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物来“旅游”,中国博物馆VS大英博物馆,这才是大国!

南柯解史 2024-12-23 11:34:55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南柯解史

编辑 |南柯解史

埃及文物来华“旅游”

埃及因为时局动荡,不得不将文物们打包送往东方,这趟流浪之路注定艰辛,不过好在目的地中国,如果是大英博物馆,说不定有去无回。自愿将托付珍宝与强抢豪夺,哪个更有气量不言而喻。

话题转回埃及方面。埃及文物守护者们深知,宝贵的文明遗产随时可能遭受时毁灭性打击。战火的硝烟若真的蔓延到眼前,这可能导致埃及文明的点点繁华就将熄灭在历史的洪流中。所以是时候让这些国之重器暂时离开故里,前往一片太平之地避难了。

上万年的文明孕育出无数瑰宝,如今就集结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移民中。珍贵的石雕、木雕、陶器、金银器等780余件文物,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包装起来,预备远渡重洋。为确保文物安全无虞,博物馆为每一件瑰宝量身定制了保护措施,耗费近百个大箱才终于装箱完毕。

包装工作自是个大工程,要将每一件文物完好无损地运往目的地,可着实需费一番心思。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那些体积庞大的雕像,埃及雕像非常出名,当然埃及雕像也非常的大,比如埃赫纳吞的巨像,体重达到两吨,身高2.1米。

人力搬运想也不要想,这巨像来自公元前1500年,见证了法老王朝的迭代,不过这石像年龄过于久远,为了安全运输这尊巨像,工作人员可谓是费尽了心力。

他们先是为其打造了一个专门的大型包装箱,然后借助吊车的力量,一点点将它小心翼翼装箱,直至完全封装。就连包装箱都需要特殊加固,以免这类高重量的文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剧烈的震动和冲击。

除了雕像,其他文物的包装同样需要格外的细心和耐心。一件件微小的陶俑被工作人员用棉花包裹,再用泡沫板固定,最后才装进板条箱里。

而那些体积较大的陶器、木雕等,则被缓冲材料层层包裹,好似穿上了一件件精心缝制的保护外衣。就连包装箱的填充物,也都经过严格把关,只选用防震、防潮、抗压性能最好的材料。这些国外文物从遗址到码头,他们一路很小心,生怕发生任何的意外。

运输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所有包装箱装船远航。当最后一只货箱被固定在船舱内那一刻,工作人员们终于松了口气。

他们为这批国之重器精心准备了近一年,现在文物们终于能够展开流浪之路了。一路上,工作人员24小时随船监护,随时查看温湿度、震动等数据,生怕文物受到任何损伤。

船只驶过茫茫大海,穿过狭窄的运河,最终停靠在上海港口。这是几百年来埃及文物头一回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

这批来自埃及的珍品,曾见证过那个辉煌时代的兴衰,如今又将在异国他乡掀开新的一页。那些石碑、浮雕、陶俑前驻足,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曾经法老的英武,看到庙宇高耸入云,看到绿洲城邦的热闹非凡。这些埃及文物的到来,将为中国观众们呈现出最璀璨的古埃及文明。

除了埃及文物们,阿富汗文物也曾为躲避动乱跑到中国进行巡展

阿富汗文物也曾坎坷跌宕的历程来到东方。阿富汗这片古老的土地,曾孕育出灿烂的佛教文明、吐火罗文明、希腊文明,他们在这里交汇融合,缔造出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巴米扬峰下的佛像巨像雕刻险绝天成,翩翩起舞的吐火罗舞姿婀娜多姿,还有那些融合东西方风格的壁画艺术,无不彰显了阿富汗文明灿烂瑰丽的一面。

然而,暴力与战争接连肆虐,导致阿富汗文明遗产屡遭摧残。当太阳从巴米扬高地缓缓升起,曾经的佛像已经不复存在。这尊曾矗立于悬崖绝壁上近1500年的巨型石雕,在炮火中化为乌有,只留下遗迹及一片哀鸿遍野的惋惜。祖贝尔的毁坏,只是阿富汗文化遗产遭毁坏的一个缩影。更多无数文物,包括壁画、浮雕、雕像等,都承受着战火的无情蹂躏。

在卡布尔国家博物馆,馆长卡马勒·萨米面容憔悴,他亲眼见证了太多文物的流离失所。回想起1990年代内战时期,他不得不将馆内重要文物秘密转移到地下室藏匿,以免遭到武装分子的破坏。那一个个沉甸甸的木箱,里面装载的是阿富汗文明的点点馨馆。他时刻提心吊胆,生怕箱中珍宝有任何闪失。

就在这危难时刻,来自中国的呼声响起,这片和平的东方国度愿意为阿富汗文物提供一处避难所。卡马勒眼前一亮,他开始着手准备文物外借的工作。

首批外借文物多为陶器、小型雕塑等,包括那尊仅高15厘米的迦纳乳母像。这尊小小的石像于公元1-2世纪雕刻而成,是吐火罗时期典型的雕塑艺术风格。虽然体积娇小,却凝聚了阿富汗人高超的雕刻技艺。而随之前往的,还有多件反映佛教艺术的造像及壁画碎片。

过去曾在各地游荡无依,如今终于有了栖身之所。当这批珍贵文物抵达中国时,一场隆重的展览就将拉开序幕。在那里,观众将再次亲眼见证阿富汗文明的恢弘气象,感受到这份源远流长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从佛像的庄严祥和,到吐火罗舞姿的曼妙娴雅,再到壁画艺术的洋洋洒洒,无不让人领略到阿富汗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一隅。

不止埃及和阿富汗文物来华旅游

当战火笼罩叙利亚时,除了人民在经受炮火洗礼,这片土地上无数的文物宝库也遭到无情破坏,古老文明的结晶在快速消亡中。巴尔米拉古城的壮丽佳境被炮火连番摧残,古老的教堂和神殿矗立于满目疮痍之中;阿勒颇这里曾经富庶的大马士革陶瓷作坊被战火付之一炬,艺术瑰宝无数化为灰烬。

一批批国之重器无家可归,只能流离失所。幸而中国这片东方大地,因其优越的保护条件和良好的国际声誉,成为叙利亚流浪文物的临时避难所。叙利亚方面构经过反复权衡,终于下定决心将部分珍贵文物寄存于中国,等待家园的和平重临。

首批被外借的文物中,就包括那件出自罗马时代的最为出名的大理石雕像——阿勒颇的雅典娜女神像。这尊高2米的巨像雕工精湛,神情淡然自若,手持权杖、身披绣有梅杜萨怪像的斗篷,整座雕塑熠熠生辉。它曾在当地博物馆展出长达一个世纪,是该国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如今却不得不背井离乡,暂居异乡,成为这场流浪的标志性身影。

与之作伴而来的,还有一批伊斯兰珍品。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来几件青花瓷杰作了。这些巧夺天工的陶瓷器皿大小不一,上面画工精美绝伦,颜色明快生动,充分展现了伊斯兰艺术在叙利亚地区的恢宏气象。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巧手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是叙利亚人民数千年文明积淀的瑰宝结晶。

然而,这些文物抵达中国之前,经历了怎样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当武装分子占领拉卡时,清真寺内的文物首当其冲遭到了劫掠。幸亏当地民众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将这批文物藏匿起来,避免其归于失踪。之后,众人再三商议对策,终于决定将其秘密转移至我国。

一路上,这批文物历尽千辛万苦,从战火纷飞的家园送往中国。叙利亚方面为确保文物的安全运输,可谓是操碎了心。运输路线反复斟酌论证,选择了数条绕路线,只求规避风险,避免文物出现问题,最终让文物有惊无险地抵达目的地。

这些流浪文物们最后一块安全的栖息地——中国

当一批批流浪文物在此璀璨生辉,它们经历了多少波折,见证了多少离合痛楚?多少国人在展品前驻足良久,看着这些古文明的结晶,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他们难以想象也许就在不久前,这些文物还在战火环伺,随时可能就此消失在地球上。

人类文明的火种,是如何在战乱年代跨越重重阻力而传承至今?每一件在此展出的文物,都凝结着一段独特的命运传奇,见证了不同国度和民族为守护文明遗产所付出的卓绝努力。

在阿勒颇雅典娜女神像前,人们可以想象出当年考古学家发现这尊巨像时的兴奋;在拉卡青花瓷作品前,又可以感受到伊斯兰工匠们的韵味无穷;在那些布满伤痕的石砖碎块前,则让人无比敬佩当地人对文物的执着守护...人们在展厅内徘徊,仿佛听到文物在诉说:只要还有人心存护佑之心,人类的文明之光就永不熄灭。

正是有了我们中国这片和平的东方热土,深陷动乱中的多国文物才得以重拾生机,在此暂作驻足。这些外国文物的来历往事了,能给观众生动诠释其背后的外国文明的源于。在这里,每一件流浪文物都有其独特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值得被永远铭记。

那么,这些曾一度漂泊的宝贵文物,还将历史的长河照亮多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