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历史上,并不是每一个英雄都得到了善终。就比如岳飞,他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多次击败金朝,守卫自己的国家。但是,最终却因为遭受到秦桧、张俊等人诬陷而锒铛入狱,令人惋惜。
而在两宋之际也有这么一位英雄,可以说他是拯救北宋的唯一希望,但多次向皇帝进言都被贬谪。最后好不容易接到任命书但还未上任,北宋就灭亡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人又是谁呢?
直言献策,罢免官职我们要说的这个人物就是李纲,李纲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夔是元丰三年的进士,所以李纲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李纲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所以深得众人的喜爱。
从少年时期开始,李纲就对国家大事十分感兴趣,他常常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父亲的好友陈瓘就曾断言:“李纲日后必成大器!”。
正如陈瓘认为的那样,李纲刚正不阿,一心为百姓着想。在1115年,开封府突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不忍看到这样的场景的李纲,不顾自己人微言轻,急忙上疏劝告宋徽宗不要只贪图享乐,置灾民于不顾。
同时他还强调,要惩治那些在水灾中玩忽职守的官员,并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李纲的慷慨陈词虽然一心从百姓出发,但是他的行为却触碰到了一些当权者的利益。所以,李纲很快就遭到了打击报复,从御史被贬谪为福建一个管理税务的小官。
虽然李纲被免职了,但他的两次上奏让一些有识之士颇为赞赏,陈瓘更是将他比作唐代的“狄仁杰”,由此,李纲名扬天下。之后,李纲就被调回开封,担任太常少卿,主要负责安排祭祀等活动。
劝说赵恒,留京御敌1125年,在消灭辽朝之后,金朝肆意挑起与北宋的战争。在完颜宗望的带领下,金朝军队长驱直入,很快就逼近了开封。
这时,宋徽宗连忙召集了大臣来商量应对办法,可是,群臣之中只有文臣李纲站出来,他建议徽宗任用有才能的人,增加军事储备,团结民心。而徽宗采纳了他的意见,随后禅位于太子赵恒。
但赵恒却是一个非常胆小并且没有任何担当的皇帝,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想的不是怎样去抵挡金朝的军队,而是急忙收拾行李,准备带着皇后溜之大吉。
有李纲在,怎么可能让赵恒逃跑?最后,凭借李纲的三寸不烂之舌,赵恒终于答应留在开封,与军民一起抗击外敌。
竭尽全力,保卫开封别看李纲是文臣出身,但是在作战方面,却有着极强的军事天赋。他兢兢业业,在三日之内,就做好了守城部署。
首先,李纲指挥士兵修建瞭望塔,在城墙上安装大炮,准备火油。之后,他又合理安排援军的位置,以备不时之需。
很快,金朝军队就兵临城下。在第一次攻城的时候,金军派出几十艘火船向开封发起攻势。随即,李纲就让士兵用挠钩把金军的火船钩住,并向船上投掷落石,金军死伤惨重。
第二天,李纲又让士兵用弓箭和炮火杀敌,导致金军寸步难行。
这两天的战斗也让金军明白了,在李纲的指挥下,开封城易守难攻。俗话说:“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所以,狡猾的金军提出了要与北宋议和。
针对于议和一事,北宋的朝堂上又分成了两个派别。以李邦彦为首的大臣主张割地求和,而李纲认为,虽然目前城中粮草不够,但是如果通过谈判拖延时间,等待各地勤王大军的到来,这场战争还是有希望获得胜利。
可是懦弱的赵恒单纯地认为只要答应金人苛刻的要求,金人就会停止战事,随之,他派出大臣与金人商谈并罢免了李纲的官职。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接替李纲官职的蔡懋在上任后,竟然下令禁止守城士兵向金军放箭投石。
蔡懋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城内军民的不满,之后,以学生陈东为首的几百人就冲到皇宫里去,向赵恒请愿。他们强烈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的官职,在群众的压力之下,赵恒只能妥协了。
可笑的是,群众在请愿的路上,还见到了退朝出宫的李邦彦。群众一边痛骂,还一边向他扔石头,吓得李邦彦又赶忙逃回了宫里。
在群众的呼声中,李纲又再次承担起守城的任务。当天晚上,他就发射霹雳炮来震慑敌军。而此时的金军看到勤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再加上李纲官复原职,就感觉到胜利无望,最后于靖康元年二月撤兵。
北宋国灭,伤心不已在开封保卫战胜利后,朝廷中一些主张宋金和谈的大臣对李纲这个主战派非常不满,他们认为战争劳民伤财,还不如坐下来和金朝好好谈谈,而赵恒因为听信大臣的谗言,多次斥责李纲,并把他贬为保静军节度副使,后再谪至夔州(今重庆奉节)。
此时,金朝背信弃义,又分兵两路围攻开封。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赵恒终于害怕了,这时才想起李纲还有些用处,随即就“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给李纲升官,让他带兵打仗。
李纲在接旨之后,自然是欣喜不已,赶忙就要收拾东西上战场。但是才刚走到一半,李纲就听闻宋徽宗和宋钦宗已经被金人带走了,而开封府也被金人抢劫一空,至此,北宋灭亡。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李纲悲痛欲绝。还没伤心多久,他就在宋高宗的诏令下,立即前往南京,开辟了新的事业。
结语其实,那时的赵恒应该也曾后悔把李纲贬谪到那么远的地方,导致李纲即使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没来得及赶到开封,与金人战斗。
虽然李纲在后期得到了宋高宗赵构的重用,但李纲耿直的性格又得罪了不少朝野上的大臣,以至于最后郁郁而终,令后人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
南平市人民政府——李纲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