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的“至暗时刻”
夜深了。
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细雨。
雨滴轻敲着窗户。
仿佛也在敲打着我的心。
我独自坐在桌前。
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敲打着。
可心里那股沉重却怎么也敲不出来。
眼瞅着毕业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
我这个大四文科生。
心里对未来的焦虑就像这雨夜里的黑暗。
越来越浓。
越来越压抑。
现实的种种压力和不确定性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好像文科真的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全球文科“倒闭潮”突然就来了
今年哈佛大学一下子宣布取消30门课程。
几乎全是文科的。
那些曾经被视为大学灵魂的历史课、文学课、研讨课。
如今却像没人要的孩子。
被无情地砍掉了。
文科到底还能不能挺下去?
它在社会上还有没有立足之地?
哈佛是全球顶尖的学府。
它这一举一动预示着全球教育的未来走向。
从它这儿就能看出来。
文科的衰退。
已经不是个别学校的个别情况了。
而是一股挡都挡不住的全球性趋势。
文科倒闭潮,背后藏着多少无奈
现在全球经济增长都慢下来了。
技术却跟坐火箭似的往前冲。
尤其是人工智数据分析和自动化这些。
一下子就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给彻底颠覆了。
对大多数老板来说。
理工科出身的员工。
那可比我们文科生好使唤多了。
数据分析会用那些复杂的算法。
能从一大堆数据里把有用的信息给揪出来。
可我们这些学历文学的。
说句实在话。
除了能说会写。
真没多少能直接跟这些技术活对上号的“硬本事”。
好多企业现在都明着不要文科生。
特别是高科金互联网这些发展得风风火火的行业。
他们就喜欢招那些会编懂数据分析或者有工程背景的人。
因为这些人能麻溜地适应技术化、数字化的工作环境。
而我们文科生那些引以为傲的人文关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这些行业里。
感觉越来越不招人待见了。
高等教育这边文科的日子更不好过。
教育成本一个劲儿地往上涨。
好多高校都被钱的事儿愁得不行。
文科课程的“性价比”就显得低得可怜了。
比如说哲学、历史这些课。
得要好多老师来教。
还得花不少钱。
可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
远不如理工科的学生抢手。
好多大学只能咬咬牙。
把这些“烧钱还不讨好”的专业课程给砍了。
换成那些实用好就业的专业。
文科价值被边缘化,心酸谁懂?
更让人着急上火的是。
虽说文科培养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力。
可在现在这个社会。
这些好像都不怎么“吃香”了。
在一个满脑子都是技术和效率的世界里。
人文科学就显得有点太“理想化”了。
文科的教育理念和内容。
尤其是那些传统的文科专业课程。
在现代社会的需求面前。
慢慢地就成了被人嫌弃的“奢侈品”。
好像就是些不切实际的“艺术追求”。
就连那些顶尖大学都开始怀疑。
文科课程到底能给学生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职业好处。
这种情况不是哈佛一家有。
好多西方的名校。
像英国的肯特大学,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大学等等。
都在大刀阔斧地削减文科课程和专业。
这股“倒闭潮”跟病毒似的。
在全球到处蔓延。
文科课程就这么被“技术型课程”一点点地取代了。
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都跑去学那些能直接找到好工作的理工科专业了。
我们文科生找工作简直难如登天。
不管你想去哪个领域试试。
好像文科生都被当成了“二等公民”。
不管是做教育、搞媒体。
还是在文化产业混口饭吃。
文科生的岗位都在不停地变少。
一些以前常见的职位慢慢地没了。
新冒出来的职位又还没成气候。
至少短期内看不到什么希望。
文科生的未来,路在何方?
面对文科这一路下滑的走势。
我这心里是又不安又迷茫。
我都大四了。
之前的实习经历也没给我指条明路。
实习了好几回。
我还是没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每次都跟在雾里走路似的。
完全不知道未来会把我引到哪儿去。
而且好多公司对文科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
除了基本的写作和沟通能力。
还得掌握数据分项目管理这些我们在大学里根本没系统学过的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文科生的求职路。
注定是崎岖不平的。
虽说我们知识面挺广。
可缺了那些能直接上手的职业技能。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里。
我们就跟没穿铠甲的战士一样脆弱。
特别是在经济不稳。
行业变化快得像闪电的背景下。
文科那些传统的就业领域。
像教育、传媒、文化这些行业。
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转型。
好多岗位都被技术进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给抢走了。
以前那些文科生能干的活儿。
现在越来越少了。
现实残酷
那我们这些马上要毕业的文科生。
到底该怎么办?
说实话。
现实确实挺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