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喜事临门是人生四大乐事,可合肥姑娘小琳的婚事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事儿得从去年秋天说起,当时这个中科大硕士毕业、在建行安徽分行干了五年的姑娘,正欢天喜地筹备婚礼。谁承想,原本该收红包的喜事,竟演变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2023年11月的合肥街头,梧桐叶还没落尽,小琳却在连续三天被领导叫去谈话十多次后,选择在26岁的花样年华永远离开。她母亲抹着眼泪说,闺女出事前20分钟,那位陈姓领导的电话还追到父亲手机上,就像催命符似的。可单位调查结果却显示"领导没问题",这话听着让人心寒,就像老话说的"衙门里的秤,永远称不出老百姓的苦"。
要说这姑娘可不简单,2018年从伦敦城市大学捧着金文凭回国,又在中科大镀了层硕士金,妥妥的别人家孩子。可谁曾想,在银行这金饭碗里,高学历倒成了烫手山芋。家属递状子要28万赔偿,法院判的倒是正好这个数,只不过盖了个人道主义的戳——这账算得比ATM机还精准,可人命能用计算器按出来吗?
这边厢家属红着眼圈要说法,那边厢领导振振有词:"两天半才谈十多次,每次最长不过二十分钟。"这话听着耳熟,像极了小时候老师罚站时说的"就站了十分钟"。可职场PUA这玩意,哪能用计时器衡量?就像腌咸菜,时间短照样能入味。
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现在的年轻人连扁舟都买不起。小琳的遭遇撕开了职场光鲜外表下的暗疮:当加班文化撞上婚育压力,当职场霸凌披着管理外衣,多少打工人正在经历"白天笑脸迎客户,晚上眼泪泡外卖"的双面人生?
生命不该是职场车轮下的尘埃,制度不该是冷冰冰的挡箭牌,人文关怀更不该是判决书上的装饰品。这个案子像面照妖镜,照出了某些企业"讲情怀时谈奉献,出事了讲流程"的虚伪面孔。当高材生的陨落只值28万抚慰金,我们是不是该问问:今天对小琳的冷漠,会不会是明天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都说银行最会算账,可这笔人命账,真的算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