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是不随人的意志的改变而改变,有时候我们觉得能改变历史,其实那只是我们顺应历史的潮流罢了。不管你权力有多大,只要你不遵从历史的规律,那么历史会用一种貌似黑色幽默跟你开个玩笑!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位强悍的皇帝,他的个性非常强势。同时,他也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皇帝,也是一位多疑的主。即使朱元璋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皇,历史照样跟他开个玩笑。
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所以只有把所有的权力归他一个掌管,他才放心。于是,他就产生了一个计划,除掉相权。为了除掉这个相权,他费尽心思的谋划胡惟庸大案。他的逻辑很清晰了想除掉相权必须撤掉丞相这个职位,想要撤掉丞相必须证明坐丞相的人问题。所以,就算刘伯温说胡惟庸不是丞相的料,朱元璋还是坚持让胡惟庸当上丞相,目的就是让他犯错。
果然,胡惟庸做七年的丞相,为了排除异己,不断的打击别人,同时笼络朝廷众臣。胡惟庸以为自己是万无一失,然而在朱元璋眼里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之所以不动手是因为时机还没到。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了胡惟庸,并诛杀了胡惟庸九族,同时将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大明的开国功臣很多人都命葬其中。胡惟庸后,朱元璋立即废除丞相制度,从此皇权得到空前专制。然而,历史跟朱元璋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在朱元璋的后代丞相这个职位又重新出现,而且这次的出现权力比以前更大,有时候还超过皇权,它叫内阁首辅。它的代表人物是张居正。要是朱元璋地下有知肯定苦笑不得。
我们再看看历史跟朱元璋开的第二玩笑。别看朱元璋是个农民出生,但是在自己后天的努力下自己了解历史,他明白太监权力过大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就连汉唐那样的盛世也不例外。所以,在《明训》中规定太监不得干预政事,干预者斩!并且还在宫门立了一块铁块,上面写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然而,事与愿违。到了朱棣这一代,这条规定基本上形如虚设,因为朱棣一手创办的东厂这种特务机构全都是太监掌管,而且这种权力凌驾于外臣之上。到了明英宗这时期,有个太监更嚣张,直接把明太祖立下的铁牌给撤走了,太监从此更加猖狂。
自从王振把铁牌摘下来后,明朝出现了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众多臭名远播的太监。纵观明朝历史,每当朝局动乱,肯定是有太监在搅局。这是历史跟朱元璋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要是朱元璋九泉下知道这些情况,恨不得给那些不孝子孙每人踹一脚方能解恨!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写以上两个故事。
因此,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手握皇权的那个人不励精图治的话,那么皇权越大祸害百姓的越大。而朱元璋不明白历史的本质,他只是单纯的认为,只要自己制定最完美最完善的制度,自己的江山就可以稳如泰山。然而,每个制度都是有期限的,超过有效期就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制约发展,甚至被历史淘汰出局的可能。只有与时俱进,符合历史潮流,不断完善,这才是真正好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