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无论身处何地,都会不远万里回家团圆。可以说,春节回家过年,是华夏儿女根植在基因里的信念!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期待已久的节日,可以收到压岁钱,还能吃美食、放鞭炮、走亲戚;对于家长们来说,也是难得放松的日子,除了可以陪伴家人,走亲访友以外,最重要的是,能抓住春节假期的机会,跟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都说仪式感,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新年礼物,这话一点不假。
教育专家认为,春节期间,父母带孩子做的5件仪式感小事,是孩子一生的温暖底色。一起来看看,这5件事,你带娃做了几件?
第一件事, 写祝福,贴春联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寓意着辞旧迎新,新的一年一切顺遂。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中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旧符”就是如今的春联。
贴春联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代。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起初,人们会将神荼和郁垒的神像刻画在桃木上,用于驱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现在写有新春祝福的对联。
对联是很有讲究的,上联、下联的祝福语要对的上,比如字数要相等、结构要相同、平仄声调,读起来要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等等。
这些讲究,事实上也在考验,所写之人的文化功底。
可惜的是,如今写春联的习俗越来越少了,更多人选择在网络或者线下购买。
据京东《2023年货消费报告》中显示,59.9%的用户会购买春联、年画、剪纸等,用于提升春节氛围的产品。
这项流传一千年的传统文化,可能逐渐会被网购等简便的方式取代。以这样的方式来看,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可能都不知道春联该怎么写、怎么读。
其实写春联、贴春联,不仅能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所以,不妨在过年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写祝福、贴春联”,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属于春节的仪式感。
第二件事,带孩子置办年货
小时候很喜欢跟着母亲逛大集,置办年货。红红的灯笼,各种花样的剪纸,还有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零食……
琳琅满目的年货,让我应接不暇。没走多远,手里就被塞了大包小包。但一点不觉得重,而是充满了期待与兴奋。
即使到现在,置办年货,仍然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年货不仅仅是节日的象征,也是文化的传承,对孩子来说,还有三个好处。
好处一: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过年带孩子置办年货和平时带孩子去购物的感觉完全不同。各大商场悬挂起灯笼、对联、福字、剪纸等等,红彤彤、金灿灿的一片,是只有过年才能见到的喜庆模样。
所以,年前记得带孩子置办年货,让他们感受春节的喜庆,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好处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让孩子参与到年货的准备中,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
好处三:理性消费,提高生活技能
买东西我们都有货比三家的习惯,通过这个过程,能帮孩子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在购物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到如何制定预算、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如何避免浪费等。
这个技能不仅能培养理财观念,更是提升他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能管理好自己的财务,更加独立自主。
第三件事, 包饺子
我家过年的饺子,一般都是年三十下午包。这个时候,母亲基本把过年要用的食物都准备妥当,最后就是包饺子了。
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年又一年》,一边包着象征团圆的饺子。现在想来,嘴角依然会上扬。
饺子,形似月牙,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承载着团圆的美好寓意,也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过年时,无论吃多少道菜,只有饺子上桌,才算得上是团圆饭。所以,记得带孩子包饺子,了解这一传统美食背后的文化意义。
包饺子,也是一个很好的亲子互动机会。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往往被忽略。
通过包饺子,大人可以教孩子如何揉面、擀皮、调馅、包制,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孩子们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种亲手制作的体验,远比单纯的消费更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第四件事, 一起看春晚
过最温馨的时刻之一,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年三十的晚上,时针指向8的时候,春晚也会应约而来。春晚,几乎是全国人民统一的春节节目。无论亲人朋友相隔多远,春晚都能把大家连在一起。
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开始,这个节目已经变成了一个承载着民族文化与人民热情的传统节目。
和孩子一起看春晚,即是家庭团圆的仪式感,也能帮助孩子在看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各地风情与文化魅力,通过舞台设计、灯光效果、服装造型等视觉效果,提升艺术审美,激发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理解。
第五件事,带孩子拜年
拜年又称贺岁、迎岁、拜年岁,是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的一种传统礼仪。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现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
拜年时,孩子会见到各种亲戚和朋友,这是他们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的好机会。
通过与不同的人交谈,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以及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冲突。
同时,在拜年的过程中,孩子还会学到很多关于礼仪和尊重的知识。例如,他们会知道如何在适当的时机说“恭喜发财”或“新年好”,以及如何正确地称呼长辈和同辈。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得更加得体,还可以让他们更加尊重他人。
结语:
经常听到身边人说“年味淡了”,事实上是大人对待过年的态度变了。从今年开始,不妨带着孩子一起,做这5件事,热热闹闹过个有仪式感的春节吧!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