时候才让我来……”
在陈强看来,陈晓旭无论病重、活着还是已经去世,作为父母的应该早点知道情况。毕竟陈晓旭是公众人物,人们很关心她的情况。尤其对于父母而言,假如不知道自己女儿的病况,人家问起这件事他没法向公众交代。就算有人质问陈强他也只能听着。比如人家也许会问:你女儿病得那么重,你当父母是管着干什么的?怎么不给领着看病呢?他没法向公众解释。
那时候的陈强已经哭不出来了,他只能趴在地上给菩萨磕响头。而陈晓旭的妈妈唯有嚎啕大哭。
陈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照顾陈晓旭的陈文娜没有及时把病况告诉陈强,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其实就是怕老人受到情绪上的重大打击。这种事情是没有对错之分的。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陈晓旭个性中有很固执的一面。当人们惊叹于她的表演艺术、经营才华时,也对她的很多行为表示不理解。不仅对她的观众和影迷来说是如此,对于她的家人、亲戚朋友来说也是如此。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留给人们很多审美享受和启发,她的经商才华留给人们很多启示,同样,她独特的个性也留给人们很多思索。
03
陈晓旭的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很多沉重的思索
早在2006年的3月份,陈晓旭身体就已经出现问题。她的姨妈王元凤在北京时,经常看到陈晓旭有意无意地托着胸口。那时候家人就劝她尽快到医院去看看,但她总是不当个事儿。实在被家人逼急了,她才拿些中药来吃。她总是认为中药效果慢,吃一段时间就见效了,因此就这样拖延着。
后来实在疼地厉害,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乳腺癌。但即便如此,陈晓旭对西医还是很排斥。坚持回家以中药治疗。然而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2007年2月份,陈晓旭竟然在长春出家了。
得了病不去看病,反而出家。这令人感到难以理解。包括87《红楼梦》里的众多演员们都不理解。那时候刘姥姥的扮演者、王夫人的扮演者,邓婕、姬培杰、金莉莉等人都十分关心陈晓旭。邓婕得知陈晓旭生病后,几乎每天都通过朋友打听她的情况,得知她不去就医,曾经对朋友说:希望把她“绑架”回来去看病。但陈晓旭就是这样固执的性格,认准的事很难改变。
去长春出家之前,陈晓旭曾经去过一次安徽,期间,她秘密去了当地一家省级医院检查,最终诊断为乳腺癌晚期,医学上叫做“骨扩散”。医生委婉地把结果告诉她,陈晓旭黯然离去。
陈晓旭的好朋友,在87版《红楼梦》里扮演香菱的陈剑月说,陈晓旭出家时已经身患癌症晚期,她想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做手术。但是真正想治疗时,已经晚了。
无论怎样,陈晓旭的英年早逝留给我们很多沉重的思索。通过她的求医经历可知,陈晓旭性格有固执的一面,排斥西医,过于相信中医的疗效。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观点耽误了治疗最佳时间。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陈晓旭过于相信一个人精神的能量。意志力、乐观情绪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积极治疗。俗话说得好:“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看病也是这样。中医合适就用中医,西医合适就用西医,或者双管齐下,积极配合治疗才有好结果。
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无病?身体不舒服就去就医,现代医疗手段比以前强很多,病情发现地早就能得到及时救治。否则的话,本来能治疗的病也会发展成不能治疗的。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笔者有一个姑姑,也是得了乳腺癌,但她积极治疗,由于发现地早,很快做了手术,一直到现在很好。如今的她该吃就吃,该玩就玩,闲暇时间就去旅游,照她的说法:想开了。有一个乐观、开朗的情绪,反过来又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这就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对于陈晓旭来说,成功塑造了林黛玉,无疑对她整个人生影响很大,她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说:更喜欢别人称她林黛玉。她父亲陈强也说,她陷入林黛玉太深。这些都是有道理的。林黛玉有她的精神世界: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造成林黛玉郁郁寡欢的孤独性格,她看待事情总是悲观、消极。而生活中的陈晓旭,自称与林黛玉一样也有孤僻的性格。有时候她自己也说不清楚,是林黛玉塑造了她,还是她塑造了林黛玉。
陈晓旭成功转型为商人后,曾说:
我曾经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但之后发现物质的增长并没有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
从总体上来说,陈晓旭经商还是比较顺利的,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期。但是,经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面对商业竞争她有很大压力。而从本质上来说她又是一个性格内向,喜欢平静生活的人。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造成她内心世界的冲突,她选择出家,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应激反应。
陈晓旭是个善于探索的人,善于在未知的世界里发现自己和他人。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精神境界。有一次在北大演讲中,她说林黛玉的思维达到了看待一切有情与无情一样的地步,比如把花草树木,都看做与人类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很高的认知。
陈晓旭说,她的观点与林黛玉一样,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第三个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可以说,陈晓旭的观点达到了第二种,还没有达到第三种程度。也就是说,她排斥一种观点,格外相信另一种观点,但殊不知,回归人间烟火才是一种真正高的认知。只要能治好病,管它中医还是西医!
总结
在陈晓旭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姑姑陈文娜每天写的日记,成为我们了解陈晓旭病况的珍贵资料。
她的经历给我们很多思索:林黛玉的艺术塑造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成功的商业给人留下宝贵的经验;英年早逝殊为可惜,假如发现病情后积极治疗,不固执于一种理念,可能就是另一种结果。
信息来源:
北京卫视:陈晓旭生命最后的日子
央视:鲁豫有约
健康管理:匆匆走过的林黛玉——从陈晓旭去世谈乳癌的发现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