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回来受死,最后结局如何?

张郃说历史 2023-02-10 16:34:03

大唐盛世不是可不是四个字就能简单描述出来的。

大唐的繁华和威慑力在古代声名远播,其它国家之所以能够觉得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度“遍地都是黄金”,就是因为有大唐这些历史中强大的王朝才形成的。

出自《礼记》中“天下大同”“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现象,在大唐这个年代真的已经非常接近。

甚至一些犯了死囚的罪犯也在过年的时候被特赦可以回家过年和置办后事,而到第二年约定的时候结果让人震惊。

唐太宗李世民和贞观之治?

不管是再发达或者是强盛的国家,总会有一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内心而去做违法的事情。

唐朝是历史上非常繁华的朝代,当时的国民都由内向外散发着浓浓的自信。

这些都是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恪尽职守,“996”式的上班治理出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上任期间也被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在国家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比如在疆土领域方面,唐太宗对内管理非常友善,善待每一个少数民族。

对外却展现出了铁血手段,多次向外其它国家发动进攻,以至于贞观年间唐朝的领土板块已经超越汉宣帝管理的王朝。

直到唐高宗的时候,唐朝的领土达到了最大,东到於海,西至葱岭,北上漠北,南下南海。

李世民在攻打东突厥的时候积累了浓厚的威严,在攻灭突厥之后被诸国尊称为“天可汗”,这个名头就是草原人对王的最高称呼。

当时还流传出一个名事件,唐太宗派薛万彻、侯君集等出兵高昌,当时的高昌王为鞠文泰。

然而没想到的是唐军赶到之后鞠文泰直接被吓死了,直接由其儿子继位带领高昌投降于唐朝。

另外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唐朝周边的一个国家薛延陀汗国也发展到强盛时期,并且派20万大军要攻打唐朝。

结果是唐朝仅仅以3000名唐军就打败了数万地方军队,后来唐太宗也对其说:“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唐朝的强大再一次向周边国家证明。

在唐太宗时突厥、吐谷浑、高昌、龟兹等国家都臣服于唐朝,并且唐太宗也比较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设置都护府制度。

后其它国家纷纷修筑通往大唐的道路,也称为是:朝天可汗道,借此来向唐朝进贡,唐朝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国家霸主。

有如此成就的李世民和唐朝在经济、政治、外交、民族等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完善。

李世民深知农民的作用和人民的力量,就像俗话所说的“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在位时民税非常少,注重百姓的修生养息,不会轻易发动徭役。

即便是李世民自身和皇宫的衣食住行都非常简约,自己在隋朝的旧宫殿居住了很久。

李世民的爱民体现到各个方面,比如在唐初天下比较混乱的时候,许多田园因为战争原因荒芜,百姓也都流离失所。

唐太宗就招回流亡百姓,给田农耕,开仓救民,还拿出了御府金帛来为灾民赎回无奈卖出去的子女,种种行为目的就是来安定民生。

自古王朝都比较重农轻商,然而李世民不同。

在唐朝不仅没有轻视商人还给商人提供了许多便捷。而且因为唐朝地域辽阔,对外开放程度也高,在地域上也设有军事重镇来维护稳定。

所以唐朝彻底把丝绸之路的作用发挥起来,许多货物都是在唐朝流传到了西方国家,这也是奠定唐朝盛世的基础之一。

贞观之治让唐朝实力全面提升,借助隋朝的经验和教训,李世民完善了许多制度,比如三省六部、府兵制、科举制等都影响深远。

而且李世民还是一位愿意纳谏的君王,善用人才,所以唐朝才能在皇室和大臣的带领下在各个方面走上了世界前列。

然而再好的年代也会有人陷入迷途。

死囚还可以回家过年,来年约定行刑?

李世民即是一个爱民的好皇帝,也是一个具有威严的皇帝。

李世民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法治,他也说过:国家的法律是全人民都要遵守的,并不是帝王自己掌握的一家之法。

李世民也以身作则,维护法律的威严。

在贞观之治期间,李世民真正带领皇室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地步。

再加上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在那个时候只要人民能够吃饱穿暖就已经很满足了。

所以人民安居乐业,官吏也恪尽职守,贞观三年全国才只有29人被判死刑。

但是在真正执行刑法的时候李世民又表示犹豫,人死不能复生。后来这个数字增加到了390人,数量大增的囚犯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李世民开始亲自审查这些案子,历史记载李世民在调查中亲自到狱中私服与这些囚犯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囚犯都是一时冲动犯下的大错,在监狱中非常后悔。

后悔自己不能照顾父母,不能再照顾妻儿,甚至最后的时光不能和家人好好告别团聚,狱中低落的氛围让李世民也感概良多。

而且从这些死囚的口中也了解到了更多事情。

比如一些人本来就是一个平民老百姓,为地主干活,然而地主想要霸占自己的孙女不同意发生冲突,最后碰巧发生了命案,所以被抓到了狱中。

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许多死囚的身上,很少真正是大恶死不足惜之人。

随后李世民在朝堂上专门商谈这件事,深知离别之苦和无奈的李世民考虑了很久决定要放这些囚犯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

并且给他们时间自己准备后事,也可以在最后的时间里去完成自己的一些心愿。

唐朝是把秋季作为分水岭,行刑一般都是放在秋季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朝堂上总是出现“秋后问斩”这句话。

李世民这样的决定自然引起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说这些人都是有罪之人,被放开后可能会再次作案,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到时候想要再抓起来会徒增许多难度。

但是这次李世民没有完全听从大臣们的意见,坚持给囚犯一些时间可以回家过年处理事情。

李世民也与这些死囚做了一个“天真”的约定,等到明年秋季大家自主回来接受惩罚。

此次事件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不管是大臣还是子民虽然知道皇帝的用心,但是仍然觉得皇帝这个决定有些异想天开。

然而更震惊的还是结果,到了第二年秋季的时候这些死囚真的陆陆续续从各个地方赶了回来。

即便有些回来的晚一些也是因为身体抱恙或者其它原因迟到了一点,结果是无一人缺席。

看到如此震撼的局面,李世民又激动又感慨,最后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彻底释放这390多名囚犯。

这样的事情也在都城传开,乃至传到全国。

百姓无不对这位皇帝感到信服,赞叹李世民的仁义宽厚。

此次事件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新魏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设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李世民的负名真的就是“真实”的吗?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李世民都有非凡的成绩,特别是在军事上,在20世纪的战乱时期,许多军事家都对李世民表示敬佩。

比如有形容“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后来也有人总结李渊能够得到天下其中有李世民80%左右的功劳。

然而就是这样的李世民其实也背负了许多负名。

最有争议的就是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逼让父亲李渊退位,亲手杀害兄弟李建成。

这件事在李世民担任皇帝的时候是人民的禁忌,只要听到相关的事情就会谈之色变。

然而人们对于李世民进行玄武门事变的动因却了解很少。

李世民在跟随李渊在外打了无数战役,并且取得了无数的战果,但是太子之位仍然是李建成。

而太子李建成也因为看到李世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就担心会危及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联合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甚至是刺杀李世民。

面对这些事情其父李渊却总是表示模凌两可的态度,最终导致李世民为了自保发动了玄武门事变。

所以在事变中,虽然李世民的皇位得到的不够名正言顺,但是也属于无奈之举。

而且李世民手段也比较精明,其它新皇帝上任后会大清洗朝堂臣子,让自己人上位。

然而李世民只把所有问题都推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身上,对于追随他们的大臣网开一面,甚至还会重任。

比如曾经支持李建成的魏征,后面反而成为李世民听从纳谏的重要人物。

另外还有关于李世民的后宫混乱的说法,李世民的后宫之中不仅有前朝的公主,还有自己亲兄弟的妻子,还有一些已经嫁过人的妃子。

这样看来李世民的后宫确实关系比较混乱,但是其中部分原因也是李世民计谋的体现。

比如玄武门事变之后霸占的齐王妃,她本来是兄弟李元吉的妻子。

有人说李世民这样做是为了稳住齐王妃背后的势力,也有人说李世民是在报复,也有人说就是李世民本身的问题。

齐王妃背后的家族在当时是一个大族,在朝中影响力也比较大,李世民刚刚上位的同时需要稳住这些势力。

另外齐王有过多次刺杀李世民的过往,包括在玄武门事变中也被李元吉射中,差点失去了生命。

再加上李世民后面与齐王妃生的孩子过继给李元吉,也不能排除李世民是在报复李元吉。

最后自古就有后宫家里三千的说法,所以李世民这样的行为也算是合理之中,只是李世民对伦理没有那么在意,才引起人们的争议。

总结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在历史上对中国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被后代人都佩服,李世民作为皇帝的职责也全部都在履行,甚至在历史中超越了大部分的皇帝。

而且唐朝也确实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发展空前强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李世民可以毫无疑问的被划为明君。

历史中都说唐朝的人民充满自信,而且人们长得也非常好看,男的强壮、女的美丽。

在古代那种环境下都能出现街道彻夜辉煌的现象,唐朝的盛世难以想象。

不知道你对于唐朝有什么向往的吗?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