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6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国的庆父之难全过程

春秋史话 2025-03-29 19:56:40

事情要从“公筑高台临党氏”说起。

鲁庄公姬同搭建了一个很高的楼台,距离大夫党氏的府邸很近。看到党家的大女儿孟任貌美,被深深吸引。

当时姬同15岁,正值青春发育期,下体很容易左右大脑,不顾礼法约束瞒着长辈私下追求孟任。

孟任一开始是抗拒的,闭门不见。

鲁庄公扔出王炸,睡后,立你为鲁国夫人。

孟任心动加感动,二人私会,姬同用刀子割破手臂歃血盟誓,将来必定兑现诺言。

然而,鲁庄公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当他宣布要娶孟任为妻,遭遇巨大阻力。

原因在于,姬同姓姬,孟任也姓姬,同姓通婚,恶不殖也,这是自古以来的人伦大忌,所以根本没有人赞同这门亲事。

一对年轻男女为生殖冲动付出了代价,孟任没有名分,姬同娶齐女哀姜为妻,始终深感愧疚。

偏偏哀姜不育,鲁国没有太子,鲁庄公又迟迟未定继承人,导致姬同的二弟庆父萌生了当老大的念头。

姬同不指定继承人,是因为心里一直藏着补偿孟任的愿望,希望他们俩的孩子公子般继位。

可是,孟任没有名分,公子般也就没有承祀的法理依据,鲁庄公迟疑不决,反倒害了他的性命。

鲁庄公是个好人,性格温和,对待宗亲下属宽厚仁慈,基本上没有采取过铁血手腕,而是使用平衡术。导致他的三个弟弟,老二庆父、老三叔牙、老四季友都拥有一定的权势。

鲁庄公32年,姬同病笃,直到临终前他才开始布局,要把公子般推上去。

时机太晚,鲁庄公应该早早地压制三个弟弟,把实权和资源逐步倾向于公子般,他才有可能掌控鲁国的大局和自己的命运。

眼下,公子般的小命捏在叔叔们手里。

关键时刻,老二庆父不懂藏拙,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肆无忌惮与哀姜私通,企图获得齐国的外援来帮助自己谋取君位。

说实话,庆父能够不死,还是鲁庄公心太软,拼着最后一口气,借着庆父来探视的机会,安排刀斧手砍了他,心愿或许能达成,至少鲁国能够安宁。

姬同召来老三,问他:你认为谁可以接替我的位子?

叔牙政治头脑简单,直接回答他支持二哥庆父,他是一点没有看出大哥的心思吗?就算没有看出来,也可以圆滑一点,表示国君安排谁继位,我就全力支持谁。

等大哥死后,再暴露自己立场也不迟。

姬同很失望,再找老四谈。季友心里透亮,当场宣誓:臣以死奉般。

形势明朗,叔牙必须死。如果他不死,季友便要面对两股反对势力,肯定干不过。

季友端了一杯鸩酒,摆在叔牙面前,说道:饮下此酒,子孙保全,不然,死且无后。

叔牙这才明白自己选错了队伍,为了后代只能含泪饮酒。叔牙的家族得以延续,即三桓之一叔孙氏。

弄死老三,接着毫无疑问应该与老二死磕,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你不弄他,他就要找机会弄你。季友不够决绝,臣以死奉般不过是说说而已,和庆父之间未曾发生正面冲突。

鲁庄公薨,季友拥护公子般继位,却始终不向庆父开炮。

但是,敌人会坐以待毙吗?会等公子般地位稳了之后来收拾自己?

庆父找了一个公子般的仇人,暗杀了即将亲政的国君,同时拥立鲁闵公。

季友慌神,不做反击,跑路陈国。

庆父专权,这哥们其实也是莫名其妙。

无论有没有证据,公子般的死亡肯定与你庆父脱不开干系,完全用不着掩耳盗铃,另立新君。

春秋弑君先例一大把,不算什么新闻了,关键要看事后能否压制住反对势力,安抚人心。

鲁国三大势力,自己占一家,一家跑路,另一家支持你,哀姜是齐桓公妹妹,还有什么阻力不能直接夺位呢,存在扶植傀儡的必要性吗?愣是要给自己制造麻烦。

鲁闵公不甘心受人摆布,组织鲁国与齐国结盟,借助会盟之机,向齐国求助。

齐桓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派公孙湫去了解实情,鲁闵公对齐使哇哇大哭,一面讲述悲惨经历,一面开出诱人条件,承诺利益出让来获得政治支援。

公孙湫回国对齐桓公感慨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齐侯经过考量,觉得帮助鲁闵公对本国最有利,把季友弄回鲁国辅政。

庆父有颇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无脑状态,不清楚是脑子抽了,还是天天忙着与哀姜云雨,啥也不管,对鲁闵公盯得也不紧。

后来发觉局势不妙,鲁闵公要干翻自己,再次选择简单粗暴,二次弑君。

连薨二君,鲁国大乱,人心浮动,多数贵族对庆父毫无底线的行为感到不安。齐国也没捞到好处,公开谴责庆父祸国,准备“主持公道”。

季友刚刚回来,一看情况不对,又跑了,不得不说这哥们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十分优秀。

季友在邾国,发表各种声明,向国际社会揭露庆父的所作所为,同时号召国人杀死叛臣。

庆父该主动的时候不主动,现在又想自立,彻底失去基本条件,混不下去逃亡莒国。

公子申承祀,即鲁僖公,执政之后的第一要务就是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来,这货可不能活着。

莒国不敢得罪鲁国,派军队押送庆父。庆父带着公子鱼一起逃跑,途中让公子鱼先回去求个情,期望鲁僖公饶自己一命。

公子鱼哭着回来,告诉庆父事情没办成,鲁僖公不同意。

庆父知道自己活不成,半道自缢。哀姜也没好结果,淫乱干政,被齐桓公处死。

从庆父之难整个过程来看,鲁国没有牛人,要么犹豫不决,要么糊里糊涂,要么拖泥带水,该狠的时候狠不起来,都不具有镇场子的能力和手腕。

所以,鲁国本来是一流大国,却从未跻身春秋霸主,此后长期内乱,沦为二流诸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