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原大地,河南经济版图上有这样一座独特的城市。它曾以“牡丹花城”之名享誉全国,每逢花期,牡丹盛放,花团锦簇,吸引无数游客。
然而,时光流转,这座城市并不满足于仅靠赏花经济立足,而是踏上了一条向经济强市奋进的征途,它就是洛阳。是什么赋予了洛阳如此强大的转型力量?
是工业脊梁的坚实支撑,还是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作为传统工业重镇,洛阳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浪潮中,凭借17条优势产业链开启链式招商,
让一个个“风口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制造业规模一举突破5000亿元。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在这片土地上野蛮生长,贡献了超六成的GDP。
洛阳在创新与营商环境上又做了哪些努力,才得以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它的民生保障与未来发展蓝图又有着怎样的惊喜?
让我们一同揭开河南经济“第二城”洛阳的“硬核”突围密码 ,探寻这座城市在时代发展中书写的精彩篇章。

在中原大地的经济棋局中,洛阳稳坐河南GDP第二的交椅,2024年以5818.60亿元的总量与5.2%的同比增速,尽显经济韧性。
虽在中部非省会城市竞争里,被襄阳、宜昌后来居上,但洛阳底蕴深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工业根基与民营活力依旧夺目。
作为传统工业重镇,洛阳深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依托17条优势产业链开展链式招商,如同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全年签约130个“风口产业”项目,近600亿元总投资落地,百万吨乙烯项目、中州时代核心厂房等标志性工程,让制造业规模一举突破5000亿元,铸就稳固的“工业脊梁”。
民营经济更是洛阳发展的“硬核力量”,撑起了城市经济的大半江山,贡献62.3%的GDP、74.3%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和83.2%的新增就业。
全市超90%的“专精特新”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新强联轴承、普莱柯生物等更是脱颖而出。
政府大力扶持,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推行“企业家日”,打造“河洛益企”服务平台,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让企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洛阳经济的活力愈发澎湃。
创新与营商:从“老工业基地”到“科创+服务”双轮驱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洛阳深知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依托3724个创新平台,其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80%,搭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
建龙微纳新材料公司手握18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全球分子筛行业独占鳌头;华钼产业园、九龙玻璃等企业也借技术改造实现产值飞跃。
2024年,4.55万新增高技能人才和14.7万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产业升级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活水”。
同时,洛阳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致力于打造“全省最优、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将涉企事项办理环节压减60%,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4小时。
宁德时代项目100天落地、海澜之家“四天选址、一天拿证”,“洛阳速度”惊艳四方,成为招商的闪亮名片。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则让执法刚柔并济,吸引着八方来客,共同谱写洛阳发展的新乐章。
民生温度:从“幸福高地”到“未来之城”的底气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024年,洛阳首次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敲定30项民生工程,将就业、教育、医疗等十大领域纳入其中,件件关乎民生福祉。
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让无数家庭有了稳定收入;188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幸福感直线上升;2600个新增托育位,为年轻父母排忧解难;近9万女性受益于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教育上,集团化办学、智慧教育助力涧西、西工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医疗资源下沉,“15分钟就医圈”覆盖城区,中原药谷康养医院等相继落地,全方位守护市民健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洛阳在生态建设上成绩斐然,成功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53天的优良空气质量,洛河水质全面达标,尽显生态魅力。
同时,“铁拳”行动出击,查处8起民生领域违法案件,从细微处守护市民“舌尖安全”与“生活安全”,让百姓安心生活。
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正为洛阳的未来筑牢根基,让这座城市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发展潜力: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破局雄心”
在河南的发展版图中,洛阳作为“双核”之一,身负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任,以破局者的雄心,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那么,这座千年古都将如何在新时代实现新跨越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产业领域,洛阳剑指未来,锚定合成生物、航空再制造等前沿赛道,全力打造百亿级先导区,力求在新兴产业浪潮中抢占先机;
借助“洛味缘”电商平台,让农特产品走出深山,年销售额突破2.9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洛卢高速的贯通,如同打通任督二脉,加速区域互联互通;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提速,为物流与文旅产业输送新动能,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完善为洛阳发展按下“快进键”。
洛阳还深挖文化底蕴,以定鼎门南广场、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抓手,打造“青年友好型”消费场景。一时间,古韵与新潮碰撞交融,游客量与旅游消费激增超30%,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在民营经济活力、创新动能与民生温度的三重助力下,洛阳凭借“工业脊梁+科创基因+文化底蕴”的独特优势,向着“万亿俱乐部”全力进发,未来前景,令人拭目以待。
结语:从老工业基地到民营经济高地,从“牡丹花城”到“幸福宜居地”,洛阳的突围之路既有历史沉淀的厚重,更有现代创新的锐气。
5800亿GDP的背后,是产业转型的阵痛与突破,是营商环境的刀刃向内,更是民生福祉的持续升温。这座“不服输”的古都,正以“硬核”姿态书写中部崛起的新篇章。
亲爱的老铁们,你们觉得洛阳成功突围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果让你为洛阳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你会提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