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68】虞公贪小利借道晋师,晋献公伐虢灭虞

春秋史话 2025-03-31 19:48:38

华夏的中原地区,是人类开发最早的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发达。

中原之外的各方势力,寤寐思服,垂涎三尺。

所以楚国要北上,晋国要南下,秦国要东进,齐国要称霸,戎狄蛮夷时不时找个机会跑进来抢一把。

楚国拿捏了汉阳诸姬之后,向北的通道打开,与齐国争锋相对,通过军事力量来夺取郑、宋、许、蔡等国的附属权。

中原诸侯如何站队,向谁纳贡,资源倾向决定了谁是春秋霸主。

风头正劲的齐国提出攘夷政策,死死压制住楚国染指中原的拓张意图,楚成王因为实力稍逊,最终不得不选择妥协,这方面我们以后再说。

晋国和秦国相比与齐楚,由于国内的各种情况,动作上晚了一步。大概在前660年时间段,两国几乎同时产生了挺进中原的念头。

于是,黄河渡口的归属成为秦晋的战略焦点。

从地缘上来看,一直在峡谷中穿行的黄河水流湍急,在达到今天的三门峡市附近变得平缓起来,具有大规模渡河的地理条件,由此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渡口——太阳渡和茅津渡,自古兵家必争。

太阳渡与茅津渡是连接晋南平原与豫西丘陵的唯一渡口群,控制此处即可切断晋豫之间的陆路交通。也就是说,如果秦国拥有渡口,晋国别想顺利南下,只能和北方异族玩耍。

同样的,太阳渡与茅津渡也是北崤道的东端入口,假如属于晋国,那么秦国东出的水路咽喉就被掐死。

虽然有个成语叫做秦晋之好,事实上那不过是秦穆公帮助晋文公以后两国极其短促的蜜月期,地理因素决定了两国根本好不起来,为了中原出口控制权长期处于交战状态。

春秋初期,太阳渡与茅津渡属于虢国,这个军力薄弱的公爵国,自然而然躺在枪口上,成为两大势力的眼中钉。

由于虢国只有万把人的军队,无法实现拱卫王畿的任务,茅津渡被西戎占据,威胁天子安全。

前659年,刚刚上线的一代雄主秦穆公,立刻举着保卫天子,驱除戎狄的大旗,对茅津渡发起攻击并加以占领。

好在茅津渡对于秦国来说,还是一块遥远的飞地,没有办法长期驻军和设立行政机构。

尽管如此,晋国人还是慌了,他们本来的计划,是对虢国采取“徐图”的战略,现在必须改为直击闪电战。

三十六计之一假道伐虢,开始实施。

晋国要灭掉虢国,一对一并没有太大难度,虢国大概1.2万的军队,还要对付戎人。而晋国拥有二军,即战车1000辆,军士25000人,加之吞并了耿国、霍国和魏国,军力应该扩充到3万以上。

问题在于,虢国还有一个兄弟之国,同样是公爵国的虞国。两国南北相邻,唇齿相依。

虞国与虢国联手,依托有利地形,完全可以对抗晋国。

所以晋国原先的规划,是整合运城平原之后,绕过中条山,吃掉魏国,然后站稳脚跟再打击虢国。目的是避开虞国,防止他们联手。

秦国突然掌控茅津渡,晋人心里火急火燎,最快的应对措施就是离间虞国,使其同意借道,大军迅速南下吞没虢国,抢回渡口所有权。

怎么离间虞国呢,大夫荀息给出建议,拿宝贝砸虞公。

虞公贪图小利,是一贯的传统表现,在春秋035的文章讲过怀璧其罪,他们家基因里有这个毛病。

荀息说: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贿赂虞公,让他同意借道。

宝马玉璧是晋国的国宝,晋献公一开始舍不得,面露难色:是吾宝也!

荀息开导国君:不用担心,咱灭了虢国,再一个回首掏,虞国必亡。现在宝物放在虞公那里,就好比存放在我们外面的仓库一样。

晋献公又担心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是个聪明人,会劝谏虞公不给借道。

荀息料事如神:宫之奇的确聪明,但是他为人软弱,不会死谏。虞公与宫之奇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亲密,虽谏而不听。

果然,事情按照荀息的预想,一步不差地进展起来。

虞公见到宝贝,眼睛直了,脑子宕机,不仅同意借道,还要出兵援助晋国,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利令智昏。

宫之奇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苦苦劝说虞公别往坑里跳。然而根本没啥球用,只好带着家人跑路。

前658年,晋师借道虞国,克下阳,占据虢国黄河以北的领土。前655年,晋师再次借道,过黄河克上阳,吃掉了整个虢国。

晋人回师,寄宿在虞国,将战利品分给虞公。虞公甚喜,酒肉犒师,毫无防备。

遂袭虞,其国亦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