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二战期间德军在准备抗击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时,德军两位元帅隆美尔和龙德施泰德就装甲部队的部署产生了分歧,隆美尔提出要将装甲部队部署在海滩附近,如果按照隆美尔的方案,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还会成功吗?
二战期间德军在准备抗击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时,德军两位元帅隆美尔和龙德施泰德就装甲部队的部署产生了分歧,隆美尔提出要将装甲部队部署在海滩附近,如果按照隆美尔的方案,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还会成功吗?
隆美尔是二战中最著名的德军将领。他是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由于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而被留在十万人的魏玛共和国陆军中。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才开始得到了飞黄腾达的机会,因为希特勒对他在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当战术教官时写的《步兵攻击》一书极为欣赏,而且隆美尔并不是德国军队中主流的普鲁士贵族出身,在军官团中属于少数出身平民阶层的。所以希特勒有意提拔他,将他作为自己在陆军中的嫡系。这也是后来德国宣传机构不遗余力将他吹捧为战无不胜的“战神”的重要原因——很快希特勒就将他调任自己的警卫队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仍然在最高统帅部任职。波兰战役之后,希特勒才同意了隆美尔的一再请求,将他外放担任第7装甲师师长。
在1940年5月的闪击西欧战役中,隆美尔率第7装甲师进展神速,狂飙突进560公里,特别是最后四天就推进了350公里,俘虏敌军97468人,缴获坦克、装甲车485辆、卡车4000辆火炮277门,而自身损失才阵亡682人,附上1646人,失踪296人,损失坦克42辆——成为战绩最辉煌的装甲师,因此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绰号。
1941年2月,升任德国非洲军军长,率部前往北非。从此开始了他军事生涯的黄金时期,在北非战场上,他指挥非洲军一再以弱胜强,使英军损失惨重。1942年1月,隆美尔荣获宝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升任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6月,晋升元帅军衔。成为纳粹德国的第十三位陆军元帅。而他也因为在北非沙漠的赫赫战功,被誉为“沙漠之狐”。
1943年2月,非洲军团升格为非洲集团军群,隆美尔任总司令。3月,他被召回本土,被授予钻石宝剑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希特勒让他离职疗养。此后北非战场由于盟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和制空权、制海权,德意军最终完全失败。
1943年8月,隆美尔出任驻意大利北部的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B集团军群改驻法国,隆美尔同时受命对大西洋壁垒进行考察,以及负责大西洋防线的建设。
而当时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的龙德施泰德元帅,他是典型的普鲁士贵族出身的军官,龙德施泰德家族是普鲁士历史悠久的军人世家,其家族的军旅生涯已经长达800年,其中不乏名将。
龙德施泰德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和德国最著名的普鲁士精英军事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已经是步兵师参谋长,战后在十万员额的魏玛共和国陆军一路升迁,直到1933年升任第1集团军司令。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龙德施泰德作为国防军的代表人物,因扩军问题与希特勒发生矛盾,于1938年10月辞职退役。二战爆发后重新服役,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仅用了一个月就彻底击败了波兰,接着又指挥西欧战役,一路席卷西欧。因为这些战功于1940年7月晋升陆军元帅——而此时隆美尔才是少将师长。
1941年3月,调往东线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1940年6月,率部参加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围歼战基辅战役的胜利。但在此后的作战中因为和希特勒的意见相悖,因此于1941年11月辞职。1942年3月,再度出山,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负责指挥抗击英美盟军登陆的大西洋防线。
隆美尔和龙德施泰德不但在职责上有重叠,而且两人对于抗登陆作战的策略也有分歧,隆美尔主张水际歼敌,龙德施泰德则主张纵深防御。具体在抗登陆作战最具威力的装甲部队部署问题上,隆美尔主张部署在海滩附近,以便在盟军登陆时立即投入反击。而龙德施泰德在主张部署在纵深地区,以免遭到盟军优势海空火力的打击。
掌管西线德军装甲部队的西线装甲集群司令莱奥·冯·施韦彭贝格装甲兵上将也反对将装甲师部署在海滩附近,他认为根据在西西里和意大利的教训,装甲部队根本不是舰炮的对手,将装甲部队部署在海滩附近,一定会遭到盟军军舰的舰炮轰击,从而受到无谓的损失。因此他建议装甲部队部署在不受舰炮威胁的内陆地区。隆美尔接受了施韦彭贝格的意见,将自己的方案作了调整,同意将装甲部队的部署位置进行一定后移,位于距离海滩约15公里的浅近纵深。
而德军装甲部队总监,著名的装甲战专家古德里安这回也站在龙德施泰德一边,他认为装甲部队绝对不能配置在敌方舰炮射程之内,甚至提出要设立一条停止线,装甲部队不能越过这条停止线而开往海滩。由于在德军高层,古德里安是装甲战的绝对权威,他的意见自然分量很重,而且他还三次觐见希特勒,表达了强烈反对隆美尔的态度。
施韦彭贝格在觐见希特勒时也再三强调了在西西里和意大利的教训,指出绝对不能将装甲部队部署在海滩地区,而应该部署在纵深内陆,甚至建议装甲部队的主力应配置在巴黎附近。
隆美尔对龙德施泰德、古德里安和施韦彭贝格的意见极为愤怒,认为他们只有在东线战场和苏军作战的经验,根本不了解如何与拥有强大空中力量的英美盟军作战,如果将装甲部队配置在纵深后方,那在登陆开始后,盟国空军就会以猛烈的遮断式空袭来阻止任何部队开赴前线,所以位于后方的装甲部队根本不可能达到海滩前线。为此,他和施韦彭贝格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他还因此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了正式报告,要求将施韦彭贝格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
这场激烈的争执持续了一个多月,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官司只能打到了希特勒那里,希特勒的态度也是一波三折东摇摆不定,一会支持隆美尔,一会支持古德里安,最后两边都不支持,而是采取了折衷方案,将6个装甲师一分为二,第2、第21和第116装甲师划归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序列——但其中只有第21装甲师部署在了诺曼底地区的卡昂!另外3个装甲师则作为由希特勒直接掌握的战略预备队配置在远离海滩的内陆,其中党卫军第12装甲师距离海滩有90公里,而党卫军第1装甲师更是远在比利时,而且没有希特勒的本人的命令,谁也不能调动。
看到这个最后的结局,隆美尔愤愤不平地对自己的参谋长弗里茨·拜尔莱恩中将说:“这些从东线回来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情形!”
那么,隆美尔和龙德施泰德的意见究竟谁对?
隆美尔装甲部队靠前部署,主要是担心如果装甲部队部署在纵深,盟军登陆开始后要想将装甲部队开往海滩展开反击,一定会遭到盟军空中力量的猛烈打击。而龙德施泰德则认为如果装甲部队部署在海滩附近,一定会遭到盟军海军舰艇的舰炮轰击,损失将十分惨重。
应该说,两个人的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面对盟军强大的空中优势——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动用作战飞机总计1万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而德军方面,到1944年6月初,在法国的德国空军只剩下181架飞机,能够升空作战的不过100架左右,而面对的盟军拥有数万架战机,差距极其悬殊——装甲部队无论是部署在海滩附近,还是在纵深,都将遭到猛烈的空中打击。这是一个无法破解的难题。
相比之下,还是龙德施泰德的看法更靠谱一点。这可以从太平洋战场得到佐证。日军栗林忠道中将在硫磺岛进行抗登陆作战时,面对美军强大的海空火力,就采取了放弃滩头的策略,将部队和重武器(包括仅有的一些坦克)全部部署在美军舰炮火力射程之外的纵深地区,并且基本不采取主动反击的战术,完全凭借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进行抵抗。这种看似非常消极的战术,却让美军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美军在绝对优势的海空火力支援下,伤亡高达2.86万人(其中地面部队阵亡5300人),才消灭了日军2.2万人的守备部队,美日梁军伤亡比为1.23:1,美军在兵力火力斗战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伤亡竟然超过了日军!此后,日军就推广了栗林中将的成功经验,在之后的抗登陆作战中都采取了放弃滩头的策略,让美军吃足了苦头。
可见,在盟军强大的空中优势面前,隆美尔坚持在海滩水际歼敌的战术,显然已经不合适了。所谓海滩决战,只能有利于盟军发挥海空优势。相比而言,退守纵深,至少可以让盟军海上的舰炮优势无法发挥,再将盟军拖入短兵相接的作战,进一步削弱盟军空中优势,这才是比较明智的战术。
如果想更多了解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的起因、经过、结局,双方的计划、战役准备、部署以及相关的主要将领和主要装备的性能,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和知兵堂合作出版的《诺曼底登陆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登陆战》,全书380页,30万文字,200张历史照片和地图,详尽全面介绍这场登陆战。
京东、当当、亚马逊和各地新华书店实体店都可以购买,也可以在淘宝上搜索“知兵堂书店”,现在进店选购有优惠。欢迎进店浏览选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