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是广东连续第三年举行的“新春第一会”,本次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教育战线如何谋划高质量发展大计,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记者第一时间采访有关单位,看看新一年的发展底气。
星海音乐学院院长陶陌表示,在“双区建设”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星海音乐学院以“大艺术观”重构办学理念,将艺术教育创新深度融入广东高质量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人才培养-艺术科创-产业协同”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形成艺术赋能区域发展的“星海模式”。
一是优化艺术教育生态体系,构建音乐舞蹈戏剧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矩阵。立足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实施专业动态适配机制。深化与全球顶尖艺术院校的战略合作,探索跨区域艺术科创与联合培养项目。前瞻性布局音乐科技、AI智能作曲与编舞等交叉学科集群,搭建音乐与脑科学实验室与人工智能艺创工坊。创新学科融通范式,搭建“艺术+X”的文化艺术与科技共创平台,创设文化传播新场景,打造产学研用贯通的创新价值链,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耦合与协同进化。
二是以岭南人文精神为内核驱动文艺创新,推动文艺创作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深化粤港澳文艺协同机制,强化粤港澳文化共融,通过艺术语言创新构建大湾区文化认同。同步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创作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红色文艺精品,推进《黄飞鸿》《阮啸仙》等大型原创剧目创演,以多元艺术形式让红色基因与岭南文脉交相辉映。以“全域沉浸”理念活化文化空间,促进传统艺术与现代表演形式共生发展,实现文化IP与文旅形态的双向转化与产业能级提升。
三是构建音乐产业创新生态,赋能文化强省战略升级。以数智化转型提升广东艺术核心竞争力,打造集技术研发、内容生产、场景应用于一体的音乐科技融合平台和音舞数据建模应用。联动省内科创走廊与文创园区,构建音乐产业生态圈,为新生代音乐人提供全链条支撑,培育新质文化生产力。深化“音乐+”跨界融合,激活岭南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文旅消费场景融合,构建全域文化产业新格局。通过构建文化帮扶体系创新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助力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