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底,众多网购常客突然发现,淘宝商家们纷纷关闭了“运费险”功能。这一变化让不少网友感到权益受损,难以接受。
运费险的取消,意味着消费者需自行承担退货运费,无法再享受“无忧退”的便利。然而,这实则是商家的无奈之举。
运费险初衷是为解决网购退换货运费纠纷,提升买家体验。但近年来,运费险制度被部分别有用心者玩坏。
服装类商家受影响最为严重,因运费险的存在,消费者下单更随意,导致退货率暴增。保险公司则根据退货率计算保费,退货率越高,保费越高。部分淘宝店主表示,保费飙涨,经营压力剧增。
同时,运费险还成了“羊毛党”薅羊毛的渠道。他们利用运费险赔付和快递差价赚取利益,甚至形成隐秘产业链。对此,尽管电商平台采取措施限制异常退货行为,但羊毛党仍利用非法软件注册大量虚假账号继续下单。
为应对这一困境,2024年下半年,越来越多商家选择关闭运费险通道。然而,这一行为也误伤了普通消费者。关闭运费险后,消费者需自行承担退货费用,对大件、超重物品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部分消费者对电商消费失去信心,减少网购次数。
商家和消费者在这场运费险大战中两败俱伤。网购系统需要商家、平台和消费者良性互动,运费险的出现本是平台竞争的产物,但内卷使其失去初衷。
为此,各大主流平台对运费险和退货政策作出调整。淘宝天猫推出退货宝服务降低运费成本;抖音为符合要求的商家提供运费险全免或低至0.01元/单的机会;拼多多支持商家针对异常订单申诉,成功后由平台先行赔付。
运费险正在不断升级,平台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更需平衡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如何让运费险回归为消费者服务的本质,是电商竞争中亟需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