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曹妃甸第一中学召开了新学期教学质量推进会。会上,郑军辉、王跃辉和谷宏伟等六位班主任从不同角度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等进行了经验分享。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为全校乃至全区的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老师们的经验分享——
以爱育心 共筑成长基石
高三6班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经验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是热爱学生,严而有爱。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坚守严而有爱的原则。一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制定明确的班规,让学生清晰地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一方面,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无论是学习上的瓶颈还是生活中的烦恼,我都会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支持。我会耐心地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在温暖与严格并存的班级氛围中奋力前行。
二是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在班级管理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班级的荣誉与自己息息相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利用主题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运动会、拔河比赛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些方式,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使班级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暖的集体。
三是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尖子生,注重挖掘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对于中等生,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困生,我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我会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我既关注尖子生和学困生,也不忽视中等生,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四是加强沟通,家校合作。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格外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我会及时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我也积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通过与家长的深入交流,掌握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共同探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家长有需要,我都会耐心地与他们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通过这些努力,学校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铺垫。
五是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我定期利用班会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分析自我、认识自我,学会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同时,我也在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看到某个学生情绪低落时,会主动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困扰,帮其排忧解难。利用班会课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不是决定一生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班主任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爱去浇灌,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凝心聚力育桃李 精诚协作谱华章
高三8班
上学期,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这既是学校科学统筹的结果,也是各学科教师精诚合作的结晶,同时也离不开每一位努力拼搏的学生。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汇报我们的具体做法,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是打造精诚合作的教师团队,以集体智慧激活学生内驱力。我们始终坚信:教育从来不是单兵作战的独角戏。我们充分利用每天大课间的师生交流活动,所有的任课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学情,孜孜不倦,耐心指导,将所有教学智慧都转化为面向每一位学生的独一无二的精神食粮。在临界生转化中,我们实行学科导师制,由各学科老师牵头,根据学生自主需要,结合自己的薄弱学科,自由结对,以三至五人不等,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辅导,教师督促点拨,从而提高自学效率。
二是打造竞争合作的班级生态,让竞争良性成长。我们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兄弟班级共同成长。8班在何川老师的带领下,班风严谨,学风浓厚。班级在相互的竞争中互相激励,共同促进,互相学习,当学生懂得为对手的进步鼓掌时,当我们能在竞争中保持教学定力时,这场奔向高考的马拉松便不再是压抑和残酷的战场,而成为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在超越与被超越的循环中,让学生学会敬畏对手,更懂得成就彼此。
三是创新小组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学校小组教学的顶层设计,我们将班级划分为11个异质化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包含有不同学科特长的领头人和学科薄弱者,通过先进带动后进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为了使小组教学不沦为形式,我们对问题的选择,问题的组织,讨论的时限,展示的小组、人员,以及评价总结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避免随意性。
四是践行陪伴式育人理念,用行动诠释教育初心。作为班主任,我始终铭记:最好的管理是示范,最好的教育是感染。我基本每天早晨在6:30左右进班督促早读,中午放学后检查自习情况,晚自习后坚持督促夜读,这些看似琐碎的坚持,渐渐转化为班级特有的秩序感。当看到学生在作文随笔里写道“老师,我不爱煽情,但我要说,您是一位良师”时,我更加确信:教育的美好,就藏在这些用心灵浇灌心灵的日常里。
最后,我想说,教育是潜移默化,是春风化雨,既需要精确的指导督促,更需要静待花开的智慧与耐心。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攻坚战,我们将继续以团队为犁,以爱心为种,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让我们永葆教育初心,携手共赴山海。
激发潜能 形成合力 培养优生
高二6班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种子,而尖子生的培养更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亮点。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刘天佑、孙绍博两位同学分别取得了唐山市24名和100名的好成绩。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背后是班级精心的培养和多方的努力。
二是因材施教,激发潜能。刘天佑同学已经连续几次考试都位于全校第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没得说。我们团队的老师就经常在智学网上帮他找到唐山市其他学校的高手的成绩,和他进行分析,从各科上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鼓励他和唐山市的前几名进行竞争。对于孙绍博同学,这孩子情绪不够稳定,思想不够成熟,老师们对他经常在心理上多些关心,生活上对他照顾有加,班级工作也对他足够信任,多多锻炼他的自理能力。孩子最近心态非常稳定,也积极努力,所以这次能够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
三是教学团队的精诚合作。这两位同学的成功离不开整个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各科老师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交流分享,设计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案,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老师们还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并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孩子与家庭之间的氛围变得平和健康。
四是学习小组的力量。刘天佑跟孙绍博是我们班级的卓越小组的成员,由于老师们看中了孙绍博同学的潜力,我们共同商讨后安排刘天佑跟孙绍博同桌。孙绍博从刘天佑那里学到了踏实努力、勤奋刻苦的精神,刘天佑也从孙绍博身上学到了一些思想和理念,彼此互相促进,推进他们健康地成长。让两位优秀的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强强联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尖子生培养的有效方法,争取让更多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实现自身的梦想。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因材施教,顺势而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为尖子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助力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文章来源: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