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是其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日咱们国家就发生了两件和粮食有关的大事,先是和俄罗斯签订意向协议,预计在未来12年内向俄罗斯进口7000万吨的谷物和油籽,总价值约为256亿美元,紧接着仅仅一周后,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发布消息称,与中国公司签订了11份框架合同,合同总计值“数十亿美元”。短短10天内,中国和美俄签订了不下300亿美元(约合2195亿人民币)的农产品大单,其背后是怎样的考量呢?且听班长慢慢道来。
人少了不行,但貌似人太多也是问题
首先,最根本的是中国对农产品有极为强烈的需求。粮食、饥饿、土地是牢牢印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词汇,我们拥有世界上第二多的人口(写这句话老觉得别扭),但我们自己种的粮食(年产量6.8亿吨)却仅仅出于“够吃”的范畴,再加上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粮食安全政策,我们各类粮食的储存量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因此每年我国都要从国外进口巨量粮食,用以储存、畜牧业和经济作物农产品生产,因此无论是从美国还是俄罗斯还是其他国家买,从需求端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刚需。
一望无际的美国农场,这样的田地是每个收割机司机的“梦中情田”
其次,美国和俄罗斯粮食质量高、价格低、供应稳定。美国和俄罗斯虽然每年粮食产量没有中国高,但也是位列世界第2和第4位的产粮食大国(年产量分别是5.7亿吨和1.3亿吨)。人家有两点优势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一是人家是真正的地广人稀,人口少粮食需求少,产出的粮食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用来出口;二是人家种地成本远低于中国,是的你没看错,人家种地是远比咱们省钱的,核心就是大面积农场式集中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优势,几个人就能管理几千甚至上万亩农田。
非常典型的河南农村田地3大元素:远处的树,地里的坟头和高高的地垄
种地成本这一点班长尤其印象深刻,中国普通农村农田都是以“亩”为单位,普通农民拥有的数量基本都在1-10亩之间,一辆小麦收割机最大的工作量不是收割小麦,而是频繁的掉头、转弯、算账等等。开个几十米就到了地头,必须掉头继续收割,地中间还时不时有个坟头必须绕过去收割,收完一户才能继续下一户,中间还要涉及算账、丈量等等杂事,对比而言,美国俄罗斯农田都是以公顷计量,田地都是连在一起大型机械可以尽情撒欢,综合人工成本、机械成本、管理成本等等,美俄的大农场产量成本甚至只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其粮食价格当然也就更便宜,大规模统一管理的质量和产量也就更好。
中俄合作不但关系到我国的国防安全、能源安全,还有粮食安全
第三则是国际外交考量了。向俄罗斯进口价值256亿美元的7000万吨谷物和油籽是长期合同,合同日期长达12年,这类长期大额交易,又涉及最敏感的粮食安全,其前提就是两国关系友好稳定,目前中俄关系显然非常符合这一点。而且这是正常的粮食贸易,中国是人口大国,即便是对俄罗斯恨之入骨的西方国家也无法借此说三道四。
而和美国的大豆进口订单周期应该是1-2年,相对而言是短期合同,在中美两国都在寻求缓和紧张关系的方式,此时中国下单数十亿美元进口美国大豆,对我们来说这个钱不给美国就得给巴西(之前我们一直从巴西进口大豆),这笔钱无论给谁都是必须要花的,对美国来说中国的大豆订单是个示好信号,有利于双方接下来慢慢缓和关系。
无论你承不承认,合作发展仍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的事
对俄罗斯和美国的粮食进口大单,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大国韬略,在符合自己国家利益(也就是粮食进口增强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灵活运用资源,以达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这2000多亿必须要花,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其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既进口了大量粮食,又符合中俄深化合作、缓和恢复中美关系的一箭三雕,其实这才是大智慧。
中国离不了美国,所以才要签那么多合同。
大国之间没有真正的硬碰撞,平衡最重要。非要拱火,受伤的都是小弟……关键时刻,小弟都是拿来出卖、放血的。
尽量把美元花出去。
转基因的美国大豆想害人害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