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称他“人中麟凤”——柳亚子纪念馆游记

京都闻道阁 2025-02-21 10:35:03

文丨倪玉

柳亚子,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字亚子,是南社的发起人之一,他一生笔耕不辍,7000 余首诗、200 首词,篇篇饱含爱国深情。建国后柳亚子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乙巳蛇年大年初五,慕名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亚子纪念馆游览,深切感受柳亚子充满了对国家的深情与对民族的热爱的诗篇。

柳亚子纪念馆位于苏州黎里古镇,前身是清代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周元理的私邸“赐福堂”,古朴建筑雕梁画栋,前后六进,三座砖刻门楼气派非凡。1922年,柳亚子向周氏后裔典租了这座深宅大院,这里便成为他会见四方爱国人士、议论国家大事、编辑《南社丛刻》、撰写爱国诗词文章的地方。 1987年5月,柳亚子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中共江苏省委的批准,依托柳亚子故居建立了柳亚子纪念馆。

柳亚子纪念馆朝南临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字碑刻石屹立在青砖上,离河边很近。“柳亚子纪念馆”六个绿色大字从左至右横向雕刻在柳桉木匾上,悬挂在第一进门的厅正中黑漆大门框的上方尤显突出,右下“屈武敬题”四字清晰可见。柳亚子从12岁到41岁的29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因此这里便有了灵魂。

“新年快乐乙巳年”“福”“福至五福临门福寿绵长”“福启新岁万事兴”4个红色竖排条幅,悬挂在走廊的外窗上,每个条幅上的字大小不一排版也错落有致,将新春佳节的气氛着实给巧妙的烘托。虽然是春节,但来柳亚子纪念馆游览的人还是挺多的,随着参观人流来到了第二进大厅,大门正中悬挂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的“柳亚子先生故居”匾额;厅正中是一座柳亚子汉白玉的半身雕像,上方是毛泽东主席为柳亚子先生题字“人中麟凤”,“柳亚子先生像”黑色基座上字的由周恩来夫人邓颖超题写,落款时间1985年11月20日。红色的幕布,加上充满生机的绿植,进入大厅让人肃然起敬。毛主席《沁园春·雪》诗词书法与柳亚子回应诗篇的两块大型石刻分别在大厅两旁,白色花岗岩上金光闪闪的苍劲有力的诗文,吸引游人驻足,有的竟情不自禁的小声朗诵起来。

柳亚子纪念馆的第三进赐福堂,门口陈列一块残匾“赐福堂”三字,原系清乾隆大学士嵇璜所制,赠予工部尚书周元理。该匾原选材质为柏树,宽2.7米,高1.02米,现悬挂在赐福堂的匾额依陈列残匾复制。据说当年乾隆曾赐予周元理9个福字,大学士嵇璜将福字制成九块匾额,其中之一赠送给工部尚书周元理,周元理衣锦还乡,将御赐福字匾额恭悬于此宅厅,该厅即更名为赐福堂。赐福堂后来成为南社诸友的集会场所。

“向光明”柳亚子先生生平展,内容非常丰富详实。陈列展出了柳亚子生平照片、书信、著作、诗稿手册,还有毛主席、周恩来、宋庆龄、鲁迅、何香凝写给柳亚子的信和题词等,一幅幅详实资料、一件件珍贵实物,再现了柳亚子当年工作与生活的时代。展览按照时间及重大事件为红线,展现柳亚子不平凡的人生。

边看边照边前行,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位于第五进的磨剑室书斋。上联“青兕后身辛弃疾”,下联“红牙今世柳屯田”,这是柳亚子南社好友傅纯根的手笔,巧妙地将“柳弃疾”三字镶嵌其间,不禁令人联想起柳亚子当年曾改名“弃疾”、别署“青兕”时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史迹。

柳亚子纪念馆游览按单线设计,导示牌提醒出口在左手。快步走进,才发现原来是一条弄堂,可能是眼睛还未能及时适应,顿感光线昏暗,好在间隔有序的LED投影灯给狭小的过道送了光亮,“福”字随着光束投影在弄堂的地面上,三步并成两步,不到百米的弄堂很快就走到了头,从柳亚子纪念馆游客中心大门走出重新回到古镇上。

游览柳亚子纪念馆,不仅是一次对古代建筑的欣赏,更是一次对爱国诗人精神的深刻领悟。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幅字画都映射出柳亚子先生对国家的深情与对文化的贡献。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海军自主择业军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王玉、海无边、宁浦。军旅20载,3次荣立军功。曾任10余家报刊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32部,发表作品1000余篇,获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多年,撰写策划案、材料及推文超100万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