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出自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写下这首诗时,正处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时期,他虽心怀收复中原的壮志,却被投闲置散,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愤懑。在临安的客舍中,一场春雨过后,天空初晴。他铺开短小的纸张,随意地斜行书写着草书,又在晴朗的窗边,煮水沏茶,欣赏着茶汤中泛起的细腻乳花,悠闲地品味着茶香。表面上看,这是一幅悠然自得、闲适惬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然而,结合陆游的生平经历,这种闲适背后却隐藏着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他本应驰骋疆场,为国家效力,却只能在这一方小天地里,以写字、品茶来消磨时光。这种反差更凸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使诗句在平和的表象下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 2 】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出自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词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在这首词中,他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桐树的花朵尽情绽放,烂漫多姿,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突然,一阵稀疏的细雨飘落,仿佛给整个世界洗了个澡,使得清明时节的郊外更加清新宜人。“拆桐花烂漫” 生动地写出了桐花盛开的繁茂和艳丽,“乍疏雨、洗清明” 则通过描写细雨,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净的氛围。柳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生机与活力,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两句词也为整首词奠定了欢快、明朗的基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 3 】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出自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恢复中原,但却屡遭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当他路过东流村时,看到野外的棠花纷纷飘落,不禁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清明时节又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野棠花的飘落,象征着春天的消逝,也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易逝。辛弃疾借景抒情,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融入到这一自然景象中。“又匆匆过了” 几个字,更是突出了时光的飞逝,让人感受到一种紧迫感。他的人生就如同这匆匆流逝的时光,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实现。这句词既表达了他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不再的惋惜,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 4 】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出自孙昌胤《清明》。在清明时节,已经到了暮春时分,孙昌胤满怀惆怅地遥望着北山边。“怅望” 一词,直接而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情绪,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心境。而 “北山陲” 则点明了他眺望的方向,为下文的情感抒发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在暮春的清明时节,万物由盛转衰,这种自然的变化很容易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孙昌胤站在北山边,望着远处的景色,心中或许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许想到了世事的变迁。这句诗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忧伤、惆怅的基调,也为后文进一步抒发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 5 】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出自张继《闾门即事》。在古代,清明有禁火寒食的习俗,寒食过后,人们重新生火做饭,这新烟便是生活重新开始的象征。诗人通过对这一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在清明时节的宁静与生机。几处新烟袅袅升起,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句诗也从侧面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让读者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张继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的乡村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