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达成重磅协议,对于西方的经济绞杀战,俄方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小雪爱王者 2022-12-21 16:52:08

2022年12月,俄罗斯卫星社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中俄达成了一系列关于深度领域投资的双边合作协议,这意味俄罗斯的国门将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完全敞开。

对此,俄罗斯政治技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马伦尼科夫评价道:在中国不留余力的“雪中送炭”下,处于西方经济绞杀之下的俄罗斯终于能够喘口气了。

西方绞杀倒逼中俄合作

自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战事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就长期处于被西方严厉制裁的状态。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先后将俄罗斯境内70%以上的实体企业列入制裁清单,同时还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结算体系,这几乎将俄罗斯从世界金融体系中一脚踢出。

除此之外,西方国家还在半导体、计算机、电信设备、激光器、传感器等领域进行出口管制,严格限制俄罗斯获得这些高精尖技术产品。

虽然俄罗斯手握粮食与能源两张底牌,但不得不承认,西方此番对俄制裁的规模与烈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俄罗斯金融体系在无法融入世界体系的情况下,爆发大规模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会大幅上升,这会严重拖累俄罗斯政府的注意力;

其次,西方国家在半导体等高精尖领域展开的技术封锁,也会严重削弱俄罗斯目前本就基础薄弱的工业基础;

最后,俄罗斯境内大批实体企业目前已经陷入运营困难状态,急需外部资本为它们提供新鲜血液。

在遭遇西方严厉绞杀的背景下,俄罗斯必然需要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而位于南方的中国就是它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中俄作为两个国力都颇为雄厚的大国,在很多经贸领域都存在互补效应,例如中国丰裕的对外投资正好可以解决俄罗斯实体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中国广袤的市场可以为俄罗斯企业带来新的生机。

而中国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对俄投资获取俄罗斯的能源产品与中级工业产品,而且是以远低于国际市场价的成本。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西方的严厉绞杀反而倒逼出了中俄今天的密切合作。

俄罗斯真正敞开国门

如果说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俄罗斯国内还将欧洲投资视为自己的重点吸引目标;那么在俄乌战争彻底爆发后,俄罗斯基本就已经放弃了对欧洲投资的幻想,转而“向东看”,与中国加深经贸合作关系。

最近中俄之间达成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其实只是中俄“蜜月期”的一个缩影。

据俄罗斯卫星社的相关报道,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经与中方进行了第27次俄中政府首脑定期会晤。

而在本次中俄首脑会晤中,双方达成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俄罗斯政府将彻底放松此前对中国投资的限制,允许中国投资进入俄罗斯的一系列关键行业,并深入相关产业的深度环节。

据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披露,中俄双方将会在官方投资委员会的管理下达成投资合作,而俄方初步确定开放的重点项目已经高达79个之多,可能涉及到的投资金额超过1600亿美元。

同时,俄罗斯卫星社表示,中俄这次“投资组合包”涉及到的领域比以往更加深入,矿产、基建、农业、加工业、信息产业、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行业均有中国投资人的身影。

这的确是一个相当重磅的协议。对于俄罗斯而言,矿产、农业以及机械制造业是它最核心的工业领域,一般是绝不会引进外部资本的。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在西方的严厉制裁下,俄罗斯境内的实体企业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因此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俄罗斯政府自然会放松这些领域的引进资本限制,至少这可以为俄罗斯企业带来生存下去的希望。俄罗斯经济学家马伦尼科夫就认为,在签署这笔协议后,俄罗斯终于可以在西方的经济绞杀战中喘口气了。

中俄未来合作前景

坦率地讲,此次中俄达成的加深合作协议,虽然对俄罗斯算得上有“雪中送炭”的效果,但长远来看还是中国能收获更大的利益。

倘若中国投资能够深入俄罗斯矿产、农业领域,那么中国工业的资源短缺问题将得到十分彻底的解决,中国国内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将得到非常强大的保障。

而关于中俄未来的合作前景,大部分人的意见还是比较乐观的。俄总理米舒斯京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认为中俄商品贸易规模与金融投资深度正在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成长,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

对此他分析认为,中俄加深经贸合作不仅具有原则上的经济利益,更是在国际政治领域存在巨大的战略利益。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俄之间的良好合作环境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的确如米舒斯京所言,目前中俄关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贸易合作伙伴”,而是上升到了“战略合作伙伴”的新高度。

俄罗斯目前深陷乌克兰战场与西方经济绞杀战的泥潭,这意味着俄罗斯眼下其实是为中国“遮风挡雨”的存在,也是为中国发展争取了战略窗口的存在。因此,中国必然会为俄罗斯提供资本血液,帮助俄罗斯抵御来自西方的经济、政治压力。

1 阅读: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