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管善建
大约十年前,儿子正上大学,假期才回家,而妻子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下班回到家往往在晚上九点过后,所以我经常一个人简简单单吃完晚饭,就走路去图书馆或购书中心消磨时间。这样既可以散步健身,又可以看书阅读,身、心锻炼两不误。
那时图书馆的阅览室,基本上坐满了专心阅读的读者。有些比价紧俏的报刊或杂志,去晚了别的读者抢了先,还看不到。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吃晚饭也不再是一个人简单应付一下了事,而是要等齐一家人共进晚餐。往往吃完晚饭,收拾洗刷完毕,已是晚上八点多,而图书馆九点前关门,所以就打消了去的念头。但周末有空时,偶尔也会去一下。
今天周日,晚饭吃得比平时早一些,孙子也不用我帮忙带。雨后的天气,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想起好久没去图书馆了,就步行前往。
来到阅览室,见空荡荡的,才零零星星的几个人。有几位学生模样的坐在座位上,但不是读书看报,而是在做作业或看手机。
报架上,各种报纸的报夹摆放得整整齐齐,但就是没人取阅。再看期刊、杂志,摆了几个书架,基本上是满满当当的状态,说明很少人取下来阅读。
阅览室的条件,倒是十分好,这也许就是有些学生不愿呆在家里,而宁愿来到这里做作业的原因吧。
整个阅览室,灯火通明,桌面宽敞,座椅舒适,连天花的设计都颇具匠心,造型别致,线条流畅,与吸顶空调完美地融为一体。照明的设计,也做到了实用与美学相统一。
我很清楚,这间阅览室是早几年图书馆重磅改造、装修时,重新布局过的,原来是在副楼的一楼,现在是在主楼的二楼,面积扩充了,硬件、设施也全部升级了。
通往阅览室有宽阔的步梯,也有电梯,就连过道也预留得特别宽敞,还有成排的盆装绿化加以装饰,确实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好地方。
近年来,市政府对文化建设很重视,资金投入大,扶持力度强,平时的维护维持成本也很高。别的不说,我亲眼所见的,入门口有保安,一楼大堂有值守人员,阅览室有图书管理员,其它楼层也有工作人员,针对整座大楼还设有监控管理室,并配备了专门的值班人员。单是这些人工成本,就是一大笔开支。
可惜呀,可惜!这么用心打造的舒适环境,这么高额费用的日常维持,来读书看报的人却很少,整个图书馆都显得冷冷清清,与阅览室桌面上“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这十个字所表达的那种意境和期望,似乎相去甚远。
图书馆的冷清,与电子阅读的普及有很大关系。比起电子阅读,我更喜欢纸质阅读的那种感觉。纸质阅读,对视力的保护,也更有利。
但如今,纸质阅读逐渐被电子阅读替代了。图书馆座无虚席的景象,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2025年4月13日周日夜记
☆ 本文作者简介:管善建,籍贯湖北麻城。某合资企业管理人员,江门市政协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