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成长环境、父母和社会的影响下,在人生的前20年会逐渐塑造出自己完整的自我。
长大成人后,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追求幸福,希望自我能够得到满足。
而当外界出现任何新的变化时,我们的自我都会努力的去想办法改造外部世界,以满足其喜好和期待。
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基于习惯的行为模式无处不在。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把遇到的每个问题都当成第一次。
在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养成了很多习惯。我们把这些习惯和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意识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并对习惯形成深深的依赖。
习惯有好有坏。要持续成长,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打破现有的条件反射,改掉不良习惯。善于剖析自我,梳理每个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在此基础上,要获得一个相对成功的人生,我们可以通过刻意培养一些优良的习惯,而不是任由其在成长过程中随意形成。
立场与是非
给人贴标签是很多人的一个习惯,但任何一个标签其实都是一系列信仰、理念和身份的集合。
我们应该秉持怀疑态度,从基本原则出发,对其重新评估,努力做到诚实,在发表观点时应抛开自己的身份才能相对客观。
只有立场却没有是非是不可取的。如果你所有的信念都被以某某“主义”,或某个思想流派笼统的概括,你就要对自己的信念保持高度怀疑。
在任何一个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都会形成很多所谓的“稳定信念”。这种做法会妨碍独立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离经叛道的信仰,这些信仰不被社会接受。但是,我们的身份和所在的族群越是排斥这样的信仰,它就越有可能是符合现实的。
决策是有杠杆效应的
一个决策正确率为80%的人比正确率为70%的人在市场上的价值和获得的回报要高出数百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劳动力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的不断积累,决策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杠杆效应。
如果能做出更正确、更理性的决策,你得到的回报就是非线性的。而越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规避和处置风险的方法越少。
学习决策技巧
要选择从长期来看让我们受益最大的做法,而不是只顾眼前得失。当把成功归于自己时,你要更加谨慎,因为难免出现认知偏差。
几乎所有的偏见都是为了帮助人们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对于重要的决策,要抛开记忆和身份,专注于问题本身。
极度坦诚是获得自由的一种重要前提。
不要欺骗自己,你自己才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对别人撒谎,就是对自己撒谎。你会慢慢地相信自己的谎言,继而脱离现实,走上错误的道路。
自由的表现之一就是可以心口如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方式不一定要很直白。当一个人同时展现出高度的自信和关爱的力量时,他就会散发出人格魅力。
诚实待人、积极向上,这是我们在任何时候几乎都可以做到的。
要学会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
如果要提出批评意见,不要批评某个人,可以批评工作方法,或者批评某一类行为。如果要表扬,那就找到一个榜样,表扬这个特定的人。
这样有助于维护你身边人的自尊心和身份感,获得他们的支持,让他们为你所用,而不是与你作对,会给你人生带来了积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