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岁月——走进成都军区

杨弘观察过去 2025-01-18 12:19: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于1955年根据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组建而成,由贺炳炎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委。历经几度调整改革后,军区担负主管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不含阿里地区)和重庆等三省一自治区一直辖市的军事事务。

成都军区由四川军区为基础改编组建,并兼四川省军区,下辖西康(今分属四川、西藏)军区和四川省各军分区及公安等部队。1956年后,由沈阳、北京、南京、济南军区等组建的5个预备役训练师相继调入成都军区。1958年后第54军驻防四川重庆属成都军区建制,期间军区也相继组建炮兵、工兵、军政院校等部队、单位,从此成都军区下辖部队力量得到大大加强。

从1955年起,成都军区部队在康定、茂县、凉山、西昌等地区实施平叛作战,历经大小战斗万余次,克服种种困难,付出极大伤亡,最终赢得平叛作战的伟大胜利。1959年至1961年,军区部队又参加西藏平叛作战,为全面平息西藏武装叛乱、彻底解放西藏,作出了重大贡献。1962年10月,成都军区所属第54军由军长丁盛等首长组成指挥所,率领第130师等部队,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在中印边境东段瓦弄地区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并取得胜利。

1967年后原属沈阳军区的第50军(除150师保留沈阳,于同年重新组建新的第150师补齐建制)进驻四川归入成都军区,1968年9月原昆明军区第13军调入成都军区,第54军划归昆明军区,同年12月西藏军区改为省级军区划入成都军区。进入‬70年代‬后‬,成都‬军区加快部队军用人才建设的脚步,先后组建了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成都陆军学校的前身)、军区军医学校等人才培养单位。

1979年2月,军区所属第13、50军及部分保障部(分)队奉命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此战,第13军隶属西线攻击集团,在河口方向作战,谷柳、柑塘歼灭战皆为该军手笔,此战共计歼敌八千余人(毙敌6175人,伤敌1441人,俘敌459人),有5个单位和7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第50军148师由广州军区前指直接指挥在东线板烂方向作战,149师配属西线13军在沙巴地区作战,150师配属东线41军在高平北部地区作战,军部则与20军军长张福钰指挥20军第58师作战,此战共有2个单位和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1985年,在经历一场色彩浓厚的“成昆之变”后,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合并,整编为新的成都军区,此时军区以前各军为基干组建了第13、14集团军。

第13集团军:198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第50军等部改编而成,下辖第37师,第38师(1996年后改武警部队机动师)以及原50军第149师,编入坦克旅(1998年改装甲旅)、炮兵旅(148师师部、148师炮兵团火箭炮营和13、50军炮兵团等部)、高炮旅等部队,原第39师撤销。第13集团军是1989年之后,唯一一个有师级以上作战调动的甲类集团军,也是1995年以后唯一一个有多次参与实际作战任务的军级作战单位,是解放军快速反应部队之一,是全军中最擅长山地、高原、热带丛林作战的甲类集团军,有“山中猛虎”之美誉。

第14集团军:198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第11军等部改编而成,下辖第40师、第41师(96年后改武警部队机动师)、第42师(1992年撤销)以及原第11军第31、32师(1998年后32师与云南预备役师合并),编入炮兵第4师、坦克旅和高炮旅(1998年后改装甲旅)等部队。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平时的演练,该军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有“丛林猛虎”之美誉。

成都军区还有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成都军区空军。其最早可以上溯到1950年1月在重庆成立的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西南军区组建最早的飞行部队是1950年4月在四川新津机场组建的以担负支援第18军、第14军进军康藏的空运空投任务的空运队。同年9月为加强支援地面部队进军西藏该处扩编为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由傅传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司令员,余非(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政委,夏屏西任政治部主任,欧阳挺任参谋长,同年11月组建高空运输团,1951年4月西南军区空军第13师组建。随后成空部队历经数次改革调整,部队也不断发展壮大,在协助地面部队执行任务、地区物资空投、抢险救灾等各个方面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军区紧急出动4万8千名官兵和5万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抢险救灾,并统一指挥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的13万解放军、武警部队和5万多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救灾和灾后重建,创造和践行了抗震救灾精神!

2016年2月,大军区体制终结,战区制正式启动,成都军区裁撤。

成都军区“精神谱”:定格的是辉煌的历史,传承的是不灭的精神!

“两不怕精神”:1963年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毛主席汇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情况时特别提到: “战胜敌人,我们的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毛主席当即表示十分赞成。

“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是几代驻藏部队人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 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财富。

“老山精神”:在云南老山地区边境自卫防御作战中各参战部队以及云南各族同胞不断积累创造而形成。

“川藏线精神”:“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这是历代沿线官兵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宝贵财富,也是习主席提出的 “两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震救灾精神”:总的概括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自成都军区组建成立以来,共历经16位司令员,他们分别是:

贺炳炎,1955年至1960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湖北松滋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担任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黄新廷,1960年至1967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曾用名黄新亭,是湖北沔阳黄家口镇(今属洪湖)人,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担任第1军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装甲兵司令员等职。

梁兴初,1967年至1973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原名梁兴祚,是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担任38军军长,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秦基伟,1973年至1975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湖北红安人,1927年加入义勇队并于11月参加黄麻起义,后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担任15军军长,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长等职。

刘兴元,1975年至1977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原名刘维芳,是山东莒南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担任第42军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第二政委,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司令员,军政大学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等职。

吴克华,1977年至1979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江西弋阳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担任41军军长,海南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

尤太忠,1980年至1982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河南信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儿童团,1931年加入光山县游击队第4大队,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担任27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等职。

王诚汉,1982年至1985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担任60军军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等职。

傅全有,1985年至1990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山西原平人,1946年参军入伍,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晋升上将军衔。曾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长等职。

张太恒,1990年至1991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山东广饶人,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上将军衔。曾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李九龙,1991年至1994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河北丰润(今唐山丰南)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上将军衔。曾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隗福临,1994年至1995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辽宁新宾人,1956年入读解放军齐齐哈尔步兵学校,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军军事学院,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晋升中将军衔,2000年晋升上将军衔。曾担任16军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总参谋长助理,成都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等职。

廖锡龙,1995年至2002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贵州思南人,1959年参军入伍,上将军衔,曾担任11军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等职。

王建民,2002年至2007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河北滦南人,1962年参军入伍,199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晋升中将军衔,2006年晋升上将军衔。曾担任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李世明,2007年至2013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四川三台人,1968年参军入伍,2010年晋升上将军衔。曾担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李作成,2013年7月开始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他是湖南安化人,1970年参军入伍,199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9年晋升中将军衔,2015年晋升上将军衔。曾担任第41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陆军司令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等职。

自成都军区组建成立起,李井泉、张国华(55年中将)、陈仁麒(55年中将)、谢家祥(55年少将)、严政(55年少将)、刘兴元(55年中将)、赵紫阳、钟汉华(55年中将)、徐立清(55年中将)、万海峰(88年上将)、谷善庆(94年上将)、张工(98年上将)、张志坚(98年上将)、杨德清(04年上将)、刘书田(02年上将)、张海阳(09年上将)、田修思(严重违纪)、朱福熙(16年上将)等分别担(兼)任成都军区政委(第一政委)。

成都军区驻防在祖国大西南,辖区面积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并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等6个国家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都军区历经几度调整改革,一代代将士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忠诚守卫着辽阔的国土,捍卫着漫长的边防线,实践了当年挺进西南时的铮铮誓言!

2016年,大军区体制终结,战区制正式启动,成都军区裁撤。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