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期的苏州老城,古老的水门破损严重,码头的广告有点吓人

醉薇聊历史 2023-03-31 14:01:00

姑苏老城的前身是伍子胥主持修建的阖闾大城, 虽然历经了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依旧保持着其独有的古老风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对苏州之秀美的认知,已经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下面,就请大家和小编一起领略一百多年前姑苏老城的旧时模样。

苏州城外

苏州地处江南之地,城墙修建的也不似北方的那样高大雄伟,坚实中带着秀气。城墙之外是宽阔的护城河上,画面中的两名女子正在奋力的摇着船橹,一条吐着滚滚浓烟的蒸汽小火轮从她们身边快速驶过,让人感慨机械动力和纯人力的天壤之别。

苏州水门

苏州境内河网纵横,水系发达。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修建阖闾大城之时,便注重对水的利用,辟有水、陆城门各八座,亦奠定了后世姑苏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城市格局。

葑门

葑门位于苏州城东,相门之南。初名封门。图中可见水门之旁高大的城门楼。城楼下一排平房,刷着白灰的墙面因风吹雨打变得斑驳陆离,非常有年代感。一艘小船停泊在水门的木栅栏前,船上坐着两名男子。城楼上似乎有人居住,顶楼的窗外挂着晾晒的衣服。

葑门前的景象

高大的拱门,墙壁上爬满了青苔和绿色植物,一眼看到的古老,每一块城砖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一叶扁舟系在水门前的岗亭前,水门一侧,一名穿着制服的警察正在执勤站岗。

另一座水门

旧时苏州有金门、阊门、平门、齐门、胥门、盘门、葑门和蒌门八座水城门,有些城门因年久失修,已经破损严重,就像图中的这一座,窗棂缺失,女墙也有损毁。水门洞可以通行一些中型的帆船,不过需要提前放倒桅杆。

吴门桥

苏州古称“吴”,图中这座位于古城西南盘门外的石桥便被称为“吴门桥”。该桥始建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初名新桥。图中的吴门桥重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是苏州最高的单孔石拱古桥,往来木船不落帆便可从下面通过。

城内水道

苏州城内的主要水道,沿河两岸的民居旁停泊着乌篷船,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石台阶伸入河中,方便洗涤和上下船只。在图片的上部,可见一座平桥横跨在河上。

苏州河影

摄影师在这片水域留下的第二张照片,平梁桥完整地出现在画面中,隐约可以看到过桥人的身影。桥下不远是一家酒坊, 一名男子摇着船橹,悠闲地航行在城中的水道上。想来这一段水路应该是飘着酒香的。

运河之上

宽阔的河道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木船,有的是装满了货物的运输船,有的是带着船棚、船尾处摆着藤椅的游船。在一户人家的墙壁上,写有“李添友铜铺”的字样。

运河岸边

一名苏州女子站在伸向河边的石台阶上,弯着腰淘洗大米,两只鸭子在附近游弋,期望着能捡到一些漏出的米粒。运河两岸古木苍苍,造型各异,古意盎然。

木材场

运河的一个拐弯处,河岸边的木材场门前竖着高大的木料。近河岸的水面上漂浮着成捆的竹子,准备放排水运。运河中间,有一条货船和一条游船鱼贯而行。货船上载满河沙,吃水线很低。

古石桥上

运河上的古石桥,桥面用巨大的石条铺成,边缘雕刻有精美的花纹。这种平梁石桥造型简洁、古朴而坚固,非常实用。

小桥流水

小桥、木船、流水、人家, 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画。根据清末的《苏城全图》标绘统计,当时苏州城内共有大小桥梁三百一十一座。可谓是“城因桥而多姿,桥因水而灵动。”两者相得益彰,江南韵味无穷。

摆渡码头

一艘靠岸的摆渡船, 两名轿夫站在船头准备上岸,码头的墙壁上刷着醒目的“人造自来血”的广告,看着有些惊悚,其实只是当时上海五洲大药房发售的一种益气补血的中药。这种补药曾在清末民初盛行一时,并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中获得银奖。

吴淞江口

吴淞江岸的一处码头,开阔的江面上停泊着造型各异的大小船只,桅杆如林,见证者当年水上运输之兴旺。江边是一条临街大街,街边的店铺多为两层木楼 。

更多姑苏老照片,请点击下方的《江苏苏州老照片合集》!
0 阅读:2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