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说一件大实话:肠癌,真的不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很多人一听“癌”字,脑袋一热就觉得那是别人家的事,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
尤其是肠癌,听着像是退休之后才需要操心的事。但你知道吗?现在三四十岁就查出来直肠癌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是吓唬你,这是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不是空口说白话。
肠癌的可怕,不在于它多难治,而在于它太安静。前期没什么明显症状,你正常吃喝拉撒,甚至还能晨跑,照样肿瘤在你肚子里悄悄“扩建”。
等你真感觉不对劲,大概率已经不是早期了。而肠镜,是目前唯一能把肠道看得一清二楚的检测方式。
可问题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做肠镜,觉得太“隐私”,太“吓人”。
那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在不做肠镜的情况下,提前发现点啥?有的。人体其实是很诚实的,它会通过一些“颜色变化”提醒你:我可能出事了。

尤其这四个地方发黑,真不能当作“上火”或者“吃坏肚子”,应该尽早去查个肠镜,别拖。
第一处发黑:大便的颜色
别小看你每天拉的那点“成果”,里面藏着不少健康信息。正常人大便颜色偏黄褐色,像焦炭没点着那种颜色。
可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排便变黑,不是那种深褐,而是发亮、像柏油一样的黑,那得警觉。
这不是吃了黑芝麻汤圆那么简单。真正的黑便,往往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血液经过胃酸处理,会变成酱油色甚至黑色。尤其是上消化道或右半结肠出血,这种颜色最常见。

如果你最近没吃铁剂、动物血,排便又带黑,那就不该拖了。
如果黑便还伴随恶臭,黏稠度高、像涂抹油漆,那就更要重视。因为这类便便的“质感”,常常预示着有组织坏死或肿瘤出血,已经不是普通痔疮那么简单。
真正的肠癌,很多都从这种“看起来像便秘”的信号开始。
第二处发黑:肛门周围
不少人洗澡的时候不太注意这个区域,觉得反正别人也看不见。
但有时候,肛门周围的颜色突然变得很深,甚至发黑发紫,这可不是皮肤晒黑了那么简单。

这里的发黑,可能是静脉淤血、局部淋巴回流受阻的表现。而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直肠肿瘤压迫局部组织、引发炎症和血流改变之后。
尤其是那些肛门长时间潮湿、瘙痒、甚至有点疼的人,如果再加上颜色变深,最好别再“坐等自愈”。
有些人以为自己是痔疮,但肛门周围反复发黑,其实可能是肛管癌的早期表现。
尤其是颜色不均、摸起来皮肤有点硬,甚至有点“凸起来”的地方,那就得当回事了。
第三处发黑:指甲

你可能想不到,肠癌和指甲还有关系?是的,指甲就像身体的“情绪板”,它能反映出身体里面有没有慢性缺氧、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
而这些,恰恰是肠道肿瘤可能引起的代谢改变。
如果你发现指甲颜色暗淡,不是健康的粉红,而是偏青黑、发灰、甚至有点发紫,那就要留心了。尤其是指甲纵向纹路增多、容易断裂、有凹陷,说明身体长期处于慢性失血状态。
很多直肠癌患者早期根本没觉得疼,就是这个“慢性失血”让他们脸色发白、指甲发黑。
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身体在悄悄耗损自己。

一旦指甲都有变化,那说明问题已经波及到全身代谢层面,不能再拖。
第四处发黑:舌苔
说起舌苔,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最近是不是上火了”。
但如果你的舌苔突然变厚、发黑、看上去像抹了墨汁,而且还有口臭、口腔发苦,那可能跟肠道健康有关,尤其是肠道菌群失衡。
肠癌患者常常在早期就出现口腔异味、舌苔异常,这是因为肠道内的菌群开始紊乱,产生的代谢物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到口腔黏膜。

舌苔发黑还可能反映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下降,食物不能完全吸收,产生腐败产物,最终通过口腔表现出来。
如果你最近没吃墨鱼、乌鸡,也没喝中药,舌苔却发黑,那就值得警惕。
尤其是这个舌苔已经刷不掉、而且持续超过一周,那就不是“火气大”那么简单了。
那是不是只要这四处变黑了,就一定是肠癌?当然不是。但关键在于,这些变化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身体不会无缘无故给你发信号,它是在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你:“我可能出问题了,别再拖了。”
很多人说自己没时间做肠镜,怕疼、怕尴尬。其实现在的肠镜技术早就不是十年前那种“铁棍子硬捅”,无痛肠镜已经非常普遍,检查过程不到二十分钟,醒来就结束了。
真正需要勇气的,是你敢不敢面对身体发出的信号。
肠镜能查癌,还能查息肉。绝大多数肠癌,都是从一个小息肉发展起来的。
如果你能在它还只是个小点子的时候就发现,摘掉它,完全可以把癌症扼杀在“胚胎期”。
还有一点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家族史。如果你家里有亲属得过肠癌,哪怕你现在三十多岁,也建议提前做一次肠镜。

因为遗传因素会让你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几倍。
更反常识的一点是,不是只有便秘才容易得肠癌,长期腹泻同样危险。很多人以为自己肠胃敏感,动不动就拉肚子,结果一查,是肠道黏膜长期发炎,甚至已经形成了慢性肠炎。
而慢性肠炎,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是公认的肠癌高危因素之一。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辅助判断肠道健康?可以试试记录排便日志。
别小看这件事,每天记录自己的排便时间、颜色、形状、气味、频率,能帮助发现异常,还能辅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还有个冷门建议:观察自己的体味变化。肠道一旦出问题,毒素堆积,汗液中也会带有一种特殊的“臭味”,不是普通汗味,而是那种偏“酸腐味”的体味。
尤其是腋下和脚部,如果你发现自己用了止汗剂还是臭味明显加重,可能肠道在报警。
疾病从不挑人,它只挑那些“自以为健康”的人下手。
肠癌不是突然蹦出来的,它是一步步发展、给你机会、你却忽略的结果。
真正可怕的不是肠癌本身,而是你对它的掉以轻心。
别等到身体“喊破喉咙”,你才想起去做个检查。
有些机会,错过一次,就是永远。
参考文献:
[1]王贵强,张建中.中国肠癌筛查指南(2020年版)解读[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8):593-598.
[2]李兆申,刘思德,张澍田.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与预防专家共识(2020年)[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7):405-414.
[3]林国乐,郑荣寿.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1,48(5):245-250.