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濛濛评娱乐 2025-03-27 11:36:37

文、编辑:安德烈的笔记

说到核战,很多人可能觉得这话题太遥远,甚至有点“杞人忧天”。

但你知道吗?如果有一天真的拉响核警报,留给普通人的自救时间可能只有短短20分钟。

这可不是电影里的夸张设定,而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生存窗口。

为什么时间会这么紧迫呢,我们又该如何躲避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升文章可读性,部分情节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为什么时间这么紧张?·】——»

核弹的飞行速度可不是开玩笑的,现在大国手里握着的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的速度能飙到每秒7公里以上,比普通客机快了将近30倍,几乎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只要两分钟”的节奏。

你想想,这么快的速度,别说拦截了,光是探测到它都需要分秒必争。

所以一旦导弹升空,预警系统能争取到的时间本来就不多。

虽然各国都有雷达和卫星组成的监测网,但发现导弹后还得经历“确认目标—评估威胁—发布警报”这一连串步骤。

比方说,雷达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军方得先判断这是不是误报,再确认导弹的轨迹是否真的朝自己国家飞来。

这一套流程下来,可能已经耗掉了5到10分钟。

等政府拉响警报传到老百姓耳朵里,剩下的时间可不就只剩下20分钟甚至更短了吗?

再说了,现在的核武器早就不是二战时期“小男孩”那个级别了,动辄几百万吨TNT当量,一颗就能让整个大城市瞬间蒸发。

爆炸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和高温火球,能在几秒钟内横扫方圆几公里。

举个直观的例子:广岛那颗1.5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爆炸中心温度超过3000度,直接把人汽化成影子;而现代核弹的威力是它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种情况下,别说20分钟,哪怕晚躲进掩体一分钟,都可能被热浪或冲击波要了命。

不过,20分钟虽然短,但也不是完全来不及行动。

«——【·如何躲避·】——»

真正的生存专家都知道,核爆的20分钟预警绝不是临时抱佛脚的时间。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恰好位于战略要地,平时就该对周围环境多留个心眼。

核武器的杀伤力主要集中在冲击波、热辐射与放射性尘埃上。

普通建筑根本扛不住,但地下掩体能有效削弱这三重威胁。

比如,防空洞、地铁站、地下车库,这些都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在家里准备一个“核应急包”,里面装上三件套:防辐射面罩(可用湿毛巾替代)、高热量压缩饼干(至少够吃三天)、便携式净水器。

别小看这些东西,广岛幸存者的调查报告显示,随身携带防护装备的人存活率比徒手者高12倍。

更重要的是,全家要提前演练逃生路线,确保老人小孩都能在黑暗中找到最近的人防工程。

特别提醒有车一族:千万别在警报响起时开车逃跑。

核爆产生的电磁脉冲会瞬间瘫痪交通系统,2011年福岛核事故时,东京高速路因恐慌引发的连环车祸,反而让更多人暴露在辐射中。

记住,四条腿永远跑不过冲击波,地下掩体才是最可靠的庇护所。

如果附近没有地铁之类可以躲避的地下建筑,只能在家里生存的人呢?

如果身处室内,优先选择卫生间或储物间等承重墙密集的区域。

躲在浴缸里,用棉被裹住全身,能有效抵御玻璃碎片和建筑残骸。

但要注意避开窗户和大型家具,1945年广岛原爆时,很多人不是被直接炸死,而是被倒塌的书架活活压死。

而且在核爆来袭的时候,千万别好奇张望,立即采取“卧倒-遮挡-憋气”三连动作:背向爆心迅速卧倒,双手交叉垫在胸前,脸埋进臂弯里,紧闭双眼和嘴巴,腹部微收暂停呼吸。

这个姿势能减少70%的光辐射灼伤,同时保护耳膜不被冲击波震碎。

如果正好在户外的话,我们可以寻找利用一切可遮蔽的地形,土丘背面、桥洞下方、甚至花坛矮墙都能救命。

背对爆炸方向卧倒,双手交叉垫在胸前,脸埋进胳膊,闭眼闭嘴,憋气15-20秒——这能减少高温和冲击波对呼吸道的伤害。

躲过第一波爆炸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核辐射尘埃会随风飘散,沾到皮肤或吸进肺里都可能致命。

这时候千万别乱跑,尽量待在封闭空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上长袖长裤,扎紧领口、袖口和裤脚,减少皮肤暴露。

如果身边有雨衣、塑料布,赶紧裹上,这玩意儿防辐射效果比普通衣服强多了。

要是躲在地铁站或防空洞里,尽量别出去,等官方通知辐射水平下降后再行动。

记住,核爆后的头48小时辐射最强,熬过这段时间生存几率会大大提升。

食物和水源也要特别注意。

核爆后,暴露在外的食物和水可能被污染,千万别直接吃喝。

尽量找密封包装的食品,罐头、瓶装水最安全。

如果只有自来水,可以用土壤过滤或者煮沸(但煮沸不能去除放射性物质,只能杀菌)。

实在没得选,优先喝地下水或深井水,这些水源被污染的风险较低。

另外,千万别碰爆炸区的动植物,它们可能吸收了过量辐射,吃了等于慢性自杀。

通讯恢复后,密切关注政府发布的沾染地图,避开高辐射区域。

如果必须撤离,选择夜间行动,穿戴严实的防护服,携带辐射检测仪和指南针。

记住,核爆中心30公里内的区域,至少五年内不适合人类居住。

最后说句实在话,谁都不希望真用上这些知识。

但就像家里备灭火器一样,了解核爆逃生技巧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平时可以留意一下附近的地铁站、银行和防空洞位置,关键时刻这几分钟的准备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当然,更希望各国领导人能理智克制,让核武器永远停留在威慑阶段,毕竟一旦开打,没有赢家,只有全人类的悲剧。

0 阅读:44

濛濛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