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是书法大繁荣的时期,它既是楷书的巅峰时期,同时也是草书的巅峰时期。草书艺术从汉代的章草、魏晋的小草发展为唐代的大草,而张旭的狂草则把大草的艺术性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草书的质的飞跃,同时也使得唐代的草书矗立于书坛历史的巅峰。
张旭的草书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笔法精到、草法准确;二是在风格上突破了魏晋以来小草在用笔、结体、章法、气韵方面的局限。魏晋小草书犹如小家碧玉、细腻严谨,而张旭的狂草则如同叱咤风云的王者,大开大合、酣畅淋漓。如果说小草的优秀之处尚处在技法层面,而狂草则完全不受技法的约束,使草书更利于书家表达自身的精神境界。
而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性,张旭草书的真迹很少,例如他的《晚复帖》,虽然非常精彩,但是我们仅能从后世的碑拓中略窥一二。因为这件碑拓的内容也已经残破不全了,仅留下短短数语。然而,正是这短短数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圣高超的书法功力!
学习草书,不是像学习楷书一样学习它一笔一画的准确性,而是要在反复的临摹中掌握其气韵及书写的方法,从而能够使自己在创作时得心应手。所以我们虽然仅能看到其作品中的只言片语,但是只要反复揣摩,也能悟得草圣的书法精髓,掌握草书的书写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