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055首批8艘完成,中国或会等新技术,以“全能舰”替代055B建造

小雪爱王者 2022-12-19 17:55:51

2020年8月,首批055大驱的8号舰“咸阳舰”正式下水,这标志着055大驱的第一期建造工程已经顺利落幕。也就是说,中国海军服役的055大驱数目将会在短期内保持8艘的规模,外界也因此将055大驱评价为“解放军海军的新八大金刚”。

令人吃惊的是,虽然055大驱本身的作战能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最顶尖的级别,但055大驱显然并不是中国海军发展的终点。目前中国之所以暂停了055大驱的新建项目,很可能是在等待新技术,以“全能舰”替代055B大驱的建造。

中国海军的进步回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海军为了应对来自苏联海军日新月异的反舰导弹技术,便开发了一套整合了包括相控阵雷达、各种先进传感器、防空系统等设施的防御体系,搭载了这套整合式防御体系的水面战舰则被称为“宙斯盾舰”。

由于“宙斯盾舰”在周边半径5~350公里的区域均具有密集的防御性火力,战场生存力远超此前的任何一款巡洋舰、驱逐舰,因此很快就被美国与盟友国家加以推广。

例如当时的日本,就建造了排水量高达9400吨的“金刚级”驱逐舰,而且也采用了美国的“宙斯盾”技术。

而中国借鉴美国“宙斯盾”技术的设计思路,在国产驱逐舰052C上首次成功搭载了“中华神盾”防御系统,在21世纪成功赶上了这一轮海军革命。

此后,更先进的052D驱逐舰与055大驱问世,让中国海军一举达到并超越了美军伯克Fight III级驱逐舰的水平。

目前,中国海军的055大驱已经被公认为是全球综合战斗力最强的大型驱逐舰。它的满载排水量高达13000吨,舰体采用隐身性设计,大大降低了RCS值。

055大驱采用独特的四面阵双波段雷达,不仅可以在500公里的范围内追踪超过100个目标,而且还可以在50公里范围内精确感知敌方隐身单位的坐标、高度等信息。

此外,055大驱的火力配置堪称无人可及。它合计搭载112个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发射一系列鹰击反舰导弹与海红旗防空导弹,远程打击能力覆盖半径450公里的区域,是未来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带刀侍卫”。

055大驱的新技术应用

不过,目前的055大驱其实并未到达中国海军心目中的完全体。目前在它最大可达13000吨排水量的体量中,仍然留足了巨大的升级空间。

美媒“海军新闻”网站认为,中国下一代055大驱很可能搭载的新技术有很多,但其中最有可能的有三类,分别是电磁炮技术、全电推进技术与大功率激光武器系统。

首先是电磁炮技术,由于中国兵器工业研究集团在这一领域走在全球领先的位置,因此055大驱有可能成为全球最早搭载电磁炮武器的水面战舰。

电磁炮的原理是运用高强度电磁场产生的安培力来推动金属炮弹,在炮弹速度与射程上都要显著强于现代自动舰炮。以055大驱万吨级的体量,它安装的电磁炮射程预计不会小于250公里。

其次是全电推进技术,这个技术由于中国马伟明院士在船舶综合电力系统领域作出了重大科研突破,也已经处于日渐成熟的状态,距离正式应用指日可待。

若在未来055大驱成功应用这一技术,那么它的航海噪音将会大幅下降,搭配设计良好的隐身船体,055大驱的雷达可观测度会进一步降低,成为一艘悄无声息的“远洋猎手”。

最后是大功率激光武器系统,这可能是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新型物理规则武器。目前各国反舰手段为了攻破对方的防御体系,往往会采用攻击密度极大的饱和式攻击来消耗对方弹药,实际上这的确是现代防御体系所难以应对的战术。

但在大功率激光武器面前,这种“饱和式攻击”的战术价值就接近于零了,无论飞来多少反舰导弹,激光武器都能凭借光速的巨大优势轻易将饱和式攻击尽数拦截,而且只需要消耗一部分电能。

中国海军的“全能舰”思路

从以上对055大驱应用新技术的设想来看,中国海军的“全能舰”思路其实相当明确——中国海军并没有把055大驱的定位局限于航母的护航力量,而是试图将055大驱升级为战术地位可以比肩航母的远洋决战兵器。

中国马伟明院士就曾经对“全能舰”的未来图景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未来的055大驱不仅会搭载综合电力系统,还会搭载射程数百公里的电磁炮以及负责防空的激光武器。

至于055大驱的外部感知力量,则引入来自外太空的卫星体系进行辅助,感知范围可达半径上千公里。

如果中国海军这种“全能舰”的设想成为现实,那么中国海军也就在技术高度上彻底实现了对美国海军的弯道超车。届时就算美国想要凭借海洋优势,来影响中国发展,也会面临非常棘手的局面。

总体而言,在目前这三大领域里,中国都处于全球最领先的位置,美国海军由于难以舍弃造价高昂的核动力航母,因此仍颇为保守地围绕航母打造作战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美海军实力将会发生惊人的逆转。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