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掌管皇家饮食的职能部门,以及奢侈精美的皇家饮食特征

张郃说历史 2023-02-10 16:34:02

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因此人们分处社会不同阶层的现实,必然会在饮食观念和饮食心理上有所体现。中古社会是集权式、家族式的国家政体,要维护这种家族式的权力,就一定要制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其结果必然是人们因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饮食结构与饮食层次。换句话说,饮食与阶级在中古社会是紧密胶合在一起的。皇家因占据着中古社会的最顶端,因而拥有着旁人难以比拟之资源优势。

在隋唐时期,参与皇家饮食的既有政府机构中专立之机构,亦有所辖区域专贡献之特产。专业化的从业人员,加上能够掌握全国最好的资源,使得皇家在饮食上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一苛刻目标。

一、掌管饮食的职能部门

有关隋代官职设置的史料并不多,且仅留官名与人数,对职掌均未加说明。仅就《隋书·百官志》而言,隋代有如下几个部门与皇家饮馔相关:膳部、尚食局、内侍省、光禄寺门下坊、家令。

从相关记载中可以看出,隋代的中央政府部门虽尚处于整合阶段之中,但有关皇家饮食的职能部门却是已完备。与唐相比,只是在隶属关系、官职名称与人员数量上略有差异。在唐代政府体系中,有关负责皇家宫廷饮食事务的相关职官体系更为完备,人数也更加庞大。

由于《隋书·百官志》中未对这些官职的具体职掌作一一说明,因此,笔者在此想对唐制试作分析,也为我们回溯隋代制度打下基础。从两《唐书·百官志》及《唐六典》等史籍的记载可知,掌管唐代宫廷饮馔的官职大致分别隶属于以下相关部门。

膳部:有关膳部官员名称及其职掌,《唐六典》、《新唐书·百官志》及《旧唐书·职官志》中均有记载膳部郎中、员外郎等官员的基本职责大致有如下几项:一、掌管国家祭祀器物与祭品的提供;二、监督各项饮食禁忌的执行;三、掌管藏冰之事。另,《旧唐书·职官志》还补充了《新唐书·百官志》与《唐六典》对膳部人员组成之记载,即除去膳部郎中、员外郎和主事外,另有“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内官尚食局与外朝相平行的是内宫,因而,唐代内廷亦设有尚食局。关于此尚食局之机构设置与职掌,《唐六典》、《新唐书》与《旧唐书》中的记载几乎一致,但以《旧唐书·职官三》最为详备。

东宫官属太子为国之储君,其日常饮食亦为国之大事。就东宫官属而言,对于太子及其内宫之饮食生活,亦有明确的管理下属与职责说明,大致分为三块:典膳局、食官署、内官司馔。其他与饮食相关部门在唐代政府部门中,还有一些机构并未参与到皇家饮食的直接制作之中,但却以原料供应等形式影响着皇家饮食的品质与内容。

如太仆寺,对皇家乃至整个政府肉食及乳制品的供给,是太仆寺下辖典牧署与沙苑监的主要职责。沙苑监的职掌与典牧署相似,但主要侧重于肉食的供应,并不涉及乳制品。司农寺,与太仆寺肉食供应相对应的是司农寺素食蔬果的供给。这一职责主要是由上林署负担。除供应蔬果等素食外,司农寺下辖的钩盾署还为整个政府提供烹饪等所需的燃料。

牛羊使,牛羊使的基本职责与典牧署相似,均为对牛羊等牲畜的管理与饲养,并提供皇家及政府所需之肉食。酒坊使,宫廷用酒除了来自于光禄寺良酝署外,一部分还来自于酒坊使。

造茶使,造茶使在唐代出现的时间极为短暂,如今可见的相关文献资料,仅存于《册府元龟·邦计部》中。这一使职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宫廷用茶质量下滑的问题。换言之,其职能即为进献新茶。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职能部门无论是隶属于南衙还是北司,均为直接与皇家饮食相关之部门。

还有一些部门,其所造之食虽未直接供应皇室,但其用于赏赐官员及外宾的用途,使得这些饮馔与皇家饮食一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帝国的最高烹饪水平。其中最为典型的即为光禄寺。光禄寺严格而言,主要掌管的是国家祭祀所用之饮馔,与皇家饮食并无直接之关系。但其所制作的一些饮馔也被用于对官员和外宾的赏赐。具体而言,有珍馐署的制糖及良酝署所酿之酒。

二、皇家饮食特征

中古时期的皇家饮食虽无法代表这一时段的整体饮食特色,但无可否认的是,其因为汇聚了政权范围内最为顶尖的食材与技术人员,因而可以说是中古时期饮食的最高品位。总体而言,皇家饮食有广、精、美三个主要特征。但也由于皇家在这三个方面过于追求极致,因而对普通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赋役压力,并且只局限于这一阶层之内,无法广为流传。

1.食之广

隋唐皇家的食材来源极为广泛,其中主要来源于各地官员的进献,这既是各地官员的义务,同时所进献之物的品质也关乎着官员们的官途,甚至性命。因此,贡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代表这一时期皇家食材的主要来源。换句话说,也就是皇家饮食之广约等于贡品之丰。

隋代由于立国短祚,且史籍多毁于战乱,因此未能给我们留下太多有价值的线索。杜宝《大业杂记》所记之事虽局限于炀帝时期,但已为我们所能见到的、记载最为详细的有关隋代地方贡品的记载了。据《大业杂记》之记载,炀帝时期各地进献的食品种类极多,果蔬类从果品到果树,海味类从干鱼到虾子都应有尽有。

唐代贡品与隋代相比,唐代留下了相对丰富的史籍资料。在此以《元和郡县图志》及《新唐书·地理志》为主要依据,当然,仅以两书为依据,仍不足以完全罗列出唐代地方对皇家的进贡情况,但希望以此来窥视唐代朝贡的一些基本情况,借以说明当时的趋势性发展规律。

此外,在常贡之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进献。参与临时性进献的人员很多,身份也很复杂。从平民到王侯各个阶级,他们进献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得到皇上的注意,从而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

即便是皇亲国戚,也常常通过此种方式得到皇帝的奖赏。然而这种风气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许多当时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进献与民生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且纷纷上言要求帝王对进献加以节制。

2.食之精

皇家对于饮馔的精细要求,体现在饮馔从原料选用、制作工艺到食器的选择都极为考究。由于帝王食器超乎常人想象的精美与奢华,因而后人对其进行想象与夸张的情况最多。其中对很多事物的描述都带有神话、异化的色彩,除了常燃鼎外,还有自暖杯等物。

就实际情况而言,唐代是金银器制作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成熟期。表现在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具不仅用于收藏和观赏,还被大量地应用于饮食等日常生活方面,走向实用化。金银属于贵重金属,有能力大量拥有并使用以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饮食器具的,也只有皇家。而金银器皿,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各地向皇室进贡的重要物品之一。

金银等贵重金属被用以制作食具的情况,在近些年来的考古发掘中也得以证明。1972年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了270件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其中就包括了刻花赤金碗、素面赤金碗、海兽纹莲瓣银碗、掐丝团花金杯、刻花金铛、舞伎八棱金杯等132件金银食器。

此外,唐朝皇帝似乎更加偏爱新鲜的海味,而不是如隋炀帝一般食用制作好的干货。而生鲜的保存时间极短,即使在现今的交通条件下,活运海鲜都极为不易,因此在唐代就尤显珍贵。而以荔枝为代表的鲜果,其保鲜时间亦十分短暂。这些不断提升的要求,都成为了普通百姓极为沉重的负担。

3.食之美

对于进行饮食的场所,皇家特别讲求所谓的意境之美,即进食之环境让人感到优雅和舒适。为了达到环境宜人的目的,皇家往往不惜大兴土木进行建设,以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五月修筑的西苑最为典型。

此外,西苑之内不仅环境优美,且宴饮所用的食材也新鲜异常。由此可见,皇家饮食不仅关注“食”的本身之美,亦讲求食的场所之美。另外,皇家还经常在宴饮中使用一些机关器物,以增添宴会中的乐趣。

三、总结

中古社会,社会群体以不同的生活方式为特征。也就是说,饮食与其他社会条件一道共同构成了规范、分化社会等级的框架,只是这种框架或线索的表现形式更为隐蔽与多变。

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在满足基本温饱的的信息。这种信息的表达,在中古社会则表现在饮食的阶级划分与群体心理两个方面。饮食的层次性,是社会层次性的直接映照。帝王在掌握全国最优资源的同时,将饮馔的等级推向了时代的巅峰。但也正是由于其脱离了正常范围内的饮馔要求,而使得它无法成为时代的典型或者说代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