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一众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这场代表大会,中国、苏联、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代表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由于当时中苏两国矛盾初现,因此当中国代表发言时,只有少数国家的代表敢于站在中国一方,其中就有阿尔巴尼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表态十分感激,因此向这个小国伸出了慷慨的援助之手。
然而当时的中国人民并未想到,这个小国居然比越南还要白眼狼,后来不仅白白拿走了中国167架战机,还将其全部低价出售,彻底倒向了西方。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举办时,中苏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出现了裂痕。在赫鲁晓夫上台后,他为了尽快清除前任领导人斯大林的影响力,不仅全面推翻了对斯大林的评价,而且还极力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话语权收归自己所有。
在赫鲁晓夫的鲁莽政治运动下,不仅苏联自身的政治权威性受到了损害,也让中国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深感不满。
于是,中苏矛盾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激化。当时中国代表在布加勒斯特会议发言后,苏联方面竟然带头拒绝鼓掌,让整个会场一时间陷入了难堪的境地。
不过,也有少数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团敢于抵抗苏联的权威压迫,与中国站在一起,这让中国代表团感受到了难得的国际温暖。其中,阿尔巴尼亚就是支持中国代表发言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中阿两国的关系很快就出现了升温。
或许是恼怒于阿尔巴尼亚站在了中国的立场,苏联于1961年春季宣布中断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农业支援,这让阿尔巴尼亚数百万人口面临缺少粮食的危局。当中国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
在中国国内同样存在自然灾害危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向阿尔巴尼亚运送了50万吨粮食,同时还提供了价值2.5亿人民币的外汇支援。在中国的大力援助下,阿尔巴尼亚总算度过了这场危机,国内没有爆发任何粮食危机。
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阿友谊是无可置疑的蜜月期。在国际社会主义理想的感召下,中国向阿尔巴尼亚先后派出了十余万人次的各行业专家,帮助阿尔巴尼亚建设重工业基础。
一大波钢铁厂、纺织厂、化肥厂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感慨:
“中阿友谊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最伟大的外交案例!”
除此之外,中国还不留余力地为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大量粮食与工业制成品。据统计,在中阿“蜜月期”的背景下,中国累计向阿尔巴尼亚援助了超过300万吨粮食、400万吨化肥、100万吨高质量钢材以及10000台拖拉机。
除了工农业方面的无私援助,中国还帮阿尔巴尼亚建设了一支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空军。
在得知苏联中止为阿尔巴尼亚运送米格-19战斗机后,中国当即从国内宝贵的产能中抽调了167架质量最优良的歼-6战机运往阿尔巴尼亚,并派出空军技术代表远赴阿尔巴尼亚帮助他们培训飞行员。
通过中国的一系列帮助,阿尔巴尼亚的国内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同时部队的战斗力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巴友谊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大家庭最优秀的典范。
然而,阿尔巴尼亚在接受多年的中国援助后,从上到下的风气都悄然发生了腐化——反正飞机、大炮、粮食、工厂都有中国的援助,自己还有什么可努力的呢?
当时中国倾尽全国之力为阿尔巴尼亚送去的优质钢材,竟然被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用于建造自己的雕像。
但中国却没有停止自身发展的脚步。在197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缓和关系,为接下来的改革开放作铺垫。结果这让中阿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公然批评中国“倒向了西方”。
但实际上,阿尔巴尼亚后来证明,他们自己才是彻底倒向西方的国家。由于逐渐务实的中国开始削减了援助阿尔巴尼亚的物资数量,这让阿尔巴尼亚对中国的态度迅速恶化。
在70年代末,阿尔巴尼亚多次在国际场合批评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把当初中国对自己的援助形容为“低水平且不全面的”。这让中国人民的感情受到了严重伤害,于是从1980年起,中国中止了对阿尔巴尼亚的一切援助项目。
失去中国援助的阿尔巴尼亚可谓“一夜间回到解放前”,国民GDP发展水平陷入了停滞的怪圈。为了维持政府运作,阿尔巴尼亚低价售卖了中国此前援助的歼-6战斗机,而且还转而投向了西方的怀抱。
不过,失去中国援助的阿尔巴尼亚已经彻底一蹶不振。西方国家虽然愿意提供经济援助,但都是以贷款的方式加以援助,这让阿尔巴尼亚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如今,阿尔巴尼亚已经彻底成为了一个三流小国,这就是他们短视眼光的结局。
好好这才是中国不怕人骗,
支持俄罗斯恐怕也有类似后果?过几年俄罗斯肯定会倒向欧美。
阿尔巴尼亚想不开,好好的灯塔说不当就不当了,欧洲失去了灯塔只能一篇漆黑了,跟着负责人大国混,吃香的喝辣的,多好,比方思密达,波尔布特,个个都是小日子过的美滋滋滴,[呲牙笑][呲牙笑][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