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500多年前,在我们这个世界出现了一大批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哲学家和大思想家。他们中有来自东方的老子、孔子、释迦摩尼,和来自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在那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他们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反思的途径,塑造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和价值观念。
而作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他的教导不仅改变了印度次大陆的文化和宗教,而且对整个亚洲和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审核可以通过,佛字用[祈祷]代替)
佛半身像 唐 2005年五台县佛光寺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今天,我们就通过“山西博物院·佛风遗韵”展厅中陈列的部分石雕,来与您聊聊与佛经有关的小故事。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佛经故事。佛经故事是[祈祷]陀为宣传[祈祷]教的教理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可以说,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包含了丰富的教义和哲学思想。
[祈祷]经故事大致分为三个主题:一是[祈祷]传故事,它描绘的是释迦牟尼生平的故事;二是[祈祷]本生故事,它讲述的是释迦摩尼前几世的故事;三是因缘故事,它包括宣扬佛法、[祈祷]迹显灵和[祈祷]迹灵验等故事。
乘象入胎 南涅水石刻 北魏 山西博物院藏
1.乘象入胎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在睡梦中梦见一头六牙白象从天而降,向自己徐徐走来,并且从自己的右胁进入,夫人顿感安乐,因而受孕。这个孩子就是悉达多王子,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
在石刻中,三位菩萨端坐于华盖之下,象背之上。白象身形优雅强壮,象鼻微卷上翘,佛龛两侧有两棵枝叶茂盛的棕榈树。
[祈祷]传故事进入汉地后,与汉文化相结合,产生了有趣的变化。由菩萨化成白象投胎变成了菩萨乘坐白象投胎,故事描述也由“白象入胎”变成了“乘象入胎”。这是[祈祷]经对释迦牟尼出生的一种神化。
白马吻足 北魏南涅水石刻
2.白马吻足 这件石刻讲述的是,[祈祷]还是太子时,看到人世间的诸多疾苦,于是冲破宫廷束缚,驾骑爱马“犍陟”逾城来到苦行林中。林中静谧,让他心生欢喜,所以他决定在此修行。
于是他下马之后,让仆从和白马返回皇宫。白马听后,屈膝跪地亲吻佛足,依依惜别不舍离去。
在石刻中,释迦太子着菩萨装作思惟状。一匹前腿双双跪地的马,以其嘴靠近太子踏地之脚面上。旁边的两株参天大树,与树下雕有起伏的山峦,表示太子所处的地方为“苦行林中”。
二佛并坐 南涅水石刻 北魏 山西博物院藏
3.二佛并座 说的是,释迦在讲述《法华经》时,地下突然涌现出一座多宝塔。多宝古佛在宝塔中称赞释迦讲法讲得很好,并且分出半座让释迦共同说法。
龛中释迦[祈祷]、多宝[祈祷]结跏趺悬裳而坐,释迦[祈祷]施禅定印,多宝[祈祷]作说法手式,二佛宝相庄严。石匠将两位至高无上的佛在一起讲法的情景,展现于众人眼前。
在[祈祷]教艺术中“二[祈祷]并坐”的图像广泛流传。尤其是在北魏孝文帝和冯太后共同执政时期,佛教中“二[祈祷]并坐”概念被用来象征他们的共同统治。
佛祖涅槃 南涅水石刻 北魏 山西博物院藏
4.佛祖涅槃 释迦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向弟子们宣示了自己即将入涅槃的消息,并在娑罗双树下完成了最后的教诲。他最终在拘尸那迦离世,火化后的舍利被摩揭陀国王阿闍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带回建塔供养。
石刻中,由娑罗双树作为佛龛的外围,佛陀北首,右侧累足而卧,安详入灭,佛陀身后有五位弟子。石刻画面虽然简单粗糙,但是还原了佛祖入灭时的悲恸场景。
陈哲碑 东魏天平元年 山西博物院藏
5.猕猴献蜜 有一天,[祈祷]持钵入村落乞食。这时有一只猕猴,看见树上有蜂蜜可供养,就跑来取佛钵。阿难制止,[祈祷]却说“不要阻止它,这猴儿没恶意”。于是猴子高兴地取蜜献佛。
但[祈祷]并没立即接受,因为蜜里有蜂虫,可是猕猴不解佛意,于是[祈祷]让猕猴把钵拿到河畔洗涤,再奉与[祈祷]。
之后,[祈祷]欣然纳受,猕猴非常感谢,却兴奋过度不慎坠落谿谷而丧命。依此功德,猕猴轮回转世生而为人,出家修成罗汉果位!
白石雕释迦立像 唐 五台山佛光寺征集 山西博物院藏
6.拈花一笑 有一次,大梵天王率众人前往灵鹫山,请[祈祷]说法使众生获得佛法奥妙。为表诚意,大梵天王还向[祈祷]敬献了一朵金色波罗花。[祈祷]应允说法,却一言不发,只是拿着波罗花朝众生望去。
当众生面面相觑时,唯有[祈祷]的大弟子迦叶妙悟其意,微笑示佛。于是,[祈祷]将花交给迦叶,并将微妙法门,不立文字,以心印心之法传授给他。
白石阿难立像 唐 五台山佛光寺征集 山西博物院藏
7.为爱化桥 [祈祷]的堂弟阿难在修行中,爱上一位女子。他痛苦的向[祈祷]倾诉自己的烦恼。说他愿化身石桥,受500年风吹、日晒、雨打,只求这位女子从石桥经过。
[祈祷]听后却说了一句话:“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能与风雨厮守。”阿难听后,决定斩断尘缘,超脱世俗的束缚。
之后,他在修行途中遇到湍急河流,为了让更多修行者通过,他化身石桥,默默地承受着行人的踩踏和风雨的侵蚀。最终,阿难的修行得到了[祈祷]的认可,他成功地斩断了尘缘,修得了正果。
菩萨像屏 北宋 山西博物院藏
8.观音显灵 宋朝有一位出家人名叫释道冏,因其师父患病,于是他和师兄弟前往霍山为其师父采药。这种药材长在一处阴暗潮湿的洞穴内,且有一条深不见底的暗河将其围绕。
道冏为了尽快给师傅采药救命,所以他率先用一根丢弃在河岸边的横木过了河。可是,师兄弟们却以此法过河全部溺死。面对这样的场面,道冏心里又悲又怕,可就在此时,他手里的火炬也被湿气打灭。
道冏心中十分恐惧,情急之下他突然想到了师父常常让他们诵读的《普门品》。于是,他便在心中默诵起来,同时还在心中想着观音菩萨的相貌,并且虔诚求救。
就在这时,道冏忽然看见一个很小的光亮,如萤火一般,但顷刻之间,光明遍照,满穴通亮,道冏跟随着这道光,才得以走出这个可怕的洞穴。
总结:石雕上的佛经故事,不仅形象生动、富有哲理,而且还传递着关于修行、慈悲、智慧等方面的教诲。从佛教造像的佛经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坚持信仰、追求真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宽容的态度。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