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百多平米野生大豆在江苏发现,美国曾用1粒就坑惨中国

大国知史 2025-02-08 09:43:47

在20世纪初,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

然而,随着全球农业现代化的浪潮,美国迅速崛起,成为大豆种植的全球霸主。

这一切的转变,始于美国科学家从中国带走的野生大豆种子。

但就在2022年,在我国江苏省泗洪县却意外发现了六百多平米野生大豆,这让大众不由猜想起我国种植大豆的未来。

大豆

大豆起源

现如今,如果谈到大豆产业,人们往往都会在第一时间先联想到美国大豆,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全球大豆市场。

不过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才是栽培大豆的真正故乡,并且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那个时代,人们开始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的农耕生活,大豆的种植便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早在神农时期,大豆就被我国视作“五谷之一”广泛种植,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豆已经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无论是《诗经》还是《吕氏春秋》,都有关于其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豆的种植逐渐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各地。

特别是明清时期,大豆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与稻、麦、粟并称为“四大谷物”。

它的种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是古代人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常被用于制作豆饭、豆羹等食物。

而除了充当食物来源之外,大豆还是一种救荒作物。

它耐寒耐旱,即使在灾荒之年也能保持稳定产量,这在物资匮乏的古代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实践还发现,大豆根上的根瘤菌可以固氮,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恢复地力,促进土壤改良。

并且大豆还是重要的贸易商品,自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大豆及其制品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物质载体。

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来,大豆产业可以说是在华夏大地上兴盛发展,中国也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像是在种植规模和产量上,中国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并且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大豆产量和贸易量是均居世界第一。

甚至世界市场上90%以上的大豆贸易量都来自于中国,远销到日本、朝鲜等世界各地。

除此之外,作为大豆起源地的中国,在技术和品种上都是十分出色。

不仅拥有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并且在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表现不俗,为其他国家的大豆种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基础。

因此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在近现代之后,中国的大豆种植和加工技术,可以说是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国家和大豆相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都是从我们这传入的。

但可惜的是,随着一些国家的发展,他们在大豆种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渐超越了中国。

尤其是美国,更是给中国大豆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美国的觊觎

自从中国大豆在1873年,首次亮相于维也纳举办的万国博览上,瞬间引发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从此大豆也被世人誉为“东方一宝”和“中国珍珠”,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阵种植大豆的浪潮。

可正所谓“树大招风”,随着大豆的名气愈发走高,在暗地里也引起了很多国家的觊觎,其中就有美国。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豆因其高蛋白质含量和多功能性,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美国也在这个时候意识到了,大豆资源的重要性。

之后为了支持战争努力和战后的重建,美国开始不断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期间也加快了对大豆品种改良的研究。

可没想到的是,就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却突然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虫害,使得生长中的大豆叶片黄化,植株矮小,产量大幅下降。

短短几年间,就让整个大豆种植带几乎都受到了影响。

因此,美国开始迫切需要寻找具有抗病虫基因的野生大豆资源,来改良自身的大豆品种。

而拥有优质大豆资源的中国,则成为了其锁定的目标。

正好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得到缓和,双方开始在多个领域展开了交流和合作。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4年美国便派遣了一个农业代表团前来中国访问。

但万万没想到,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利用在中国的发现,改变了全球大豆产业市场。

当时他们代表团中一名名叫伯纳德的专家,以学习大豆种植技术为借口,辗转于我国上海、沈阳等地区。

为的就是收集当地的野生大豆样本。

而且临别之前,我国出于友好合作考虑,还向其赠予了一粒野生大豆种子作为纪念。

可谁曾想,伯纳德正是利用了这些样本,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大豆产业。

他在回国之后,立马将这些种子送去了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他们是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先驱之一。

该公司通过伯纳德带回的野生大豆作物,提取其中的优良基因,研究出了转基因大豆。

其具有的高产、抗虫、抗病等特性,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于是美国的大豆产业便随之崛起,在实现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将自身的转基因大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种植。

靠着质量优、成本低的优势,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在全球市场迅速蔓延,很快就在大豆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另一边,中国的大豆市场却遭受了巨大冲击,美国转基因大豆凭借其高产量、低成本的优势,不断挤压本土大豆产业的生存空间。

最终导致我国大豆产业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进口依赖度不断增加,国内大豆产业逐渐萎缩。

面对如此惨烈的结果,中国倍感失落的同时,也在痛定思痛下开始寻找起了新的出路。

中国的应对

就美国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可以说大豆产业的崛起给其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的就是经济效益,

自美国成为全球主要的大豆出口国之后,他们的出口总额就在不断上升当中,光是2024年一年的时间,就创下了312亿美元的收入。

并且大豆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食品加工等多个相关产业的繁荣,给美国人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而转基因大豆的出现,也标志着美国农业技术的一大进步。

除了培育出抗虫、高油酸等优良性状之外,其单产也比传统大豆提高了7%到11%。

同时精准农业、免耕等可持续农业实践,成功减少了种植期间对美国环境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孟山都公司在创造出转基因大豆之后,立马申请了专利,试图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市场垄断,使其种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而在此期间,中国也得到了深刻的经验教训,虽然之前被美国“转基因大豆”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好在随着发展进程加快,中国已经在大豆产业上逐步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还推进了自身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

近些年来,中国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

不断加强和巴西、阿根廷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的合作,为的就是能有效降低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此外,我国还通过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不断提升国内大豆产业竞争力,努力扩大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水平。

同时还优化大豆产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就在2022年,在我国江苏发现的一片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的野生大豆群落,更是让我国大豆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要知道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大豆本就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育种价值。

而此次发现的野生大豆群落,则为中国大豆品种改良提供了珍贵的基因资源,有助于打破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垄断。

同时,这一重大发现也能为我国的农业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持。

毕竟此前,我们就曾因野生大豆基因资源被国外利用而陷入被动,而这次出现的新野生大豆群则有助于中国在大豆领域实现自主发展,减少对外依赖。

而这些年来,尽管中国的大豆市场经历了各种挑战,但在众人的同心协力下,还是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不错进展。

像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包括对黑龙江等省份对高油高产大豆种植者进行专项补贴,成功推动了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

而且通过结合经典育种方式与生物育种技术,中国在大豆育种上取得了突破,一些地区的高油大豆亩产已达200多公斤,接近世界大豆平均单产水平。

虽然此前美国利用我国野生大豆实现了惊天逆转,但在汲取历史教训后,中国的发展劲头也是不容小觑。

0 阅读:0

大国知史

简介: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