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间的博弈舞台上,小国往往被当作棋子来摆布。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不顾欧洲的坚决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格陵兰岛。这一举动使他成为登上该岛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万斯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视察位于格陵兰岛西北部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该基地作为美国在格陵兰的重要军事设施,承担着导弹预警、防空和太空监视等关键任务。原本计划停留三天,但由于欧洲方面的强烈反对和抗议,行程被迫缩短为仅仅几个小时。然而,万斯的此行并非毫无收获,他还对丹麦施加了压力,并公开提及了中俄的潜在威胁。

副标题:万斯施压丹麦,渲染中俄威胁
在基地视察期间,万斯对丹麦的态度显得尤为强硬,直接指责丹麦对格陵兰岛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在安全领域存在严重缺失。他暗示丹麦在此方面的不作为和不负责任,并进一步将中俄卷入其中,声称美国对北极的安全问题极为关注,如果美国不采取行动,中俄可能会趁机填补空白。万斯还向格陵兰人民发出诱惑,表示如果他们选择站在美国一边,美国将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并强调美国是世界上最尊重他们主权和安全的国家之一。这种言辞虽然并不新鲜,但无疑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和诱惑力。

副标题:特朗普执着格陵兰,背后有深远盘算
万斯的此行实际上是特朗普精心策划的一部分。特朗普一直强调格陵兰岛对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为美国离不开这个战略要地。万斯的言论无疑是为特朗普的立场和战略意图打前锋。那么,特朗普为何如此惦记格陵兰岛呢?除了岛上的丰富矿产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特朗普希望将格陵兰岛打造成美国在北极地区对抗中俄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中国因此被无辜卷入这场争端,成为了美丹博弈的一个话题和筹码。

副标题:特朗普再放豪言,军事手段也在考虑之中
万斯刚离开格陵兰岛,特朗普就在公开场合发表了更为强硬的言论,表示美国一定会得到格陵兰岛,甚至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的可能性。他还证实自己确实参与过讨论吞并格陵兰岛的严肃会议,并对此持积极态度。这一言论立即引起了丹麦的强烈反应和抗议,哥本哈根数百人上街示威,表达对美国觊觎格陵兰岛的强烈不满和愤慨。特朗普的豪言壮语无疑加剧了美丹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对立态势。
副

标题:特朗普盯上格陵兰,背后有两大原因驱使
特朗普为何如此执着于格陵兰岛?这背后有两大主要原因驱使。首先,格陵兰岛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宝藏。据估计,格陵兰岛冰盖下埋藏着全球13%的石油储量和30%的稀土矿藏资源。如果美国能够控制格陵兰岛,其稀土储量将大幅增加,从而减轻对华稀土的依赖程度。然而,稀土加工技术是一个难题,美国目前无法自行解决这一问题,仍需依赖中国的技术和市场。

另一个原因是格陵兰岛的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这个岛屿的面积辽阔,相当于数十个台湾岛之大,但人口稀少,仅有5万多居民。在特朗普看来,格陵兰岛是21世纪的必争之地和战略要冲。美军已在岛上建立军事据点,掌控着北极圈内大部分的卫星监控和通讯网络,并密切监视着俄罗斯的核潜艇活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冰川的融化,北极航道将成为欧亚之间的新通道和贸易枢纽,类似于新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格陵兰岛地处水道要冲和交通枢纽,能够控制多条航道和战略通道,对中俄构成潜在的战略威胁和制约。因此,特朗普执意要拿下格陵兰岛,这背后有着他的深刻战略算计和长远规划。

副标题:特朗普围堵中国,北极航道成为关键棋子
特朗普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和言论,包括觊觎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和加拿大等地,都是为了围堵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航运和“一带一路”战略部署,试图掐住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战略通道。他警告说,中国船只在格陵兰附近海域活动频繁,美国不能坐视不管和放任自流。万斯也表示,美国需要警醒和警惕,不能再忽视中国这些年的扩张行为和战略意图。
为了实施对中国的“贸易绞杀”计划和战略围堵,特朗普提出要加强对全球主要港口的投资和控制力度,并特别关注巴拿马运河等关键水道和战略通道。此外,他们还在一些关键的贸易节点和战略要地部署了隐身战机和攻击核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在与中国进行贸易博弈和战略对抗时,通过扰乱和阻断中国的海外贸易和战略通道来达到其战略目的和利益诉求。特别是北极航道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和重要化,据我国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北极航道每年能够承载3800万吨货物运输量,货值高达1万多亿元人民币之巨,这相当于我国货运需求总量的三成多之高。因此,美国控制格陵兰岛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掌控未来的全球贸易路线和战略通道,特别是中国的海路贸易和战略部署。
特朗普政府的这些举动无疑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程度和不确定性因素。他们试图通过控制关键地区和资源来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势头,并维护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和利益诉求。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精神和原则,也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以及国际秩序和稳定。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崛起中的力量,将坚定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利益以及国际秩序和稳定,同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格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和力量支撑。在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时,中国将保持冷静和克制态度以及战略定力和韧性精神,通过对话和协商等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以及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