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遗珠,李峤《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唐诗咱们一起读

秦隋志汉唐宣 2023-07-24 19:26:44

读万首唐诗,拾千颗遗珠。赏读律绝之美,感悟大唐人生。这里是“唐诗咱们一起读”系列,笔者近来有些时间,可以读一些唐诗,很多诗笔者也是第一次读,希望能把一些不知名,但散发着迷人文采的唐诗遗珠拾起来,和大家一起欣赏,本篇我们选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

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

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

笔者之前只知道李峤的一首诗《风》,认为和虞世南、王勃的《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咏风》同为写得最好的三首咏风诗。但在读了李峤的其它作品后,很是吃惊,李峤的诗受限于朝中重臣的身份和繁忙的政务,整体上华丽严谨,多有匆忙收尾之感,朝堂文章的特征较为突出,但是其落笔成文,引经据典,对偶音律,都显示出诗中大手笔的能力。笔者认为,如果李峤写诗时的束缚少一些,时间充裕一些,诗上的成就将接近“初唐四杰”。

先来看诗的内容,汉朝的皇帝为了安抚边境称臣的匈奴,戎是边境的游牧民族,将劝诫、安抚的如丝般言语和诏命写在绸帛上,命使者乘坐锦缎装饰的车上带去。又将终日摆弄织机的公主,远嫁给织皮做衣的游牧民族的首领。

李峤是又一名宰相诗人,自幼文采出众,当时文人将李峤与苏味道共推为“苏李”,文章等名闻天下。身居高位,自然知道那些能写,那些不能写,前四句便借汉朝和亲匈奴,指代大唐与吐蕃和亲,但“弄机”与“织皮”的强烈反差,还是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强烈的不平,据记载因为金城公主年幼,唐中宗李显颇为不忍,大臣们自然也有情绪,但却不能直接表达。

后世对李峤的评价,诗作上贬义居多,忠君上评价更低,以其趋炎附势,不能犯言直谏。但从李峤的一些诗中,能读出他的不平和无奈,李峤年轻时深入险地,招降叛军;年近五旬更是不惧酷吏,为狄仁杰等大臣上疏辩解,以至被武则天贬官;狄仁杰和张悦等大唐名相有的对其评价很高,有的在李峤被追罪时为其说话,李峤的诗中也有送别张悦等的,与众多名臣、名相相交,其人品也差不到哪里。至于年老后依附皇帝和宠臣,也很正常,李峤虽为宰相,但大唐朝宰相级官员同时有十几人,甚至更多,他并非首宰。

后四句的意思是,幽怨的曲子传到关山的明月,大唐公主的盛世妆容消散于去往吐蕃道路上的尘埃之中。可叹那华美的李子树,空自对着小小榆树的春天。

这四句属于思想的展开,表达了李峤对于以公主和亲的一丝不满和对年幼公主远嫁边关之外,终身不得回到家乡的深深同情。

李峤身为宰相,安守清贫,曾梦见神仙送给他双笔,终成文人翘楚。他的咏物诗、送别诗和宫廷诗写的都很好,后面将选析更多作品。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

3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