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57】把刀架在楚王脖子上的直臣鬻拳,直得有点过头了

春秋史话 2025-03-19 19:42:46

息国与楚国联合设套,把蔡哀侯姬献舞活捉,软禁在郢都。

上当之后,姬献舞陷入疯狂,成为喷子,每天问候楚王和息侯的祖宗十八代。

言辞恶毒,口沫飞溅,郢都的空气相对湿度都增加了5%。

楚文王的心态被搞崩,决定宰了这厮,割下舌头喂狗。

大夫鬻拳认为不能这么干,如果杀了蔡侯,将引起其他诸侯的强烈反应,对楚国不利。

楚文王不听。

鬻拳劝谏无果,抽出佩剑架在老大的脖子上,再不听,砍了你。

楚文王知道鬻拳性情暴烈,害怕他来真的,只好答应不杀蔡侯。

事罢,鬻拳砍掉自己的一只脚,忍痛大呼:“我用兵刃威胁国君,罪当如此!”

楚文王不仅没有怪罪鬻拳,还把他的断足放在太庙里,时刻警示自己。

考虑到鬻拳腿脚不便,又给了他重新安排工作,负责守卫国都城门。

别人死谏都是死自己,鬻拳却要死老大,这在历史上也是独具创意的行为。

楚国一直想北上中原,在大桌上吃俩菜,搂着天子的肩膀喝杯酒。

但是这件事情真正实施起来谈何容易,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推进到河南南阳。

军事占领一个敌对国家,和完全统治该地区是两个概念。

尤其在当时,多数诸侯是把楚人当做蛮夷来看待,征服和治理更加困难,动不动就叛变。

另外,楚国在占领新的地盘后,不再搞分封,而是采取县制,也引起国内贵族的不满。

最早设立的权县,县尹斗缗叛乱,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被封为卿大夫,只是县官的缘故。

其实楚国的县尹可比后世的县令权力和级别高出许多,拥有军权和财权,只是不能世袭罢了。

也就是说,楚国往前推进的同时,后方占领区的旧势力,还有不听话的小弟,随时都会制造麻烦。于是推进工作要停下来,回后院救火。

楚国灭申国的时候,与巴国联合行动,战争过程中巴人看到楚军的战斗力,心里产生了不安。

他们想,要是楚国进攻巴国,恐怕难以抵挡。想着想着决定翻脸,伐楚。

巴人的未雨绸缪多少有点被害妄想症的倾向,但是取得的效果不错,占领那处地区,搞了楚人一个措手不及。

楚文王本来是想与齐国竞争一下霸主,继续殴打摇摆不定的郑国,现在只能放弃计划,防御巴国。

结果还没打赢,被巴国大败,楚文王中箭受伤。

军队撤退,打算回国都调整休养。到了城门下面,鬻拳不给开门。、

鬻拳表示:小小的巴国都搞不定,还有脸回来?再去打,胜了才给你开门。

楚文王十分后悔当初怎么决定让鬻拳守门,搞得家都回不去,只能继续出征,挑了个弱国打了一仗。

伐黄,凯旋而归,途中箭伤复发,楚文王薨于中道。

听闻消息,鬻拳十分懊恼,自杀谢罪,葬于楚文王陵墓之旁。

当时的情形,巴人入侵,阎氏叛乱,汉阳诸姬心怀二意,申息两国企图复国,有太多不稳定因素。

鬻拳明知楚文王受伤,也不让他回来修养,导致一代明主早逝,二子相杀夺位,给楚国制造了更大的乱子。

国家存在倾覆的风险,不去摆平危乱,直接选择殉葬一死了之,这种忠烈,让人无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