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和杜审言的一首诗,但从内容上看,很明显有模仿另一位宰相诗人马周《凌朝浮江旅思》的痕迹,详见《唐诗,咱们一起读,马周《凌朝浮江旅思》》,二人同样身居高位,而且都以写文章见长,有所借鉴再平常不过,本篇我们选析这首《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这首诗写在一夜大雨之后,宽阔的江面打开了持续一宿的雨帘,远行的船顺着春天的流水而下,带有“征”字的词语,在唐诗中大多指远行,如“征鞍”、“征禽”、“征鸿”。清晨的云雾卷起,晴朗天气中,青山出现在面前,这句中的“卷”很形象,有打开卷帘,露出真容的意思,江风变得恬淡,昨夜因为大雨而汹涌的浪已经收起。这四句描绘了雨过天晴,山川明晰,旅行的人已经起程的情景,细腻清新,抑扬顿挫。
岸上花朵开放,使江水和树木都显得鲜明,水中的鸟儿在江中的沙洲上不断飞起、落下,来回穿梭。这两句呼应严谨、自然,“岸花”扣“春流”,“川鸟“,”沙洲”紧扣大江,文章写得非常好的人,主旨、线索、细节必然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马周、李峤都是这种类型的诗人。
我心有牵挂的眺望远处,伤感的思绪随着目光传到千里之地,江上渔夫、船夫的劳作歌声牵动了我的各种愁绪。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李峤的诗,结尾往往显得仓促、俗套,内心表达不充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就是如此,能感觉到诗人的愁绪、留恋,却因为官位等因素,限制了想法的表达,而且直接引用了马周《凌朝浮江旅思》最后两句,仅略作修改。
如前所述,受常写文章影响,李峤的这首诗又是对仗工整,初唐的诗,整齐对偶,押韵渐成气候,题材较广,却仍有较多束缚。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