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缜密或拘束于法度,窒息生机,导致创造力的衰竭,故进之以疏野。疏野者,纾解规矩之繁网,回归人性的纯朴率真和自由洒脱。这里首先要区分一下自然的缜密和人力的缜密,自然的缜密是缜密本身,人力的缜密却往往是对自然缜密的一种模仿和再现,人认识和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人力缜密的有限性。所以自然缜密起来毫不费力,人力的缜密不但很难达到自然的水平,还会出现种种变形。
人们从自然中总结出种种绘画的法度,然而时代转变了,认识深化了,法度却由于人们思想意识上的惯性和惰性,仍在起着强大的作用,甚至于抛弃了自然本身,刻舟求剑的同时却忘了自然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故石涛说“世知有规矩,而不知夫乾旋坤转之义,此天地之缚人于法。”“乾坤旋转”指的便是自然不息的变化,而“天地之缚人于法”却又往往是通过人自身来实现的。
比如清初“四王”中的王时敏便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的,其曾言:“迩来画道衰谮,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四王”表面上谨守宋元等古法,其实只是流于对其种种外形的摹仿,不去亲自探求什么是自然的美,却拘守于前人的规则,当放弃了思考,亦步亦趋于他人,这种摹仿也只是在摹仿一种躯壳,其作品则又等躯壳而下之,背后没有鲜活的精神意识的画只能是死画。知其法,又知其化,方为真知其法,所以他们口称宋元法度却并未真正得到宋元法度。
找到法度并遵守法度可以理解为是人的主体性的一种体现,然而人的另一种主体性却要求冲破这种作茧自缚,“如是者,知有古而不知有我者也。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因为人本身便是自然的一部分,则其率性真实的表达,显然比拘守种种法度更能够达到自然。
率性真实便是疏野,就是作者个性的展现,因为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完全相同,因而才会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书法上人们学习欧阳询和颜真卿等人的法度,但只有得其法度为我所用,才能自作新声,说是自作新声,其实只是对自我的一种真实的表达,所以真则新矣,新则真矣,创新与求真二者是直接相通的。如果止步于别人的法度,那便是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了。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似是而非是艺术的一大特点
「二十四品新解|精神」明通暗尽,妄绝相清,出神入化斯为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