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持续至今,各方的战略得失已逐渐显现出复杂的地缘政治图谱:
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盛宴
华盛顿通过战争成功激活北约的"脑死亡"状态,推动芬兰、瑞典入约形成对俄新包围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票自开战以来上涨38%,雷神技术公司获得价值22亿美元的军援订单。能源巨头则借机抢占欧洲LNG市场,2022年美国对欧天然气出口同比增长137%。

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延伸
战争转移了西方对印太的战略聚焦,北京得以在G20等场合构建"全球南方"话语权。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人民币在俄外汇交易占比从0.5%飙升至48%。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借欧洲能源危机加速市场渗透。

印度:地缘平衡的操盘手
新德里以"战略自主"为旗,在购入俄原油(日均180万桶)与维持美印同盟间游刃有余。俄油折扣使印度节省约50亿美元能源开支,精炼油转口欧洲更带来超额利润。莫迪政府借此构建起独特的跨阵营外交资本。

军工能源复合体:战争的永恒赢家
全球军费开支首破2.24万亿美元,主要军火商利润增长25-40%。卡塔尔能源公司签下德国27年LNG供应协议,道达尔获得卡塔尔北方气田25%股权。战争经济学催生的利益链条,正在重塑21世纪的财富分配版图。

这场混合战争的最大输家,或许是正在解体的战后国际秩序本身——当丛林法则重新主导大国博弈,乌克兰平原的硝烟终将成为新世纪权力重构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